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境 心

编辑 / 风语者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首战歌铿锵有力、雄壮威武,唱起来鼓舞人心,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和必胜决心。在最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所有的军民都在传唱这首歌,当年还有很多爱国青年,因为这首歌参军抗日。

这首《大刀进行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但是你知道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吗?其实,歌唱的是一位抗日大英雄。他是我国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第一位师长赵登禹。“布衣将军”冯玉祥还为他亲笔题写了“打虎将军”,表示对他的赞扬。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真人照(九一八缅怀抗日烈士赵登禹)(1)

赵登禹

赵登禹成为当之无愧的打虎将军”

赵登禹1898年出生于山东菏泽,海拔1米90的他,一副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早年因为家境贫寒,只念了两年私塾,为安身立命,辍学后开始学习武术。13岁那年,拜知名拳师朱凤军为师,三年时间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十几个人无法近身。

不论太极、八卦、少林等拳术,还是刀、枪、剑等兵器,赵登禹样样精通,徒手夺刀枪更是拿手好戏。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16岁的赵登禹立志从军救国。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真人照(九一八缅怀抗日烈士赵登禹)(2)

赵登禹

于是,他跟着哥哥和好友们,跋山涉水,历时20多天步行1800多里,到达陕西潼关,投奔到“西北王”冯玉祥将军门下。那时冯玉祥招兵名额已满,赵登禹一伙临时当了没有军饷只管饭的副兵。

1916年,从军两年后,赵登禹开始脱颖而出。一次阅兵中,赵登禹一身武艺展露无遗,格外扎眼,引起了冯玉祥的注意。这次阅兵不久之后的一次训练中,冯玉祥特别点名赵登禹跟自己摔跤一比高下,结果赵登禹连赢三场。冯将军没有生气反而十分高兴,直接提拔其做自己的随身护兵。

1918年,赵登禹跟随冯将军驻防湖南常德,听闻当地经常有老虎出没,并伤害人畜。有的士兵感到害怕,但赵登禹期盼老虎早点来,好为民除害,同时显显身手。一次野外训练休息间隙,老虎大摇大摆地出现在训练场。

士兵们被吓得四处逃散开来,还有人一溜烟爬到了树上,只有赵登禹站在原地,从容卸下刺刀,握在手中,一场武松打虎即将上演。战友们见状都喊他快跑,连长气得跳脚骂他混小子不要命。

老虎跑到赵登禹面前,露出锋利无比的牙齿示威。人虎对峙片刻,赵登禹开始晃动刺刀,老虎被激怒,一声狂吼扑向赵登禹。他灵敏地一蹲,巧妙地避过了利爪,顺手将刺刀顶向老虎腹部,如闪电般侧翻而出。

见此情景,四散躲避的战友们几乎同时叫好。腹部带着刺刀的老虎,杀气腾腾地再次扑向赵登禹,赤手空拳的他跟老虎扭打在一起,好在刚才那一刀刺中了老虎的要害,很快一命呜呼。冯将军听说后,命人还原打虎的场景拍下了照片。赵登禹牺牲后,为了纪念他,冯将军找出这张照片,亲笔题写了“民国七年的打虎将军”。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真人照(九一八缅怀抗日烈士赵登禹)(3)

民国七年的打虎将军

赵登禹不仅能徒手打虎,还在1921年的陕西剿匪时,出手迅猛,直接拧断了匪首郭坚的脖子。雷霆之举,让“打虎将军”的名号更加响亮。

夜袭喜峰口,成为日寇的“白日噩梦”

1922年春,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时任尖兵排长的赵登禹,率兵攻打奉军的炮兵阵地。他们仅用两个月,攻下奉军阵地,大获全胜,赵登禹升任连长,后来又升任旅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1933年初,日寇将战火燃烧至长城热河一带。喜峰口是长城热河的重要隘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时任29军37师109旅旅长的赵登禹,则奉命率兵把守最重要的喜峰口阵地。

