各位大北京的亲,您知道么,“神州第一街”——东西长安街又要变长了: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1)

按照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京城东西轴线的长安街,将向西延伸6.45公里,直至门头沟区三石路;向东延伸至通州行政副中心,全长达到55公里。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2)

在长安街即将成为名副其实百里长街的最后历程里,永定河特大桥正是整条西延线路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实施的工程。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3)

大桥将力争在2019年内完工通车,石景山和门头沟之间十多公里,二十多分钟的路程,一下子缩短为三公里。门头沟,和北京市区终于要"亲密接触"了。

门头沟史话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4)

其实,自古以来,门头沟就是北京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从金代到元朝,再到明清,门头沟长期隶属宛平,直至1948年底门头沟全境解放。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5)

1937年7月7日,宛平县城边上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随后,八路军邓(华)宋(时轮)支队,在宛平的斋堂一带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6)

1938年3月,东斋堂村建立了北京地区最早的抗日民主政权;1948年12月门头沟解放,脱离河北省宛平县,改称北平市门头沟区,名称一直沿袭至今。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7)

如今的北京,集中着国内最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政治资源......但很多人说这其实没什么,毕竟是首都嘛,如果没有了首都的光环加持,北京还有什么呀?不都得靠外省“供”着么。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8)

说这话的人,大概是对地处京西的门头沟不了解吧?!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9)

总面积达1455平方公里的门头沟区,山地面积就占了其中的98.5%。若是就此认定门头沟穷乡僻壤,必然是马上脸肿的节奏,在门头沟这些深深浅浅,连绵起伏的山坳当中,蕴藏着储量丰富的工业“粮食”——煤炭。

京西“煤场”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10)

北京城的燃煤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房山、顺义、密云等地都是产煤盛地,但门头沟的煤却凭借无烟、高热的优质性,成为了明清两代宫廷特供煤,据《万历会计录》记载,仅乾清官在门头沟境内就有70余座直属皇宫的煤窑产业。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11)

明清时门头沟的煤窑不下百座,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百业日益兴盛,当年甚至号称“十三里长街”。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12)

到了19世纪末,门头沟一带出现了中外合资煤矿,其中尤以1920年中英合办的门头沟煤矿公司最为出名,在当时是北京最大的矿井。

门头沟的骆驼—倒霉(煤)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13)

挖煤容易运煤难!门头沟的煤窑集中在大台、斋堂等地,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煤不能直接到达小煤窑处,骆驼便成为这一地区特有的交通运输工具。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14)

骆驼性情温顺,负重力强,忍耐饥渴,非常适合远距离运输。当时饲养骆驼的“驼户”多数集中在三家店、军庄、大峪、龙泉雾等村和八角、鲁谷、衙门口等村。

驼铃声声——京西古道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15)

因为常年有马帮驼队运煤等物资进京,京西群山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古商道,经三家店,到石景山模式口,直抵阜成门,这才成全了“煤门”的雅号。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16)

另外,京西寺庙众多,尤以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娘娘庙最为著名,庙会期间香客更是数以万计,从而形成以寺庙为中心的香道。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17)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

门头沟群山相连,是天然的军事屏障,于是在交错的山峦之间,为防卫京畿,还开辟有古军道,多分布于斋堂镇和清水镇,不少古道周边还保存着关城、敌台等军事遗址。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18)

再加上石材、木料、琉璃和干果的运输,京西古道集商业、军事、宗教三大目的于一体,全盛时期,这里驼铃声声,驼蹄阵阵,驼窝团团......它贯穿东西,抵达塞外,迤逦蜿蜒,壮美绝伦。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19)

随着公路的开发,近几十年来京西古道的实际功效已经荡然无存,不过京西煤矿至今仍是门头沟的一张名片,这里的不少50后,60后甚至70后,都是矿工子弟。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20)

而门头沟的另一张工业名片,要属位于珠窝村的京西老电厂了。

备战备荒的产物——京西发电厂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21)

最近,随着《芳华》的热映,那场30多年前发生在中越边境的局部摩擦开始重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国际局势、意识形态的错综复杂,类似这样的边境摩擦,是很难避免的。在1969年,中苏两国的紧张局势达到极点,终于在珍宝岛擦枪走了火。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22)

虽只是小打小闹,但两国间的全面战争如同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为了防御前苏联对北京空袭,导致发电厂遭到毁灭性破坏,中央决定建设一座藏在深山里的电厂。一九六九年下半年,空军派飞机从空中选择厂址。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最终选择了门头沟区的珠窝村,建备战电厂,厂名定名为“东方红发电厂”。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23)

彼时,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备战、备荒、为人民”,东方红发电厂也算是应时而生。1975年,电厂正式建成发电,并更名为京西发电厂。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24)

门头沟富藏的煤炭资源,在发电厂建成后,终于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如今的门头沟土著中, 也有为数众多的电厂子弟。

时光更迭,能源更新,产业结构调整,如今的京西电厂虽已废弃,可珠窝村的魅力却丝毫未减。

55公里外的最美弧线——亚洲第一桥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25)

