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为富不仁”,白居易也在《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

然而,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位商人,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事业。

他将价值2000亿的遗产全部无偿捐献给了祖国,没有给子女留下一丝一毫,让子女自谋出路,而他的儿子,现在却只能在香港开出租车来维持生计。

在他去世后,以国葬的礼遇下葬,连李嘉诚都为其亲自扶灵。他就是香港的著名爱国人士庄世平。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1)

庄世平葬礼

▶ 生于乱世,心系家国

1911年,潮汕普宁县的果陇村,一个小生命降生到这里。

他的祖父对这个孩子极为器重,亲自为孙儿取名为庄世平

老人引经据典,为家人介绍这个名字的由来:“世”是家族的辈序,也有继承的意思。“平”则是平坦、普通的意思。

说到这里,老人浑浊的眼中放出溢彩:“有作为的人,都是在平凡人里不一般的,这便是平凡中见精深。这个孩子 ,以后一定不会简单。”

庄世平后来的一生也确实在诠释老人的高瞻远瞩。

庄世平来自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自他小时候便亲自培养他。

后来,庄世平在上海完成高中学业的时候,认识了许涤新。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2)

在许涤新的影响下,他逐渐了解到了苏联的十月革命以及共产主义的伟大理论,这些都为庄世平心中带来了一丝曙光。

就在这时,庄世平家中的生意一落千丈,无力再支撑他在上海继续求学。

正巧他的朋友给他寄来了一封信,信中劝他:“孙中山先生在北平发起创办的中国大学,学风淳朴,费用还比上海低廉不少,况且北平还有助于你对中国问题的研究。”

挚友的建议,让庄世平觉得北平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因此,1930年,庄世平带上自己节衣缩食攒下的积蓄来到北平,考进了中国大学的经济系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3)

在这里,他更是接触到了大量的进步思想,阅读了各种进步政治书籍。

此时的庄世平,目睹了战火纷飞下普通百姓的疾苦,痛心于国民党的绥靖政策。

于是他积极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还为马占山出关抗日的英勇行为进行募捐。

1933年,庄世平结束学业后,远渡重洋来到了泰国曼谷,在爱国人士创办的学校任教。

在这段时期,庄世平同在这里的进步人士一起讨论中国的现状以及未来,还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活动。而他的这些学生,回国后也纷纷为我国的抗日事业做贡献。

庄世平为抗战所做的努力,让他在海外华人中颇有威望。

后来在“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以给予他们经费、课本支持等空头支票为由邀请庄世平以及其他爱国人士回国观光。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4)

七七事变

当时,庄世平回国后才知道,国民党是想利用他们的声望在华人华侨中宣传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正确性。

只是,庄世平并没有如他们所愿。

他挺身而出,率先质问国民党官员:“现在海外的华侨只关心政府什么时候会出兵抗敌?什么时候能收复被敌寇占领的失地?先生能给全中国的百姓一个准确的答复吗?

庄世平的一番话,直接说得国民党官员哑口无言。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在曼谷的爱国华侨向国内捐赠了大量物资,用于中国抗战事业。

对于这些华人华侨捐赠物资的分配,国民党政府有着统一的规定,只准许给国民党军队使用。

只不过,庄世平据理力争:

“这些都是爱国华侨一颗颗爱国之心的凝聚,我们只有把这笔钱送到真正的抗日队伍手中,才算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共产党的队伍从主张到行动上,都是百姓心中的抗日队伍,他们哪一点不配得到这批物资了?”

因此,他一次次地将物资送到作战的共产党队伍手中。

正是他的举动,才让当时的共产党军队有了物资和经费。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5)

华侨与新四军合影

而他这种义无反顾的精神也遭到了日伪分子的敌视,屡次下令抓捕庄世平,好在他都幸运地逃脱了。

1937年底,为了逃避日伪分子对自己的迫害,庄世平出走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协助当地的抗日救亡工作。

后来,庄世平在华人的帮助下募资建立了“合盛”商行。

在庄世平的经营下,合盛商行的生意红火。而商行的一部分利润用于购买药品运到国内,剩下的全部都换成方便携带的黄金,直接送到抗日队伍的手中

1944年,庄世平转移了抗日阵地,他回到国内,来到了大后方重庆。

在这里,他见到了对自己影响颇深的许涤新。

在重庆期间,许涤新交给了庄世平一项特殊的任务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6)

许涤新

随后不久,庄世平便带着任务重新回到了东南亚。他创办了“安达”贸易公司,租下影院每日播放反法西斯电影。

1948年,中国的抗日事业早已完成,庄世平想为祖国的发展奉献绵薄之力,于是他回到了香港。

一开始,庄世平在香港的日子极其艰难,后来在他人的支持下,做起了生意。

不仅恢复了安达公司的名誉,甚至还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经济基础。

1949年7月,他与好友共同筹划了南方人民银行,负责准备“南方券”设备、纸张的购置,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7)

