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的压力比较大,相信很多人在某一个时刻或一段时期内都会产生一种无助感,觉得自己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尤其是总是出现同一个问题时,很多人还会陷入自我怀疑。但这真的是自己的能力不行吗?其实不然,可能是你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这种心理状态,这是什么意思?该如何摆脱呢?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它是指:一个人失败后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本可以避免的,但因为经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让人很容易放弃。这一开始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在动物身上发现的现象,之后在对于人的观察与实验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面对失败与挫折,当自己感觉这是自己难以改变的,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觉得自己再怎么样做也是无济于事的,于是接受这个结果,接受自己能力不行的结果,选择等待痛苦。对于这类人群来说,他们常常表现出消极面对生活的情绪,破罐子破摔,也非常依赖别人的帮助。

习得性无助怎么解决?习得性无助患者(1)

举个简单的例子,生活中有的父母辅导孩子学习时,经常对孩子说“这么简单的题怎么还不会?”“已经做了多少遍了,为什么还是错?”对于他们来说,这可能只是当时的情绪,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降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时间长了,甚至可能会厌学,让他们陷入习得性无助感的状态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心理也暗示了失败的这个结果,这是互相影响的。不仅影响当下,也会影响到人的学习能力对新事物也失去兴趣,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中,对于健康是很不利的,严重点可能会增加抑郁症风险。

对于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来说,他们会把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觉得自己的能力是很小的,因为自己曾努力过也尝试过,但最后都失败了。于是觉得自己注定就这样了,改变不了。

但其实,这是可以改变的。

试着改变自己的心理

习得性无助怎么解决?习得性无助患者(2)

不要一直给自己消极的暗示,不要告诉自己即使再做一遍也是同样失败的结果,比如半杯水放在眼前,应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还有半杯,而不是给自己消极的暗示:只有半杯了。不要夸大消极,其实有很多你是可以做到的。

遇到挫折时,不要就直接否定自己,应该先找到问题出在哪里,理性分析,对自己也有一个合适的评价,要正视自己的短板和长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的能力不行,只是方法错了,劲使错了地方。

然后,试着先完成一个小目标

完成一个个小目标,距离大目标也就不远了,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当你发现自己完成了一个小目标之后,或许就会重拾自信,也就没有那么无助了。然后乘胜追击,相信最后的结果会比你之前想的要好,或者超出你的预期。

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年龄的增长,很多事情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调整的,这并非是自身能力的问题。比如上初中和高中时,老师会管着学生,而到了大学,没有了老师严格的管理,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也有的会懂得自我调整和激励

习得性无助怎么解决?习得性无助患者(3)

不仅是学习,在工作、感情等方面也是如此,也可能会产生这种心理,先要自救,摆脱无助感,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改变认知,然后选择主动行动,而不是被动接受痛苦合格失败。失败是正常的,但面对失败的态度对于最终的结果有很大影响,若一直是处于这种无助状态,最好的结果可能不会好,而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主动去改变,或许最后事情会有转机。

人的一生,很难说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常态,失败也是正常的,但不要让这种习得性无助一直“控制”自己,要学会自救。总之,对于这种心理状态,要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自我认同感,然后从完成小目标开始,慢慢重拾自信,然后逐渐向着最终的目标努力,想再多都是问题,行动才是解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