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显达

1997年港岛《开放》杂志3月号刊发一篇关于“夺取政权的秘密”一文,引起了人们对苏联援助的广泛关注。该文作者根据几条不是十分可靠的材料,得出一个结论,称主席的制胜之道应由过去表述的“依靠农村包围城市”,修正为“依靠农村等待苏援”。

这篇文章显然夸大了苏联援助的作用,但也揭开了张氏与主席“南下”“北上”之争的背后因素——斯大林早期的一个指示,对两人的战略分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斯大林说过(斯大林态度很关键)(1)

苏联援助中国革命,这并不是秘密。只是援助的历史过程比较曲折复杂。这种援助不仅有物质方面的,也还有策略方面的。

陈独秀在写给莫斯科的一份报告中披露:从1921年10月到1922年6月,共收入有账可查的国际协款16655元,平均每月大约1850元。1924年平均每月3000元,1925年平均每月3300元……从1929年到1931年,平均每月大约50000元。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李德等人带着8.6万余红军向湖南、四川转移,意图会师张主席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或贺龙的部队,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在经历湘江惨败、乌江强渡、四渡赤水等战役之后,红军进入松潘草地,与红四方面军进行了短暂的会师。

正是在短暂的会师中,张氏与主席在“南下”“北上”问题上发生了不愉快的分歧。

1935年8月,在得知中国工农红军身陷重围,屡遭重创,进退失据的时候,斯大林曾经批准了一个大举援助中国革命的计划。斯大林叮嘱准备回国联络红军的林育英,一定要让主席知道,红军主力可向西北及北方发展,也不反对靠近苏联。

斯大林说过(斯大林态度很关键)(2)

斯大林的这一计划,对长期缺医少药、缺枪少弹的中国红军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好消息,也是梦寐以求的外力帮助。

苏联援助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年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力量依靠苏联援助,创建军队、誓师北伐,一举成功的历史,历历在目。主席、洛甫等人认为,如果我们红军一路走向北方或西北,建立背靠苏联、能够随时获得他们在粮食弹药武器等方面的大量援助,肯定比在蒋氏大军层层包围的南方几省交界处建立根据地,要强得多。

只是这一消息来得比较迟,让红军走了不少的弯路。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1933年,我方曾秘密策动一次通过察哈尔绥远向外蒙靠近、打通苏联援助的尝试。当时的意图是想利用冯玉祥不满蒋氏对日妥协的态度,准备联合我方、苏联和蒙古,共同举旗抗日,趁机建立一个靠近外蒙和苏联的根据地。但考虑到苏联同美日蒋三方复杂错综的关系,莫斯科以冯玉祥在军阀混战中的反复无常以及多次变节为由,将我方的尝试拒之门外。

正是莫斯科的这一态度,使主席、洛甫等人在被迫撤出苏区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提出向西北或北方发展的战略。

斯大林说过(斯大林态度很关键)(3)

红军胜利会师

1935年,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氏与主席围绕“南下”还是“北上”的战略展开了多次激烈的争论。争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歧就是对苏联援助的看法。主席认为,红军北上陕甘,远离蒋氏的统治中心,到达北方发展,比较容易在绥远、外蒙一带,或宁夏至河西走廊一线,打通一条国际援助通道,与苏联的援助接上线。与依靠作战缴获来补给部队相比,苏联的援助更能立竿见影,壮大红军的队伍,提高红军的武器装备水平。

主席深知红一方面军人少枪少的实际,对苏联援助的渴望比张氏要迫切得多。只是他的这个打通国际路线的计划,没有获得张氏的认同。

红军会师后,张氏认为自己掌握的红四方面军兵强马壮,人多枪多,一时半会还不到向苏联求援的程度。

再者,张氏在鄂豫皖苏区也干得红红火火,在徐向前、陈昌浩等人的协助下,也曾经打出了一大块红色根据地,从而证明,即使靠近蒋氏的统治中心区域,也能发展和壮大革命事业。鄂豫皖苏区的非凡经历和红四方面军的兵强马壮,让张氏对于南下具有更多的自信。在与主席的争吵中,张氏认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应该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不应该把苏联援助的作用看得太大,估得太高。

斯大林说过(斯大林态度很关键)(4)

这场争吵,不欢而散,谁也没有说服谁。张氏的野心本身就很大,甚至动了武力解决的心思来解决分歧。

幸亏叶剑英提前知晓张氏的这个心思,并秘密告知了主席,提早做了应对准备,防止被张氏武力挟持南下。

主席连夜出发,带领彭德怀、林彪等人的部队北上陕甘,到北方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实际上,主席的这一战略决策,与斯大林关于红军主力可向西北或北方发展,并不反对靠近苏联的指示,是不谋而合的。这不仅契合了主席打通国际路线、获得苏联援助的计划,而且也向我们正式表明了苏联和莫斯科有意通过中国的西北边界向红军给予直接帮助的态度。

1936年,三大红军主力会师陕北之后,主席很快着手策划了一次旨在打通国际路线的军事行动。

斯大林说过(斯大林态度很关键)(5)

到达陕北的红军

在恢复与莫斯科的电讯联络后,斯大林获知主席也有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意图,随后发来电报,同意主席采取的军事行动计划。在电文中,斯大林是这样说的:

同意你们占领宁夏地区和甘肃西部的计划,但不允许红军再向新疆方面前进,以免红军脱离中国主要区域。

主席把这一重大任务交给了徐向前和西路军。当时的情形是,只要占领了宁夏,便可进一步向北转进绥远接通外蒙和向西控制河西走廊,必要时可接通新疆。

莫斯科在9月27日的电报中称,苏联准备给我们提供500-600多吨的军用物资,要求西路军占领宁夏之后,立刻向北转进绥远,到达苏联指定的外蒙边境去接收苏联援助的物资。

斯大林说过(斯大林态度很关键)(6)

遗憾的是,西路军在宁夏战役中没有获得成功,北进绥远不成,那就只能向西攻占河西走廊了。

11月3日,莫斯科再次发来电报,对西路军的行动作出指示,说他们正在研究经过新疆提供援助的方法,要求徐向前的西路军前往新疆的哈密接运物资。

只可惜,西路军在经过河西走廊前往哈密的路上,一路受到马鸿逵等地方军阀部队的围追堵截,再加之人生地不熟、革命条件差等复杂原因,被打散了,最终让我们接收苏联武器援助的计划没能实现。

斯大林说过(斯大林态度很关键)(7)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