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科学精神

对于科学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从感性进入理性所需要面对的第一个课题。从哲学角度看,无论是理性还是感性,并没有绝对的正确或者错误,仅仅是不同的世界观的体现而已。但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如果我们依然用感性文化和感性思维来面对世界,必然会在全球化的当下面临巨大压力。

上世纪初,在中国面临国破家亡之危险的时候,一大批爱国的知识分子,曾经提出了“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写作,提倡民主和科学,也是在那个时期,产生了两个有名的先生,“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民主和科学。但究竟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其实一直到21世纪的当下,即使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民众,依然没有完全接纳和理解。

今天主要谈一谈科学,民主的事情改一个时间再来表述。

所谓科学,是指对自然和客观规律的学术研究,而科学有一个最大的特征,那就是怀疑一切,因为科学在研究过程中会打破很多的传统和习惯,会与我们所理解的很多现象和社会现实有明显差异,只有怀疑一切,敢于打破传统,才能获得科学的进步。这一点到目前为止,依然在我们1400万平方公里(含海域)的土地上并没有获得完全的认可。因为中华文化之中有一个特别不好的现象就是塑造完美,举例而言,孔子对中国文化有十分重大的正面影响,但也不影响他是一个普通的凡人,他也会说出可能错误或者荒谬的话,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明显应该是有瑕疵的话语,但是我们的文学研究者们,尤其是国学研究的各类专家,不能接受伟大的孔圣人居然也会犯错误,所以用各种不靠谱的理论来解释孔夫子的话语。当然除了孔夫子之外,更为明显的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两个凡是”。这种对于某个个人,某种理论毫无道理的信仰和维护,导致我们一直以来的缺乏怀疑精神,缺乏敢于打破传统打破现实的精神。

当然,我也需要看到我们的社会日益进步,我们的人民也越来越智慧,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能够大着胆子,理直气壮的说:“这世界没有任何真理,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路上!”

对于这一点,有一位老先生的表述我觉得很有煽动力, 1958年4月10日,胡适在中央研究院院长就职上的演说,其内容中有这样的表述:“我所谓的打倒,是打倒孔家店的权威性、神秘性,世界上任何的思想、学说,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判的,我都要打倒……”

到这里,什么是科学精神也就出来了。

所谓的科学精神,就是怀疑一切并能够围绕着所怀疑的客观世界进行思考和研究和钻研,最终找出最为符合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但这里一定要强调,客观规律也并非就是真理,因为所有的客观规律都是依赖于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和社会才成立的。最简单的例子,有很多地球上诞生的理论,也许在黑洞里就是一种谬误。

怀疑一切,这就是科学精神中最主要的内容。

谢谢阅读!

2021年2月3日

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如何理解科学精神)(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