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六十章)(1)

引言:《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共81章,上篇是《道经》,下篇是《德经》,共5000余字。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600~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老子曾为周王室管理书籍。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道家“老庄”。《道德经》的语言精辟凝练,闪烁着圣人智慧,妙语巧喻、格言警句比比皆是,蕴含人生哲理,对中国的政治、军事、哲学、文化、艺术、养生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六十章)(2)

【译文】:

治理大国,就像煎烹小鱼。

用清静无为治天下,所有妖魔鬼怪、歪风邪气就都销声匿迹、无法兴风作浪了;这并不是说这些神灵鬼怪都不存了,而是它们已经无法祸害人类。不是它们不想祸害人类,是因为有道之君不愿意荼毒苍生。因以正直、淳朴来教化施行天下,所以让人民免于遭受苛政邪鬼的侵害,从而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天下太平。

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六十章)(3)

【悟道】:

老子在本章中讲述治理大国的理念和圣人高远的境界,是被后世广为流传的名句。

1、“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般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系统繁杂,惯性很人。老子讲治理大国就像煎小鱼,大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治大国应清静无为,政策相对稳定,避免刑政烦苛、滋事扰民,如同煎小鱼不能随便搅动,翻动多了容易碎掉。煎小鱼经不起搅扰,治大国经不起折腾。二是治大国应谨慎从事,戒骄戒躁,循序渐进;政策要恰如其分,不可操之过急。如同煎烹小鱼,不可用猛火。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顾此失彼,容易引发全局性的灾难。中国历史上很多次政治变革往往都是因为采用了激进的改革措施而夭折。因此,治理大国象煎烹小鱼一样才是符合“道”的,否则就会出现妖魔鬼怪和歪风邪气的世道。

2、“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老子主张治理国家的最根本法则是“无为而治”,无为就是基于天道的法则。把“无为”的法则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则天下就会政治清明太平了。历史上凡是强盛朝代的帝王基本上都是采用道家为治国理念。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圣王的职责是不做事,应当完全无为。道家的理由是,天下大乱,不是因为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做,而是因为已经做的事太多了”。老子把“道”放在鬼神之上,认为“道”可以主宰鬼神,只要大道正气伸张,任何鬼神都不敢放肆,却不会降祸伤人。因此,只有深谙道德的圣王,才能心怀仁爱之心,真正以道德化育人心,消除天下的一切乱源,实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然后,无为而治。

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六十章)(4)

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是变化莫测的,也是可怕的。如果我们心中的贪婪、恶念、小我太多,如果心中不好的起心动念太多,那内心就真正会有“鬼”,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伤人伤己。在疫情狂虐下,各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几近于失控状态,但西方很多政客们心中的“鬼”太多,为了政治私利,置生命安全不顾,各自为政,搞政治内斗,拚命甩锅,成为伤人甚至杀人的利器。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预言:人类的希望在东方智慧,在中华文明。的确,中国的圣贤念念都是利益百姓、呵护百姓,利益人心,化育人心,自然也没有不好的念头。民众向上向善,圣人又有一个对民众时时呵护的无我利他之心。这样治理天下就和民众的心交织在一起,水乳相融,上下同心,这样就会形成了一个理想国。

4、“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一个企业不论大小,要想有长足的发展,领导者一定得有好的眼力,依道而行,有长远发展规划,并能激发员工为此而努力工作。“上下同欲者胜”。企业一定要有清晰的经营哲学和战略定位,千万不能为眼前的短期利益所诱惑,朝令夕改,忽左忽右,让员工无所适从,导致人心涣散,内耗严重,阻碍发展。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战略定力,甚至在这个风雨之中,还能有一份气定神闲,不至于来回摇摆;这山看着那山高,方向起起伏伏,这样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就会有伤害和损失的。在这方面华为无疑是非常优秀的,只专注于信息技术领域,潜心于打造核心技术,没有去搞挣热钱、快钱的行业和模式,值得学习。

总之,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如此,经营企业、家庭、事业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依道而行,则内心清静,则家庭圆满,事业成功,人生幸福。

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六十章)(5)

(欢迎关注【阳明国学堂】,一起悦读,分享国学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