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达我对生活的态度。

孙叔敖三起三落,小心脏靠什么淡定?

这个故事选自《庄子.田子方》原文如下:

肩吾问于孙叔敖曰:“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

吾始也疑子,今视子之鼻间栩栩然,子之用心独奈何?”

孙步敖曰:“吾何以过人哉!

吾以其来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非我也,

而无忧色而已矣,我何以过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

其在我乎?其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

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

仲尼闻之曰:“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窃,伏戏黄帝不得友。

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已,况爵禄乎!

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

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

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

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

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隐士名叫肩吾,有一个政治家名叫孙叔敖。这孙叔敖是楚国国君楚庄王身边的令尹,令尹是什么官儿呢?令尹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相当于是宰相。

有一回这隐士兼吾见到了已经下台了的令尹大人孙叔敖,肩吾笑着说,先生您的人生简直太戏剧性了,三次出任令尹执掌朝政,又三次被迫离职变成庶民。

在位时您从不炫耀,离职后您从不忧愁,起初我还怀疑你,现在见您呼吸均匀气色不错,由此看来您心情舒畅,我想问问您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孙叔敖回答说,我哪有什么过人之处,照我看富贵要来挡也挡不住富贵要去你留也留不住,如果富贵来了是得,富贵去了是失,那这得与失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庄子中的哲理故事(庄子中的哲理故事)(1)

既然与我无关,得知何喜,失之何忧?况且我也不知道当初富贵是冲着令尹这个官职来的还是冲着我这个人来的,如果是冲着令尹这个官职而来,那么富贵本来就与我无缘,如果是冲着我这个人而来,那么当了令尹也不值得炫耀。

从离职以来鄙人忙着四方走走到处看看,哪有功夫在乎别人认为我是尊贵还是卑贱呢。后来他们的对话传到了鲁国的孔子那里,孔子说,古时候的真人智者不能说服他,美女不能迷惑他,强盗不能强制他,就算伏羲皇帝这样的帝王还在位也不能笼络亲近他,死生问题该够大了吧,也不能使他有所改变,更何况是官爵俸禄的得失呢?

这样的人,他的精神即使经过几座大山也不能阻挡他,即使进入深渊也无法沾湿它,即使是身处贫贱也能安之若素,他的精神充满天地之间哪怕全部的给予别人自己反而会更加富有。

庄子中的哲理故事(庄子中的哲理故事)(2)

庄子借这个故事想说些什么呢?

孙叔敖三次出任宰相三次降为平民,这可以说是够跌宕起伏够大起大落了,可他不管是身为宰相还是身为平民,从来都是不悲不喜无忧无惧。由此可见权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身份的尊卑,俸禄的多少,在孙叔敖心里都激不起一点波澜。

他完全是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境界,不像我们一般人升职了一副得意洋洋自命不凡的样子,降职了一副怨天尤人苦大仇深的样子,甚至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觉得生无可恋了。

那为什么不同的人面对人生的起落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其实那些升官就乐死降职就气死的人还不是把钱权名利看得太重了,如果抱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平常心视之,就不会为之大喜大悲了。

庄子中的哲理故事(庄子中的哲理故事)(3)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借孔子之口夸赞孙叔敖,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真人不管是智者美色,还是强盗帝王都不能改变他,甚至贫贱生死的问题都不能影响他。

这种人完全超然物外摆脱世俗而官爵俸禄这点儿得失他又怎么会在乎呢?那么孙叔敖是怎样修炼成这种功名利禄百毒不侵的境界呢?据淮南子记载,说孙叔敖被楚王任命为令尹后国民都来祝贺。

其中有一位穿着粗布衣服戴着白色帽子的老人也赶来凑热闹,不过他说他不是来祝贺的,而是来吊丧的,别人都很不解,孙叔敖却恭敬地接见了这位老人,老人说有了地位而骄傲自大下面的百姓就会怨你,地位高而擅自专权上面的国君就会怨你俸禄丰厚而不知满足祸患就会降临。

庄子中的哲理故事(庄子中的哲理故事)(4)

孙叔敖听了很震惊,就请教老人那该如何应对呢?老人说,地位越高心气儿越要低下,权力越大心智就越要悲小,俸禄越多为人就越要谨慎不贪。

从此孙叔敖牢记这三点,作为国相尽管他功劳很大,但是他非常低调从来不贪恋钱财。楚庄王多次要封赏他他都拒绝了。谁也不会想到大名鼎鼎的楚国国相家里一贫如洗,儿子还要靠上山挖野菜来生活,他死了后家里就没有钱给他买棺材。

然而千百年来,说起仁臣国相人们对他的敬仰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他的精神充满天地之间,他把全部都给予了别人自己反而会更加富有。

明代的冯梦龙在《智囊全集》里记载说,孙叔敖临死之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我生前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肯定还会封赏你,如果赏你金银财宝你不要接受,只要一块儿地就行。

在我们楚国有一个地方叫秦丘,此地又偏僻又贫瘠,楚国人把它当作鬼神之地,越国人也认为此地不吉利,若想让咱们的子孙保全自己,你就选这个地方吧。

庄子中的哲理故事(庄子中的哲理故事)(5)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封赏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听从了他的临终遗言不要金银财宝,也不要其他封地只要秦丘,于是楚庄王就把孙叔敖的子孙封到秦丘。

果然孙叔敖料事如神,春秋战国群雄逐鹿,那些拥有肥沃土地的人们都遭遇了祸患,因为他们的封地早就成了霸主们相互争夺的宝地,却从来无人过问孙叔敖子孙居住的那块鬼神之地秦丘,所以他们才会安然无恙。

从春秋到战国,从战国到秦朝,从秦朝再到汉朝,孙叔敖保全后人四百年平安武士长盛不衰。在财富和保全性命的问题上孙叔敖和庄子是如此的相似,庄子不做楚国国相而选择保全自己,孙叔敖教导子孙放弃眼前的财富选择贫瘠之地而保全自己,他们都是智者。

本文作者: 未城朝雨,一个步履不停的写字人,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