在北京自驾、越野一族的圈子里,“55公里”是个传说、是个神话,是指在北京南站乘坐京沙线的火车驶出55公里外,有着一湾碧水的珍珠湖。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26)

珍珠湖是兴建永定河珠窝水库时形成的,因旧时湖内生长的河蚌数量多且大而得名。不过如今在想来这里踅摸珍珠是没可能了,赏赏湖景确也不错。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27)

在珍珠湖的上方,是一座铁路拱桥飞架横跨,这条优美的“弧线”,搭配着两岸的陡峭山势,峰峦叠嶂,着实引人入胜。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28)

在煤窑、电厂、群山的环抱下,是门头沟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记忆。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29)

过年在大百商场挑选新衣服;后来翻建后,能在这里吃麦当劳和肯德基了;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30)

红光照相馆的童年大头照,或许你家书桌的玻璃板下面,正压着一张呢。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31)

谁是大峪一小毕业的?可惜这学校已经没了。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32)

电信局边上的红色乔丹店,之前叫盛元小厅,卖冷饮,夏天的冰激凌经常卖个精光。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33)

这是没装修前的区医院,门头沟土著中的不少70,80后,应该是在这里出生的吧?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34)

河滩菜市场,音乐喷泉,三角地,防空洞,您是不是想起了点什么?后来的延吉冷面和红玫瑰地下舞厅,更是印象深刻吧!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35)

在电影院还没几个的年代,这里就是门头沟人民共同的银幕回忆了。当然这里不仅能看电影,一层还有蹦儿厅呢。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36)

新桥大街小白羊超市,现已成为了京客隆超市,大名鼎鼎的新桥炸鸡就在这里。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37)

新新包子铺,隔几天就得上次美食排行榜,这的包子是真的香。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38)

门头沟最拿得出手的大馆子,大席面,就属龙泉宾馆和百年食府了。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39)

东方红隧道,北京骑友必去之地。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40)

至于风光无限好的斋堂水库,自然是野钓圣地了。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41)

群山环绕的门头沟,自然风光冠绝京城。

这里有三山

灵山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42)

作为北京第一峰,登山远眺的首选地,郊区爬山露营最热闹的地方之一,灵山的日出最为迷人。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43)

灵山以高山草甸闻名京城,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青藏牦牛在北京唯一的天然繁衍养殖场。

百花山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44)

百花山山如其名,从山脚到山顶,漫山花香弥漫,这里可以说是四季皆有花。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45)

百花山有主峰景区、百花草甸、望海楼、百草畔四大景区,风景独特,气候宜人。

妙峰山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46)

妙峰山以“古刹”、“奇松”、“怪石”、“异卉”闻名,尤以玫瑰最美,最温柔。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47)

“四面有山皆如画,一年无日不看花”,仰山栖隐禅寺、大云寺,还有宛平八景之“灵岩探胜”,可谓“山为佛生景,佛为山增色”,也就此成就了华北地区最大的春节庙会。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48)

妙峰山的正殿即灵感宫,俗称娘娘庙。殿内供奉以“碧霞元君”为首的五位娘娘,求子非常灵验。

有两寺

戒台寺

避祸消灾去邪气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49)

始建于唐代,拥有全国最大的戒坛,人称“天下第一坛”,八国联军进京时,有人相信这里可保他们躲过劫难,神奇的是这些人真的躲过了这场劫难。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50)

戒台寺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也是保存的最完整的寺院,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珍品十分罕见。

潭柘寺

可求仕途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51)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是北京最早的寺庙,距今1700年。从金代开始,成为皇帝大臣常来的礼佛地,号称“皇家第一寺”,香火鼎盛。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52)

来这里求仕途的人非常多,且很灵验。天王殿内有座木雕漆金弥勒坐像,可求工作顺利升迁,西观音洞内可求健康与官运。

一河

永定河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53)

原名无定河,古时经常泛滥成灾,清代的康熙皇帝希望用自己的“金口玉言”,改变其“无定”“多灾”的状况,便特意赐名为“永定河”。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54)

永定河最美的地方在峡谷,它又称官厅山峡、幽州峡谷,从官厅水库大坝到沿河城这一段,更是精华中的精华。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55)

永定河的峡谷漂流号称“北方第一漂”,1995年就开办,每年夏季吸引无数游客。对于门头沟人,甚至整个北京人而言,永定河更像是母亲河,正是西山群峰间奔流出的这条大河,灌溉、滋养着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幽燕重镇。

一阁

定都阁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56)

位于潭柘寺镇定都峰上,其位置正处在长安街向西的延长线上,是传说中“燕王喜登定都峰,刘伯温一夜建北京”的所在地。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57)

素有“不到定都峰,枉到北京城”,“京西观景第一峰”的美称,传说姚广孝曾在这里勘测地形,然后才开始建北京城,这才有了定都峰之名。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58)

门头沟的峰峦之间,不仅有古刹、名山和大河,还有原生态的古村落。

爨底下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59)

爨底下村有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最著名的是后村正中央的福庆堂。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60)

村子对面的金蟾山及观景台必去,可以看到村子全景,与灵山、百花山、妙峰山遥远相望。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61)

