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砖万瓦盖寺院(屋檐遮朽瓦当之美)(1)

汉瓦当《尧舜禹汤》

千砖万瓦盖寺院(屋檐遮朽瓦当之美)(2)

汉瓦当《仁义自成》

千砖万瓦盖寺院(屋檐遮朽瓦当之美)(3)

汉瓦当《金乌展翅》

◎刘春声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东郭子问庄子,人们常说的道究竟在哪里?庄子告诉他,无所不在,就连瓦甓里也有。这就是成语“道在瓦甓”的由来。

中国先民很早便开始使用砖瓦建房,众多的建筑原材料也由实用性向艺术性演变发展,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瓦当。何为瓦当?即传统建筑屋檐筒瓦项头处那个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古代也有直呼瓦当为“遮朽”的,直白地道出了瓦当的用途,即保护房屋木椽头免受风雨侵蚀,同时,又起着装饰屋檐的艺术效果。古代瓦当,创于早商时代,初为素面无文,只具实用价值而无艺术价值。到了晚商周初时代,出现简单刻画用以装饰,这便具有了审美艺术价值。秦汉时代,人的艺术造诣勃发,所创动物、文字等,都达到了装饰艺术于砖瓦的巅峰,此后再无攀顶。究其原因,不是后人的制作技术手段不敌汉人,而是尚美之情趣、浪漫之情怀、政治之开明、好古之世风不复存在。某种艺术的骨血一旦中断就难以再生,今人只能通过遗存下来的古砖瓦作品来体会古代匠人艺术家的风范。

秦砖汉瓦是古陶文明博物馆所藏镇馆之宝,有不少是孤品精品。让我们拂去古代瓦当上的历史尘埃,走近它,共享它迷人的风采。

“尧舜禹汤”

“尧舜禹汤”,西汉四字吉语类用瓦,是目前发现的汉文字瓦当孤品。尧舜禹汤,是指古代华夏民族的四位最英明有为的帝王,分别是指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尧舜禹汤”四字瓦当除十字界格外没有任何装饰,可以看出它还带有秦官印的遗风,应是西汉早期的作品。文字设计庄重古朴、屈曲缠绕、舒卷自如,制作十分精美。

汉瓦当中的文字瓦当,直接借鉴了汉官印的形式和风格,与汉初沿袭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同出一辙,进而不断杂糅各种时尚美术元素,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的面貌。文字瓦当中的一种就是以修身治国格言为主,凡此类瓦当的文字,都是采用的是庄重严谨的书法。

像“尧舜禹汤”这件瓦当,让我们看到了大汉王朝的政治宣言。

“仁义自成”

亦是西汉四字吉语类用瓦,出土于陕西汉长安城遗址,中心圆钮外双栏四格界,每格一字,篆书,字体敦厚古朴,疏朗开张。

“仁义”,即仁爱、正义,宽厚、正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被汉武帝认可,于是从汉武帝开始,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儒学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导思想。“仁义自成”,即人只要有了仁义,做什么事情都会取得成功。此语体现出了以儒学为根基的文化自信心。此瓦正是体现汉时主流儒学文化观念之遗物。

“金乌展翅”

古陶文明博物馆镇馆之宝——金乌瓦当,是汉武帝甘泉宫建筑的重要构件。《山海经》记述,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既有人与神的特征,又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的踆乌,是会飞翔的太阳神鸟,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由东向西飞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树上。

金乌是古代先民用来代表太阳的图腾,而甘泉宫是汉代最重要的宫殿之一。汉武帝在此会见诸侯王,宴请外国客人,并用做避暑离宫。汉朝人匠心妙构了这件代表太阳的宝瓦,放置在甘泉宫大殿屋檐上。太阳神鸟雄昂展翅一飞冲天,融威猛与精微于一身,得雄浑大气之美,一望而夺人心魄。汉代是中国古代最雄强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而汉武帝时期又是汉代的鼎盛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件古代中国鼎盛时期重要宫殿的具有标志意义的金乌瓦当,体现了汉代雄昂向上的精神。

“常利日乐”

“常利日乐”是汉代的流行吉语,寓意是时常获得利益,每天都很快乐。利、大利等辞汇频繁出现在汉代的建筑、石刻砖刻、钱币、铜镜等日常所用的器物上,表现了汉代人毫不掩饰地追求各种利益的社会共同意愿。

除此之外,常利日乐瓦当的书法也很有特色,汉瓦常用的书体是玉箸篆,起笔和收笔都是方头,像筷子一样,所以名为玉箸篆。而此瓦用的却是韭叶篆,更显潇洒放逸。韭叶篆书法以前认为最早出现在南朝的孝建四铢钱上,其实汉代就已经出现在瓦当文上,在瓦当书法中独树一帜。

错版瓦当

这件舞蹈纹阴阳双构图半瓦当,是古陶文明博物馆一件难得的孤品,观众可以从这件瓦当中看到,图案凹陷的部分是两个对称的长袖舞人图案,再看这两个长袖舞人的左右下方,凸起部分竟然也是两对长袖舞人的图案,别出心裁。

这块独一无二的阴阳双构长袖对舞图案瓦,其实是由于制作过程的失误造成的。这和瓦当的制作工艺有关,半瓦当的模具本是两个半瓦相对而成的一个圆形,制作后期再将圆形瓦当一分为二切成两个半瓦。这个瓦的图案本是四虎纹半瓦当,阳纹,当面由四个回首虎构成。但工匠切割时,错将圆形当面转了一个45度角,正是这个错误切割,诞生了这件优美的舞蹈纹图案,本来是两只老虎,却变成了阴阳两个舞蹈人形。

世上有珍贵的错版邮票、钱币,没想到还有“错版”的瓦当,而且将错就错,继续使用,经过了两千多年,居然又出土成为了一件难得的孤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