南方人民银行发行的纸币

▶ 在香港展出第一面国旗

1949年夏天,庄世平与自己的好友,同样也是新中国在香港的代表方方促膝长谈。

在这时,庄世平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香港在今后会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他告诉方方:“现在不少国家都在向香港投资,香港在日后势必是国际商战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香港是在我们的地盘上,现在我们如果不在各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那以后将会后患无穷。”

他与方方商议,现在全国解放在即,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妄图对我们实行封锁。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8)

香港老照片

以后中国的处境会更艰难,而要与在海外的华侨联系的通道就只剩下香港和澳门了。

澳门地方小,发展有限,所以我们的主要阵地应该放在香港。

为了在香港创办一家中国自己的银行,庄世平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还向有关机构借了一万美元。

1949年12月14日,就在新中国成立两个多月之后,香港德辅道中167号张灯结彩

这个位于香港最繁华的中环区的4层小楼,在周边高楼大厦的衬托下,显得那么地不起眼。就在这天,庄世平创办的南洋商业银行开张了。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9)

上世纪50年代香港德辅道

在阵阵的鞭炮声中,门口站满了凑热闹的人群。

在楼顶上,庄世平亲手挂上了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

这面五星红旗,是当时这个港岛上的第一面。

它意义非凡,表达了新中国对广大侨胞的关爱与深情。

南洋商业银行成立后,庄世平将它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

每天早上都是最早来,又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事无巨细,他统统都会过问一遍。

这家银行是全香港唯一一家经营全国侨汇的银行,庄世平在创办之初,便表明这家银行的宗旨便是“便利侨汇,方便侨胞”。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10)

有一些对新中国不了解的华侨,南洋商业银行还会对其介绍和宣传新中国。

在当时海内外的华人圈,不管是对新中国政策有不理解的地方,还是在国外遇到了什么困难,都会得到别人的一句忠告:“去找‘南商’看看吧”。

这个在香港的四层小楼,成了海外华人名副其实的“家”。

1950年1月,新中国要求海外各中国银行的分支接受北京的领导。

在香港的庄世平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就找到了香港分行的经理郑铁如。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11)

郑铁如

庄世平劝告郑铁如:“现在,新中国正在接手各银行的领导权。我们就像游子在外漂泊多年,只有投入祖国的怀抱才算真正地回了家。”

而庄世平的一番话,说得郑铁如热泪盈眶。

的确,在近代,中国备受摧残,他们这些人也随时都面临着别人的封锁。

只有新中国强大了,他们才不会遭受别人的欺负。而现在正是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回家呢?

于是,郑铁如率先响应祖国的号召,带领全体员工向全世界宣布接受北京总管理处的领导,并呼吁其他银行机构回到祖国的怀抱。

此后,缅甸、新加坡等地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也纷纷响应,接受北京的领导。

可以说,正是庄世平从中的大力斡旋,郑铁如才能率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如此顺利地投入新中国的怀抱。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12)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

而这一事件,守住了中国人民在海外的宝贵财富,在新中国的金融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突破限制,购买永久办公地点

长期以来,由于当时国内的一些有关部门在面对香港的问题时,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因此存在一定的失误和偏颇。

而最不能被香港金融界忍受的就是,有关负责人认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所以中国的银行就没有必要在香港购置房地产”。

类似的陈规条例数不胜数,都限制着香港金融行业的发展,让多少有志之士都惋惜不已。

不准银行购置房地产这一条,就让许多侨胞在香港没有立锥之地。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13)

这一情况让庄世平每每想起都叹息不已:随着银行的壮大,可以贷出巨款的自己竟然毫无片瓦来遮风挡雨。

更令他痛心的是,由于不同屋主的政治立场不同,有些时候他竟然不能在自己租下的办公地点悬挂国旗。

于是,庄世平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南洋商业银行购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从50年代起,只要是碰到与此事有关的提议,庄世平都仗义执言。

当时有不少人害怕他的话语会惹到一些人,劝他收敛一些,可是他却丝毫不惧,下次依旧喊出自己的诉求。

或许是被庄世平的坚持不懈打动了,他的申请得到了北京中银高层的批准。

而庄世平也在多方考察下,花费5000万港元购买了德辅道中151号,为自己的南洋商业银行选定了一块办公地点。

而这栋18层大厦的主人,是香港知名的实业家李嘉诚。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14)

(李嘉诚)

李嘉诚与庄世平是同乡,两人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虽然各自都对对方怀有倾慕之情,却始终没有见过面。