3月9日,日军攻占喜峰口,傍晚时分,赵登禹率驻军实施强烈反击,毙伤日军百余人,夺回喜峰口。杀红眼的日军哪肯善罢甘休,次日借助炮火掩护猛烈反扑。战斗持续两天,敌我双方均伤亡惨重,尸横遍野,喜峰口再度被日军侵占。

赵登禹详细分析敌我形势后,他深知敌强我弱,不能强攻,只能智取,于是下令趁着夜色偷袭日军。此时的赵登禹,已经做好跟敌军决一死战的准备。

他连夜组织了一支五百名武术高强的大刀队,翻山越岭,飞檐走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舞着大刀,朝着睡梦中的日军横劈竖砍。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真人照(九一八缅怀抗日烈士赵登禹)(4)

赵登禹组织大刀队

战场瞬间变成了大型屠宰场,被砍的日军血肉四溅,好多睡梦中的日军,来不及睁眼,已经命归黄泉。有些被惊醒的日军,纷纷跪地求饶,千万别砍他们的头,他们迷信地认为砍头就升不了天。

在与日军的殊死搏斗中,赵登禹腿部中了枪,依然冲在最前线,这让战士们士气更加高昂。有位年仅19岁的小兵陈永,一人就砍死了13个鬼子。赵登禹更是一人手刃60多个鬼子。

这次的喜峰口之战,共斩杀了5000多名日寇,炸毁18门大炮,取得“九一八”以来第一次大胜利,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喜峰口大捷”。赵登禹成为举国称赞的大英雄,因功擢升为29军132师的师长。

29军因为这一仗名声大振,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音乐家麦新特地为他们连夜谱写了一首《大刀进行曲》,一时间竞相传唱,风靡全国。当年,正是这首歌吹响了全民抗日的号角,振奋了全民浴血奋战的斗志。

后来,日本发行的《大陆战史》中,评价赵登禹为:白日下的噩梦。

打虎将军身先士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日寇的侵略一直没有停止,后来又将魔爪伸向了北平。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自此,日军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武力进攻,也揭开了中华民族最艰苦的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

当时守卫宛平城的是29军,发动事变第二天,日军又向宛平城发起三次进攻,均遭到我军强烈抵抗日军见强攻遇阻,嘴上说谈判和解,实际却在暗地调兵遣将。借着三次谈判的幌子,到7月25日,日军已集结完6万兵力。

也就是在这一天,驻防河间的赵登禹师长,接到速回北平抗日的命令,由他担任总指挥。7月27日,他率部下火速赶到南苑,和副军长佟麟阁共同负责北平防务。可是南苑地势平坦、易攻难守。

7月28日凌晨,日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直逼南苑。他们调动了一个师的步兵、一个联队的炮兵,共3000多人的精锐部队。而且出动20多架飞机,几十辆坦克,向南苑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在这个危难时刻,赵登禹师长身先士卒,率将士们反复冲杀,双方伤亡惨重。副军长佟麟阁不幸被机枪扫中大腿,仍带领部队浴血奋战到中午时分,又被敌军打中头部,壮烈殉国,年仅45岁。

就在这时,赵师长接到速撤回北平反攻的命令。当他们撤退到大红门集结时,日军抢先一步绕到青纱帐并设下埋伏,封锁了我军必经之路。结果赵师长率部经过时,遭到机枪伏击,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牺牲时年仅39岁。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真人照(九一八缅怀抗日烈士赵登禹)(5)

佟麟阁、赵登禹阵亡的报道

1937年7月31日,赵登禹师长殉国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

当时《救国时报》这样评价他: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之模范。

毛主席也高度评价赵登禹: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新中国成立后,赵登禹被人民政府追认为抗日烈士,他的家属被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此证由毛泽东亲笔署名,日期为“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一日”。

为了纪念赵登禹,抗战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将崇元观南至太平桥的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北平通县古运河西岸一条大街,被命名为“赵登禹大街”,并且沿用至今。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真人照(九一八缅怀抗日烈士赵登禹)(6)

赵登禹路

赵登禹短暂的戎马一生,“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牺牲精神,映照了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09年9月,赵登禹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真人照(九一八缅怀抗日烈士赵登禹)(7)

赵登禹烈士纪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