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一首宋人黄庭坚的《清明》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黄庭坚清明诗全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黄庭坚清明诗全文(读宋人黄庭坚的清明)

黄庭坚清明诗全文

抄一首宋人黄庭坚的《清明》诗: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诗的首联写大自然桃李笑春风,而在野田荒冢中行走的人难免心生烦愁;颔联写春雷震动大地,春雨使得草木焕发生机;颈联引用历史上的故事,一个是吃祭祀后剩馀祭品却在妻妾面前趾高气扬的愚者(齐人,出自《孟子》),一个是宁可被烧死而不愿出来做官的贤者(介子推);末联感叹不管是贤者还是愚者,都是荒冢一堆。换成现代汉语,大意就是: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最有意思的是黄庭坚在诗中通过两个典故说明人生各不相同。 一个是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整天自我贴金,自我吹嘘,厚颜无耻,毫无人格尊严但仍然自得其乐心安理得。 另一个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禄,宁可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抱树焚死在绵山中。很显然这种人比较少见,在很多人眼里也是有点迂腐,甚至顽冥不化。但隐藏在其中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时节,春风和煦,纸鸢高飞,有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大自然蓬勃的春景与人生难道生死形成鲜明的对比。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清生命之惑,明生活之理。读懂了清明,也就理解了人生的感恩,信念,情怀与祝愿。人不能逃脱的死亡的命运,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最后都是一个归宿那就是死亡。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鬄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污辱祖先,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脸色而受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言语而受辱,再次是被捆绑在地而受辱,再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被杖击鞭笞而受辱,再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再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极点”。

是啊,人固有一死,还是活在当下吧,保持自己的操守,做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