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7月23日讯(通讯员 王双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根据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工作的意见》要求,7月12日-15日,双峰县第一中学组织高一学生赴长江三峡开展了四天三晚的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

三峡研学旅行心得体会(游三峡品长江文化)(1)

图一:开营仪式

在四天的行程中,双峰一中的学子们在专业研学机构新湘研学的统一组织下,了解国学文化、长江文化、船舶文化,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形式多样的体验学习,实地感受长江三峡、葛洲坝、三峡大坝的神奇与魅力,学习先贤精神,厚植爱国情怀,筑梦远大理想。

三峡研学旅行心得体会(游三峡品长江文化)(2)

图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武当武术

学生们游历了屈原故里、杨守敬国学院,诵国学经典,沐楚辞之风,感受国学先贤勤学、勤游、勤创新的精神。他们一起观看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武当武术,一起体验非遗手工,包五谷香包,让古老的手工艺术、农耕文化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在楚韵骚雅中,孩子们身着传统礼服,举行拜师礼,用庄重的仪式发自肺腑地表达对恩师的感谢,重现华夏民族最传统的谢师之礼——束修礼。

三峡研学旅行心得体会(游三峡品长江文化)(3)

图三:举行拜师礼

围绕长江主题,结合教材知识点,学生们学习了系列研学课程,包括学习辨认各种湿地植物,掌握湿地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了解湿地鸟类的习性、形态特征等。孩子们还登上游轮,逆流而上游览了长江三峡,渡过葛洲坝,完成了“葛洲坝船闸体验课”“游轮朗诵会”“船长研习课”和“长江诗词大会”等课程的学习。研学最关键是学以致用,同学们通过探究船舶文化,综合了解船舶基础知识、船闸物理原理等内容,将课堂上所学的物理原理及计算公式切实运用到研学实践中。同时,他们还通过体验穿戴救生衣等环节,掌握了水上安全急救技能,以及通过学打水手结,感受了船员生活,了解了水手文化。在游轮甲板上,同学们集体朗诵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郦道元的山水名作《三峡》,一起回顾了百年三峡梦的实现历程,并从中学习了先辈们的爱国兴国精神,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三峡研学旅行心得体会(游三峡品长江文化)(4)

图四:葛洲坝船闸体验课

三峡建设者们是如何创造“愚公移山”奇迹的呢?学生们登上三峡大坝,在学习中感受奋斗的力量。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他们还登上了三峡大坝建设勘测点──坛子岭,从三峡大坝最佳观景点,观三峡大坝全貌,俯看壁立千仞的“长江三峡第四峡”──双线五级船闸,在辅导员带领下观赏高峡平湖景观,以蓄水后的新三峡景观为主题完成诗词的现场创作。通过辅导员的讲解,触摸原址上遗留下的工程堆料和物件,学生们重温了三峡工程截流的伟大历史时刻,了解了截流壮举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内涵。

三峡研学旅行心得体会(游三峡品长江文化)(5)

图五:脸谱绘制

最美的课堂在路上,最美的学习在旅程。在本次研学旅行活动中,双峰一中的学生表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各方一致好评。研学实况通过网络进行了图文直播,网络浏览量超过26万人次。在研学日记中,不少学生表示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有意义,让人受益匪浅。605班廖国梁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感言:“赏‘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河山,叹‘天堑变通途’的伟大工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三峡一行中,我们胸中豪情万丈。”参与带队的陈正喜老师也借用了屈原的话与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这次的研学旅行如同火种一般,激励你们砥砺前行。”

双峰县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始建于清乾隆25年(公元1760年),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蔡和森、著名红军将领黄公略、原全国妇联主席蔡畅、全国政协常委宋希濂等曾在此求学。百年老校,薪火相传。学校以“砺志、尚勤、求是、创新”为校训,以“娄底领跑、湖南领先、全国百强”为奋斗目标,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校拥有全日制高中教学班级71个,学生近4390余人,占地面积229亩,建设面积9.8万平方米,教学楼、图书馆、科教楼、田径场、体育馆、艺术馆、生活服务楼等一应俱全,办学条件居娄底市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