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兄弟最后成功了吗(大学还能不能在一起)(1)

6月8日,南川区北环路,高考结束后,王鹏和游鑫在一起玩电脑游戏。

筷子兄弟最后成功了吗(大学还能不能在一起)(2)

6月8日,南川区南川中学,高考结束后,王鹏(中)和同学一起将游鑫特制的高考用课桌搬回家。首席记者 崔力 摄

本报记者 郑昆

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后,南川中学考点内,满是欢声笑语的考生。

19岁的游鑫也满脸笑容,只有当瞥见他那双空荡荡的袖管时,你才会意识到这个考生有点特殊。

一手给游鑫打着伞,一手还拎着游鑫的特殊“考桌”,18岁的王鹏同往常一样,在校园里片刻不离游鑫身边。

回家。两人有说有笑地一路走去。

高考结束,也意味着离别。在这个夏天之后,同学们将各奔东西。对于游鑫和王鹏来说,这样的结果更加让人难以接受。

学校里出了名的“筷子兄弟”

小学三年级时,因为一场意外,游鑫永远地失去了他的双臂。几年后,他才重新迈入校园—到石墙镇中心校读五年级。

“开学时,班主任说我们班要来一位特殊的同学,大家都没在意,可等到游鑫出现时,他空空的衣袖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第一次见到游鑫,王鹏印象深刻。

老师和同学们纷纷伸出关爱之手。从此,班上的男生轮流和游鑫同桌,上课帮他翻书,下课陪他一起玩耍。由于和游鑫同住一个村子,慢慢地,王鹏和游鑫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两人每天一起上学、放学。课堂上,王鹏帮游鑫取书、拿笔、装书包;课间,王鹏给游鑫喂水;下雨天,王鹏还帮游鑫撑伞……初中毕业后,他俩同时考进道南中学读高中。

“他俩是我们学校出名的"筷子兄弟"—分不开!”两人的高中班主任谭磊说。

亲密无间的兄弟情深

从道南中学所在的北环路往下走约200米,再右转进一个路口,有一栋三层楼的房子。游鑫一家在南川租的房子,就在三楼上。

进了屋,王鹏拿起一个纸杯倒满水,先给游鑫喝了一口,然后自己才一饮而尽。这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

“其实我也没有为他做什么。”王鹏说,“他怕麻烦我们,甚至从没在学校上过厕所。”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坚强的游鑫一直尽可能地避免麻烦别人。在失去双臂后,他就开始练习用脚来写字,经常练到脚趾、脚掌抽筋,脚上满是血泡。如今,他已经可以熟练地用脚做笔记、答题、玩电脑,甚至在足球场上,也是一把好手。

有趣的是,王鹏反而觉得游鑫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去年,他参加南川的一个演讲比赛。在赛前,普通话比他好的游鑫,硬是陪着他一字一句地纠正发音。

不过,在游鑫看来,因为有好朋友的存在,他在学校的一切才显得正常。“他就像我的生活小秘书。”

相处8年,对这段情谊,王鹏的评价是“亲密无间”,而游鑫的总结是“兄弟情深”。

期待考上同一所高校

儿子马上要上大学,这让游鑫的父亲游海很高兴,同时又有些发愁。

去年,游鑫的母亲因病去世,家庭的重担一下就压到了游海身上。家里,还有一个79岁的老父亲,以及一个9岁的小儿子。目前,游海就靠在南川城里做点临工维持家里的生活。

“学费暂且不说了。他去读大学了,肯定需要人照顾。父亲年纪太大肯定不行,要是我去了,家里的开销又怎么办?”这些天,一想到这些问题,这个44岁的汉子就有些头疼,“如果王鹏还能跟他一个学校的话,可能就会好一点。”

对于游鑫和王鹏来说,这也是他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在8年的朝夕相处后,他们是否还能再次进入同一所大学?

事实上,就这个问题,两人也曾多次讨论。最后的结论是,如果可能,两人的高考志愿就填同一所大学。

“我想报西南大学,最好是设计之类的专业。”谈到未来,游鑫很憧憬。

不过,王鹏却在设想最坏的可能。“我们的愿望肯定是美好的,但是究竟行不行,还是要等高考分数下来后才能决定。”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期待。

(编辑:和讯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