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多人都被支付宝新推出的“圈子”功能刷爆了朋友圈。其最具争议的地方就在于部分圈子非女性不能发帖、以及限制了信用分750分以下男性的评论功能。几次尝试进入社交领域失败之后,阿里此次的试水似乎依旧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阿里的“社交之争”屡战屡败、阿里又因何执迷于“社交梦”而屡败屡战呢?就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走近阿里的“社交情结”。

阿里10年电商之路(做电商的阿里为何会执迷于)(1)

阿里的社交征途

如果说电商是阿里巴巴的本职、金融是它的未来、云计算是它的筋骨,那么“社交”则一定是阿里最想实现的一个梦想。从最早的阿里旺旺到后来移动端的旺信和千牛,从阿里的首款社交APP来往到如今的点点虫、钉钉,从投资微博、SnaPChat到投资陌陌,从支付宝曾经的敬业福到如今的圈子,这一系列的动作都鉴证着阿里在“社交”方面努力。

可是当旺旺系完全沦为“购物助手”,来往折戟、点点虫默默无名、钉钉无法走近人们真正的生活圈,投资的社交软件都在弱化阿里的痕迹,支付宝的两次社交营销引得骂声一片之后,目前的阿里依旧没有在社交领域取得任何成绩,要知道它可是一家国内乃至全球都极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家互联网巨头屡屡败于“社交”面前呢?

重运营而轻体验的电商文化

此前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篇名为“为什么阿里系软件体验都不好?”的提问。在看到问题之后笔者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自己使用过的阿里系软件,淘宝、天猫、聚划算、闲鱼等等,似乎真的像题主说的那样,体验都不太好。比如说:淘宝客户端打开大概需要3-5s,而微信几乎可以实现秒开。甚至淘宝客户端的打开速度已经快成了验证一款手机是否好用最好的标准了。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阿里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它的电商业务。这样的企业基因也决定了阿里在BAT三大巨头中拥有着更高的运营水准,不过当让这样的团队去做一款社交APP时,少了像腾讯那种做对体验的重视就成了阿里身上很致命的一个问题。所以,当我们最开始接触到来往时,是通过其双十二疯狂的活动引流。而在随后的实际的使用当中,来往却没有办法给我们一个放弃微信转投来往怀抱的理由。

反之,腾讯的电商业务也是这样。从拍拍商城、到易迅,腾讯最终在电商道路上也没有独自走完全程,最终选择了与京东联手。当然,这就是题外话了。

不知道用户想要什么

阿里做社交的另一个致命伤就是不了解用户想要什么。就像最初的来往一样,阿里的社交APP根本没有一个亮点来点燃用户的热情。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装机的新鲜感过后,软件只能在角落吃灰或者被放入到垃圾桶(卸载)。

其实,在今年年初,支付宝也差一点就要拿到“社交”的船票了。一个敬业福几乎点燃了全体网民的热情,互加好友、交换五福几乎成了今年春节互联网方面最热门的话题。不过最终遗憾的是,阿里仍然没有把握好这次机会,在引发了舆论热议之后,因为敬业福发放过少,而引起了大波网友的吐槽,一时间,互删支付宝好友又成了主旋律。

其实这就是支付宝所找的营销点出了问题。对于这种偏娱乐性的活动,网友们最大的乐趣其实并不在中奖本身,而是在参与的过程上。降低准入门槛(其实这次的圈子也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才更有利于形成社交网络。

支付宝的“社交化”另一个问题,则在软件的纯净度上。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支付宝根本上依旧是一个支付工具(虽然其官方定位是一个便民的生活入口),想要社交用户还会选择即时聊天工具,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有更多功能后的支付宝可能只会引起用户的反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支付宝仍然需要将用户引流到一个社交平台上。

聊了这么多阿里屡败于社交的原因,下面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阿里依旧不放弃它的“社交梦”。

社交即“入口”和用户粘度

实际上,无论是在PC时代还是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IM即时聊天工具都是互联网的入口之一,就像是搜索和浏览器一样。

BAT三家之中,百度的百度搜索几乎垄断了国内的搜索领域、腾讯的QQ和微信则掌握着社交入口,在这样的情况下,阿里不得不重资收购UC填补其入口上的缺失,不过与B、T那种不可替代的工具性功能或软件相比,UC所能给阿里带来的安全感真的是微乎其微。因此,在搜索领域,阿里布置了神马搜索与百度进行竞争。而在社交领域,则在不断地努力着争取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用户粘度或许也是阿里所考量的一个方面。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其主用的聊天软件无外乎微信或者QQ,而至于哪一个使用的频率更高,则在于他的交际圈在哪里。阿里之所以不放弃“社交”上的尝试,可能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想通过社交圈子来提高用户粘度和用户忠诚度。

当然,阿里不放弃社交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源自于其大企业的骄傲。这个谁也说不准。

尾声

其实,阿里在社交上面的尝试完全不用操之过急。就像是前文中笔者曾提到过的纯净度一样,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淘宝,亦或是支付宝已然算作是一个重要的“入口”了。在用户想要购物或者转账的时候,率先打开的依然会是阿里系的软件,就像我们聊天时会毫不犹豫的打开微信或者QQ一样。这一点,已经成了烙印在很多人身体或者心里的习惯,很难再去改变。在一段时间内,社交软件成为绝对“入口”的情况还不会发生。阿里当下真正需要做的,或许在提高自家软件的用户体验上。

当然,阿里的“社交梦”同样不能放弃。就像马云说的那句话一样: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