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沉默不语、横卧在千里林海的森林老木桥,我心泛起波澜。

森林老木桥具有一种怀旧的色彩,体味着一种文化的情绪。追溯老木桥的生日,将是一个让人步入沧桑感的过程。老木桥是区域性的产物,虽不是大兴安岭的特产,但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老木桥象林区老木桥与林区人的生活、生产有着这么密切的关系。

那是上个世纪初,尘封已久的大兴安岭开始迎接天南地北的各色人物,到了50年代,随着林区的开发,桥的建设便进入了最快的时期。那时,物资匮乏,交通闭塞,他们只能就地取材,小河、小溪就搭独木桥、木板桥,随着大批木材的外运,便由小到大,由简易到正规了。林区木桥一开始是没有图纸的,一切全凭感觉,现在仍然存在的就是后来正规桥了。

在写此文时,我到了一些设计部门查找有关木桥的资料,居然很难找着,只是在一个工程师朋友那里发现一册已经发黄的1960年的设计图,据说这是最标准的木桥图纸,是木桥建设的范本。

老木桥必须选用落叶松,因其木质坚硬,耐腐朽。木桥一年四季均可修建,夏天打桩,冬天埋桩,即燃木烧化河冰埋桩。桥桩密度多少视桥的大小、用途而定,一般顺流水方向排列打桩,桥桩上托梁,托梁上纵梁,纵梁上木板,以前大部分铺原木或“半拉瓜”(原木一锯两半,平面向下),木板上铺砂石和路面。有趣的是,木桥很少用和钯钜子,一般原木与原木之间都是凿榫相扣的。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1)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2)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3)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4)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5)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6)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7)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8)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9)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10)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11)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12)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13)

大兴安岭神秘的北方之境(大兴安岭密林深处)(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