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疯狂的奥数”埋单?

5万成都“奥数学生”

托起2亿元的大市场

3月11日,第22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简称“华赛”)成都赛区决赛在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川大锦城学院、北师大锦江海威教育培训中心、蜀兴职中、四川长江职业学院、ATA国际认证测评中心等6个考场举行,约7000名获得具塞资格的中小学生参加考试。

3月19日,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简称“奥赛”)初赛又将进行。4月9日,“奥赛”还将举行决赛。

也就是说,不少小学高年级(主要是六年级)学生连续两个周末参加紧张的数学竞赛后,还是不能放弃,还必须全力以赴准备下一场考试——“奥赛”决赛。更确切地说,从3月初到4月9日“奥赛”决赛前的近40天中,不少小学生将在“备战”竞赛中受煎熬。

除了“华赛”、“奥赛”外,我市近年还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社会机构、培训学校,甚至自媒体自办的所谓“知识竞赛”,吸引了部分家长让孩子盲目参加。

奥数微课堂每日一练学而思(谁在为疯狂的奥数)(1)

市场规模高达2亿元

根据媒体的报道,3月11日参加“华赛”成都赛区决赛的学生有大约7000人(也有称近万人的)。根据往年的报道,参加“奥赛”的学生更多,起码有近万人。

如果算上那些没有取得“华赛”决赛资格的学生,我们可以肯定,每年成都赛区在“疯狂的奥数”裹挟下参与“奥数”学习的应届(小学六年级)学生起码在2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小学3—5年级的“奥数学生”,保守估计也应该在5万人左右。

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最简单的计算方式是,按照每人每个月200元学费计,除去两个月的假期,每名学生一年的“奥数学费”为2000元。50000名“奥数学生”就会产生上亿元的培训市场规模。

众所周知,每个月200月学费的肯定是“大课”,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小课”基本上应该在每节课200元的水平。

如果再加上“小课”的“增值”,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仅仅成都的“奥数”市场规模起码应该在2亿元左右。

不会有更加详细的数据。一方面鉴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奥数”的反对态度,大中型培训机构对“奥数”培训学生的数量讳莫如深,甚至对“奥数”培训也改头换面出现;另一方面,大量家庭作坊式的“私教”大量存在,甚至部分在职教师的“地下授课”——教育行政部门不允许教师收费补课,全市到底有多少小学生在学习奥数,基本上是一个“谜”。

点评:家长不是不可以考虑让孩子学“奥数”。但在学之前最好能想想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兴趣,为了锻炼孩子特别的“奥数思维”,可以毫不犹豫地去学,一旦兴趣转移,也可以及时停止。如果只是为了“升学”,先衡量下自己孩子获得奖项的可能性有多大吧;假设孩子平时在学校学习数学都吃力,最好还是沉心先打好基础,争取在初中阶段能尽量学好数学,为“中考”做好准备,真的没必要去当“分母”。

奥数微课堂每日一练学而思(谁在为疯狂的奥数)(2)

获一等奖几率不足2%

为什么有如此“疯狂”的“华赛”“奥赛”?家长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回答:“升学”!

据家长传言,家长们心目中的“一类名校”一般会要求学生“双一”——“华赛”、“奥赛”两个一等奖。不少“二类名校”也会要求学生择校能提供“一拖二”——一个“华赛”或“奥赛”的一等奖证书加上一个“华赛”或“奥赛”的二等奖证书。如果你的孩子仅有“双二”——两个二等奖证书,基本上想选择“二类名校”都有点难。对于名校来说,“华赛”、“奥赛”的三等奖证书几乎就是“参考”。

我们不妨以已经进行过的“华赛”为例——

按照“华赛”的规则,“从参加初赛选手中选拔不超过30%的优胜者进入决赛。”这意味着,参加3月11日决赛的约7000人是从大约23000多人中“过关斩将”入围的。再根据其竞赛规则,依7000名学生参加决赛计,将产生约420名一等奖(6%)、840名二等奖(12%)、1260名三等奖(18%)。

也就是说,即使这420名获得“华赛”一等奖的学生在即将举行的“奥赛”中无一失手,全成都赛区(含部分非成都市的外地学生)也就只有420人能通过“竞赛”取得进入一类名校的“通行证”——而最初“陪伴”他们的,是那23000名“同学”。

这意味着学“奥数”的孩子们获得“华赛”一等奖的机会仅仅只有1.8%。

简单来说,就是23000名孩子一起学“奥数”,一起参加“华赛”“奥赛”,最终“成功”的不过1000多人(含部分“华赛”二等奖获得者取得“奥赛”一等奖),其余的近22000人都成了他们的“分母”——基于赛制,参赛的学生越多,一等奖的名额也就越多。

点评: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想通过学“奥数”进而获得“奥数”或者“华赛”一等奖的几率是如此之小!一般来说,“华赛”的难度更大,获得“华赛”一等奖的学生大多会获得“奥数”一等奖。两个奖项“叠加”后,孩子获奖的几率大致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获奖几率甚至远远低于被家长们视为“可能性最小”的参加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俗称“三校四区”)微机排位的概率。2016年14347名学生参加“三校四区”微机排位,共有1364名学生获得入学资格(不含艺体特长生、高层次人才子女),几率将近10%。

奥数微课堂每日一练学而思(谁在为疯狂的奥数)(3)

大多数孩子做了“分母”

