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东北某省份某县城为例说明问题。

一、背景

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学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工作。

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突破了1000万。

贫困县公务员好找工作吗?能去县里当公务员吗(1)

即使是找到工作之后,也会面临着被裁员的风险。

因此体制内成为众多学生的避风港。

大多数同学趋之若鹜。

贫困县公务员好找工作吗?能去县里当公务员吗(2)

这才仅仅是国家公务员的报考人数,从2011年以来,每年报考国家公务员人数超过百万。

地方公务员竞争更为激烈。

原因是地方公务员有离家近、办事方便等优点。

二、县域公务员的进入方式

1、2010年之前,县域公务员大部分为内部事业编制考试进入约15%。

2、近年来通过省考或者国考进入公务员队伍,约占80%

3、有部分事业副科级干部,在达到一定的年限和条件后可以转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约占5%,一般而言,事业单位副科级干部就已经摆脱最基层的事务了,已经晋升到领导层级了。

三、县域公务员个人家庭背景及个人意愿

随着公务员考试越来越正规,通过个人权力将子女安排进体制的事情基本上没有。

但是就整体而言,近年来被录用的公务员中大部分人的父母为体制内的人员(包括教师队伍)

1、其主要原因是对父母工作的耳濡目染、从小接受的良好教育、家庭环境的影响。

2、大部分父母会要求子女在选择职业上倾向于体制内,认为在县城这样的小地方,基本上可以称之为熟人社会,父母可以在仕途上帮忙一把。

3、大部分选择考县城的公务员的大学生学习成绩占中上等,个人不太具有创新性思维。

4、工资待遇上勉强够个人生活,如果有房贷和车贷的话,那生活确实很艰难了,应该找个兼职,比如写作等等,多挣点外快。

四、晋升

公务员的晋升分为职务晋升和职级晋升两种。

职务晋升是指能具体负责管理一项事务的晋升,如从环保局副局长到环保局局长,这是职务的晋升。

职级的晋升是指和年限/工资挂钩的一种晋升,比如在一个县域内从低到高分别有:一级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一级主任、四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一级调研员。

1、对于大部分在县域内的公务员来说,晋升到副科级干部,都已经是天花板了。

副科级干部在不同的部门,实际权力是不同的。

例如:财政局副局长为副科级干部,乡镇或街道的组织委员为副科级,但两者的实际权力相差的实在是太多了。

因为财政局所分管的是各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的人员财政开支问题,乡镇或街道的组织委员分管的是各村的人员。

2、晋升时间

总体来说公务员晋升要根据工作年限。

在县属直管部门,公务员的晋升时间要远远高于乡镇或街道。因为直管部门工作相对轻松,人员较多,而乡镇或街道人员工作相对较累,设置的领导岗位也比较多了。

年龄成为晋升的重要法宝

如果较年轻的时候进入体制内的话,那大概率会晋升更高一级的职务。

如果你在30岁进入体制内,那在一个部门中,你的晋升时间也要排在小你几岁但早就进入体制内的同事。

对于晋升而言,一般来说工作的第五年是一个门槛,往后是3年一个槛。

3、晋升条件

年限:上面已说,不再赘述,但要指出的是从副科级干部到正科级干部晋升尤为困难,很多在在副科级干部岗位干了十几年,仍然没有往上流动。

推荐:副科级干部到正科级干部的晋升,需要由单位一把手推荐

关系:这里的关系是指家庭背景,家里如果有科级以上干部,那么晋升的机率就会大大提升,因为政治资源在一个县域内对个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业绩:工作实绩对于一个干部的提拔来说,不是决定性的,或者说不是最主要的,(这也就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单位的一些兢兢业业的老黄牛在一个岗位上待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换地方 )上级在提拔一个人的时候,不仅考虑他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具备较高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个人履历。

因为在体制内,没有像企业那样有具体的目标和效益来考量一个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制内,不要用力过猛,就是不要觉得自己干的多,领导就越看上你,在职务的晋升上你就能比别人快一步,有时候领导在选择晋升人选的时候也很头疼,因为他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你工作的多少与好坏。

人际交往:处事越灵活,越能得到上级的青睐,在过去的十多年,一个人的喝酒能力越强,晋升的越快,这是因为很多个人关系在酒场上能够得到更好的润滑,尤其是在处理群众问题上。

安心的做好本职工作,不卑不亢,不用低头谄媚,不用无事献殷勤。

五、人际关系处理:

主要原则:不卑不亢,不过分担责。因为体制内,谁也开除不了你。

与领导相处:这里指主管领导。既要不得罪,又要保证自己的个人利益。不得罪好说,就是领导安排什么做什么,保证个人利益一般是指让你加班、背锅的时候。

加班可以,但是不能天天加班,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为什么活儿总是干不完?

背锅也可以,但是你得给我许诺一些条件,但残酷的是,一般让你背锅了,就不会给你兑现什么东西,都是口头说一说。

是因为领导不仅觉得你应该做、而且应该做好、而且你一个人能做好。

这时候就需要有点“拖延症”,尽量拖到让他心急。

因为最后工作没干好,问责的是领导而不是你。

与女领导:女领导和男领导还是有点差别的,女领导心思更细腻,很多工作要求精益求精,无形中就会给你更多的负担,耗费你更多的精力。

对于女领导安排的工作来说,“言听计从”是最好的应对方法,因为你不按照她的意思来,她会一直让你反复做,直到她满意为止。

与同事:同事之间尤其是同年龄段的人之间相处,如果没有涉及到个人利益,一切好说,如果涉及到个人利益,不必顾及个人情面。

体制内还有一批人,就是官二代,其实大部分的官二代还是比较好相处的,但是也有一些官二代经常会对同龄人颐指气使,这个时候就要硬怼回去,不要怕他能对你产生什么坏的影响,因为在一个单位里,没有人能直接决定你的前途,除了单位的一把手。

与下属: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或者一个单位的领导,最主要的原则是:如何用人。不是要你参与到具体工作中,不用考虑过于细节的东西,但是也要考虑到下属的辛劳,要时不时给予一些奖励,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

而我们大多数领导往往会有一个毛病: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认为自己的想法一定会比下属强。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不仅工作不好开展,而且属下也会在心里骂你啥都不是。

不要以为单位里就你一个人是聪明人,其他人都是大笨蛋。

五、遴选

遴选或公选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考上,那意味着你的职级天花板又高了几级。例如在乡镇街道,你的职级天花板也就是正科级干部是个乡长或着乡党委书记,(有些人还不一定能够到)而如果你能考到上级正处级单位,那你退休时候的天花板就是处级干部,相当于县长或者县委书记。

但话又说回来,遴选难之又难,是从公务员队伍中筛选,个个都是考霸级别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

五、择偶

体制内择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在县域内,公务员就是群众眼里的“金饭碗”。

公务员的择偶标准一般为同为体制内的人。

“门当户对”这个准则在公务员队伍择偶上应用的淋漓尽致

领导级别的子女在选择配偶的时候,也同样会选择家境相差不多的人。

家境不是太优渥的公务员,也不要去过多的考虑领导家的子女,因为双方的行为、观念的差距还是真不小的。

总而言之,在县域内的公务员相比其他职业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看到大部分的公务员在一个岗位上停滞不前,多年未曾晋升。在体制内最主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就实际来讲,这个职业是“一眼可以望到头”的职业,有时候不必过分紧张、不必汲汲而求,如果不满当下,可以继续努力跳出县这一层级,通过考试到达更上一层级。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没有绝对完美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