这次深入接触后,两人一见如故。所以在庄世平提出要购买这栋大楼作为办公地点时,李嘉诚都为其给予了最诚恳的合作。

当时,庄世平向李嘉诚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这栋大楼前五层必须清空才能开展业务,但是由庄世平所在的银行出面不太合适。

李嘉诚在得知庄世平这一忧虑后,一口答应了下来,表示会由他负责客户的搬迁。

南洋商业银行购置了房地产的消息,很快就在香港传开了,不少人都感觉不可思议。

而更多的人都敬佩于庄世平坚持真理、敢于突破禁区的行为。同时,他的这一举动也让广大侨胞重拾了对中资银行的信心。

▶ 为祖国奉献一生,未给子女留下分毫

庄世平作为一个中资银行的负责人,在社会上具有显赫的地位。

按理说,他应该拥有不少的资产,可是庄世平的一生却十分清苦,几乎算得上是一个“无产者”。

而在当时香港金钱至上的社会里,身无资产的庄世平,其影响力却一直都是有增无减。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15)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一奇怪的现象,其实洞观庄世平的一生,便轻易就能得出结果。

这一切都是因为庄世平有一颗沉甸甸的爱国心,甘愿为祖国奉献一切

他可以为一个被冤枉的小职员四处奔走,竭尽全力为其洗刷冤屈。也可以为某位华侨想要在回乡证上改一个名字而联络相关部门,解决困难。

庄世平不仅为祖国的发展尽心尽力,更是尽全力争取广大华侨参与到中国的建设中。

李嘉诚回国探亲时,便是庄世平亲自安排的,而他也是全程陪着,向李嘉诚介绍中国的政策,吸引他们前来中国进行投资。

1980年,庄世平与李嘉诚就潮汕的教育事业展开了讨论。

当李嘉诚向庄世平询问“人这一生做什么才会有意义”时,庄世平思考了一下,随后告诉李嘉诚:“当属兴学育才了,你看人们一提起陈嘉庚,便会与他创办的学校联系起来。”

庄世平向李嘉诚说明,现今只有汕头有一所大学,只有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才能培养高水平、现代化的人才,对祖国的贡献也会更大。

因此,李嘉诚当即拍板要为汕头大学捐献3000万港元。就这样,汕头的教育事业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16)

在70到80年代期间,李嘉诚在汕头地区捐建了11栋楼房,捐资2200万港元建设两所医院

在之后,更是为汕大先后投入了8.5亿港元的捐款。在这其中,也都灌注着不少庄世平的汗水以及心血。

尽管庄世平借用自己的影响力在中国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大厦,但是庄世平本人却极其节俭。

在为祖国的建设事业竭力奔走的时候,庄世平都会亲手洗衣服。

就算是南商最繁荣的时候,庄世平也不曾给自己买辆专车,每天都是步行或者是搭车

他与妻子林影平一共孕育了6个子女,对于自己的子女,庄世平更是极为严苛。

在他为祖国奉献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孩子们都送回了内地,希望他们能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他的孩子在小时候羡慕别的小孩子都有好吃的、好玩的,回到家哭着给母亲要。

而林影平温柔地拭干孩子眼角的泪,告诉他:“你不要同别人比这些外在的,你的父亲比他们的父亲都优秀。就这一点,你就永远都不用羡慕他们。”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17)

(庄世平与妻子林影平)

后来,他的大儿子庄荣叙因为身患重病而思念家人,便询问庄世平能不能回到香港医治。

可是庄世平听到儿子这话,大发雷霆:“怎么别人都能活下去,你有什么可娇贵的。”

在病好后,庄荣叙偷偷跑回香港,为了躲避父亲而改名换姓,做起了出租车司机。

庄世平有着如此高的地位,他的子女却没有受到任何荫庇。

白手起家的庄世平,始终认为自己拼搏得来的都是祖国所给的,这些都要献给国家。

在他临终之前,将自己耗尽了一生心血的南通商业银行以及价值2000亿的私人资产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2007年,庄世平在香港溘然长逝。

而在他去世之后,国家允许他以国葬的规格下葬,而他的好友李嘉诚也是亲自为他扶灵。

1949年,庄世平向香港人民展出了国旗。2007年,他为之奋斗了终身的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棺木,为这位老人默默地守护着。

香港李嘉诚家族捐房(死后李嘉诚亲自扶灵)(18)

从青春年少到耄耋老人,庄世平的一生为祖国的建设而奋斗,甚至于忽视了他的孩子。

他没有教导自己的孩子依靠别人,从中谋求什么好处。他留给孩子们的精神,远比留下财宝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特别报道:爱国者庄世平

特别呈现:庄世平:心怀家国的红色资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