古长城“七座楼”还原历史风貌;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62)

另外,这里还是电影《投名状》的外景地之一。

灵水村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63)

古时候有72眼水井,因此得名灵水村,明清以来出了22名举人、2名进士,京郊赫赫有名的举人村。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64)

这里自古便有“灵水八景”之说,建筑以明清风格为主,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当年举人们住过的院子,被称为“举人宅院”,充满文人士大夫的韵味。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65)

灵山秀水的灵水村,同样是综艺节目、影视剧组青睐的外景地。《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便是在这里拍摄。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66)

郭富城、章子怡、王宝强等主演的电影《最爱》,也是在这里取的景。

韭园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67)

“京西古道”上的重要路段,古道之上有牛角岭关城,还有一个韭园洞,正是当年的抗日洞。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68)

这里还有马致远的故居,当年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便是这里。还有古桥数十座,一派田园风光。

琉璃渠村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69)

当年,前门附近有专门生产琉璃的琉璃厂,乾隆年间被迁到了西山附近,于是就有了琉璃渠村。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70)

这是离北京城最近的一个村落,也是全中国唯一一处“中国皇家琉璃之乡”。从元代起,朝廷即在此设琉璃局。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71)

西山大道从这座村落的主街穿过,有北京唯一一座黄琉璃顶清代过街楼,俗称灯阁,亦称三官阁,乾隆时创建。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72)

还有关帝庙、万缘同善茶棚、琉璃厂、古道,及三合院、四合院等古民居遗址。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73)

曾有句老话:“家有半碗粥,不去门头沟”。在人们的印象里,门头沟发展缓慢,欠发达,其实在最近这些年,门头沟的腾飞速度那是快的惊人。

S1线——磁悬浮风暴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74)

2017年12月底,低辐射、低噪音、速度快的磁悬浮S1线路即将试运营。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75)

S1线是本市首条磁浮线,西起门头沟区石门营站,东至石景山区苹果园站,线路全长10.236公里,时速100公里,这意味着列车行驶全程的时间,包含乘客上下车时间在内,不超过20分钟。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76)

门头沟的优质教育资源,首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77)

别急,这里还有: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78)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79)

医疗资源也不遑多让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80)

还有: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81)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82)

豪华购物场所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83)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84)

顶级豪宅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85)

样样不缺,样样不少。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86)

如今的门头沟已经好生了得,未来的门头沟更是不可估量。

超级生态新城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87)

门头沟区人口密度低,空气质量好,生态涵养,人均土地资源、空气资源、水资源均比北京东部优渥,是京城天然的后花园。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88)

随着一系列投资规划和吸引人才的政策落地,区域档次提升,会吸引更多海淀区内的大专院校、研究院高科技、高端白领人士来这个地区就业、居住和上学、生活。

生态环境

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4%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89)

城乡建设

永定河滩建千余平米主题公园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90)

民生保障

新增百万平米棚改安置房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91)

科技创新

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创业者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92)

门头沟美食

火盆豆腐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93)

门头沟的火盆豆腐非常出名,主要原料为清水豆腐。分别将白豆腐、冻豆腐、炸豆腐和白菜分层码放在砂锅中,使火盆加热烹制而成。

豆腐取兜福,兜住福气的意思,白菜取百财之意,加上火盆代表的是红红火火,使这道菜成为当地人过年必备的一道菜。

猪头压肉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94)

门头沟山里的一道传统菜,是将卤制好的猪头肉、肘子肉、核桃仁分层码放在容器上,上面用几百斤的重物压制,经过约12个小时左右即可成型。

旧时大办红白喜事,讲究摆十二个盘子、八个碗的席面,压肉是席面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佳肴。

炸油香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95)

斋堂川逢年过节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据说,旧时在斋堂川,看谁家的媳妇能干与否,首先要看她做出的炸油香是否地道,是否能得到公婆与丈夫的夸奖。油香炸得好,才够得上巧媳妇的标准。

妙峰山面食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96)

门头沟一共就9个镇,每个镇都有自己代表性的美食,传说妙峰山镇居民为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后代。

因为这里的居民同山西人一样,擅长做面食,像手擀面、猫耳朵、压饸饹、拔鱼、揪片、板条等等。

水稀饭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97)

斋堂川特有的稀饭,当地人称为“斋堂酸粥”或“斋堂馊粥”。其实门头沟很多有泉水的村子都能做,但是只有斋堂川的水饭粥最好吃,也最有名。其原因在于它专用当地井泉水制作。

门头沟特产

门头沟核桃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98)

门头沟271个村庄,有268个村种着核桃树,这里的核桃皮薄、仁满、个大,品种繁多,京城核桃最多地方。

东山京白梨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99)

京白梨起源于军庄镇东山村青龙沟,一个低洼有水之处,初为一株400年古树,由于历史悠久,果肉细腻,酸甜适口,满清时曾作为贡品,后逐渐推广到各地。

门头沟八大景(谁说穷死也不去门头沟)(100)

它是京郊果品中唯一带“京”字的品种,是北京独有的水果,采摘后放5-7天,那时食用口感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