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小岛知识点(小学语文词语解释理解的方法)(1)

一篇文章是由一连串的词语组成的,对词的意义和用法含含糊糊、解释不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甚至造成误解;写起文章来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以致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词语解释理解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抓关键词

一个词语中,常常有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例如:“热泪盈眶”,较难理解的是“盈”字,从字典上查出“盈”是“充满”的意思,就可以知道“热泪盈眶”的意思是“激动得泪水充满了眼眶”。

定义法

即用简明的语言,对该词所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做确切的解释。如: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描绘法

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如: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

比喻法

即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词语。如:车水马龙——车子像流水,马好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语境联系法

有些词语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即它们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如:“地下”一词人们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在“地下革命党”中,“地下”则指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敌人发觉。

再如:“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春风拂面”原指春风从脸上轻轻擦过,但这里用来形容叶老先生的批改使我感到非常愉快、舒服。

举例法

有些词语如果硬性地给它下定义往往弄不准确,可以通过列举事例进行讲解。如:分秒必争——非常珍惜时间,同学们对学习时间抓得很紧,课堂上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放过。这真是“分秒必争、惜时如金”啊!

联系上下文

如《向沙漠进军》中的“不毛之地”可联系文章中“沙漠所到之地,森林全被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废墟”这些话语可知此词意思指“不长草木的地方”。

结合生活实际

如“背井离乡”一词可以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后,当地的居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地去谋生来理解。

查工具书

对于课文中的名词术语,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来理解。

组词法

解释单个字的意思时,只要把这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就能将词义解释出来。如“教室里充满了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的“满”,可以组成词语“充满”,这样,整个词语的意思就表达出来了。

解释两个字的词语也是一样,如“柔美”,柔——柔软;美——美好。因此,”柔美”的词义一般可解释为“柔软、美好”。

分合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如“勘测”,勘——勘探,测——测量,“勘探”的意思就是“勘探和测量”。

近义词替换法

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如:不畏——不怕;一瞬间——一刹那。

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如:模糊——不清楚;崎岖——不平坦。

2

小学语文词语解释理解的方法一

⑴、词素法

先对词语中的每个词素进行理解,然后整体理解。

例如:

“置之不理”一词先分别理解每个字意“置”--放置,“之”--指它,物品,“不”--表否定就当“不”理解,“理”--理睬、过问。

因此“置之不理”的意思就是“把那个东西放置在一边不去过问理睬,让它自生自灭。”

⑵、重点字词法

重点分析理解重点的字。

例如:

“赞叹不已”一词先理解重点字词意“不已”中的“已”--指停止,“不已”--不停止。

因此“赞叹不已”的意思就是“不停止地称赞或赞叹不停。”

⑶、语境法

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加以体会理解,这就是“词不离句”“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例如:

“这块不毛之地,不可能种粮食。”中“不毛之地”一词的理解就应放入句中去体会,不能种粮食就是说很荒凉,不肥沃。

因此“不毛之地”的意思就是“土地荒凉,不肥沃,连草都不生长。”

⑷、引申法

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对词语进行理解。

例如:

“千钧一发”一词先理解本意“钧”--是重量单位30斤,千钧重的东西吊在一根头发上。这样理解不够,还得想想这“千钧重的东西吊在一根头发上”说明了什么?--情况十危急。

因此“千钧一发”的意思就是“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是灵活运用的,有时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而最多的是“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去体会”。

文章篇幅有限,完整版滴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