按照现在的招生安排,“小升初”仍然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学校通过考试招生。在家长强烈的择校冲动和学校选择优秀学生的旺盛需求冲突中,“华赛”、“奥赛”不仅成了家长为孩子择校的“王牌”,也有不少学校暗中将其作为认定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依据。

问题的关键是,家长思考过吗?即使“华赛”、“奥赛”可以成为择校“利器”,自己送孩子花大量金钱大把时间学习“奥数”是否值得,自己又有多大把握让孩子获得择校所需的奖级。

从参加“华赛”、“奥赛”的学生构成比例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是因升学目的让孩子参赛的,真正因“兴趣”而学习“奥数”,参加“华赛”的学生占比极少。据了解,“华赛”分小学中年级组、小学高年级组、初一年级组、初二年级组,参赛最多的是“小学高年级组”,其次是“小学中年级组”,初中学生参赛的就很少了。为什么?其实看看“奥赛”的参赛对象就更清楚了。“奥赛”明确的参赛对象是:“在校的五、六年级小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优秀的四年级学生也可报名参加,为明年积累经验)。”

据了解,大多数家长都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送孩子学“奥数”的,也有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就将孩子送去学“奥数”了。

点评:首先要说,我们不反对“奥数”,也不反对“华赛”。因为对于少部分有数学天赋或者数学兴趣的孩子来说,参与竞赛检验学习成果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发对“疯狂的奥数”和“疯狂的华赛”——当家长逼迫孩子学习,将其作为升学“筹码”时,这必将使一些原本有浓厚数学兴趣,甚至数学天赋的孩子生厌,进而扼杀一些真正的数学人才。

面对政府一再强调“‘小升初’学校招生不得以‘奥数’成绩为依据”与家长让孩子参赛的积极性居高不下的矛盾,我们不禁要为:到底该谁来为“疯狂的奥数”负责!

奥数微课堂每日一练学而思(谁在为疯狂的奥数)(4)

谁来保证竞赛公平性

3月11日举行的“华赛”决赛,最大的考场设在电子科大成都学院,有4栋教学楼用于考试,仅东A就有1000名左右学生。相邻的川大锦城学院,也有约2000名考生。

考后半小时,有培训学校老师在QQ上公布了试题和答案。

漏题了吗?

其实真还说不上漏题。

按照“华赛”组委会公布的“赛事安排”,笔试初赛是“由‘华杯赛’组委会办公室统一提供试题,在考试前3天内下发试卷电子版,由各参赛单位组织比赛和阅卷。”笔试决赛是“由‘华杯赛’组委会办公室统一提供试题,在考试前3天内下发试卷电子版。要求:在决赛阶段做到全市统一组织、统一阅卷、统一评奖。”

奥数微课堂每日一练学而思(谁在为疯狂的奥数)(5)

更值得注意的是,“华赛”组委会甚至还授权地方培训机构“宣传、组织”竞赛。

这是否意味着,地方组织参赛的单位在考前3天就已经拿到了题目,并组织印制试卷——这不是国家考试,没有密级保护。

据悉,前几年,成都曾有过“奥数”、“华赛”漏题的传闻,去年成都“华赛”还自行命题以“保密”。

让人疑惑的是,尽管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一再强调“公办学校不得参与‘奥数’”,“所有学校‘小升初’不得以‘奥数’成绩为依据”,但还是有公办学校参与承办竞赛——不知道这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是否相悖。

点评:怎么才能保证竞赛的公平?这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问题。

无论是“奥赛”或者“华赛”,都只是民间(含学术团体)举办的考试,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没有强制性要求,考试本身也不承载“选拔功能”。其实说得直白些,即使真的“漏题”了,也无非是考试主办方或者承办方的工作失误而已。

现在,学校——主要是知名民办学校,其实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转而更加认同自己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试”,而不再仅凭学生的获奖等级就盲目招生。

奥数微课堂每日一练学而思(谁在为疯狂的奥数)(6)

“奥数”本无罪

“不知道这种时间的投入,牺牲掉孩子阅读的兴趣爱好,换来的奖项值不值得。”不少学生家长已经开始逐渐反思“疯狂的奥数”。

就是培训学校也已经敏锐地感受到了其中的变化。3月11日在“华赛”决赛现场外散发招生传单的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说:“今年并不是华赛参赛学生最多的一年,甚至感觉比往年有所减少。”某培训机构负责人分析原因时认为:“一是近年来有关‘华赛’漏题的事件使其处于风口浪尖,加上组织方是民间机构,公信力有所下降。第二,我认为家长会越来越理性。”

曾任“华杯赛”主试委员会顾问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教授认为,数学竞赛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参与,它是面向青少年中很小一部分数学爱好者而组织的活动。这些数学爱好者估计不超过约2亿中小学生的5%。他说,数学竞赛培训活动过热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升学考试体制以及教育资源分配过分集中等多种因素有关。

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龚智发本身就具有“奥数教练”的身份,但他对参加奥数培训和参加“奥赛”、“华赛”历来态度非常鲜明:“经过调查,搞奥赛只有5%以内的学生适合,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但是不适合的学生参加是有害的。”他还再次申明,好学校不会把“奥赛”、“华赛”成绩作为录取依据,更看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我们会单独考核。”

点评:让有兴趣且适合的孩子学习“奥数”无疑是好事。为了升学目的参与“疯狂的奥数”绝对是坏事。部分学校——主要是公办名校暗中推波助澜,应该得到整治。

奥数微课堂每日一练学而思(谁在为疯狂的奥数)(7)

漫画图来自网络,新闻照片据《华西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