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日,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提到了这首后人称赞严颜的诗作。让人好奇的是,这首诗就写在“严颜感其恩义,乃降”这句话之后。既然是“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为什么转头就感其恩义投降了呢?


新老张飞义释严颜对比(张翼德义释严颜)(1)


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 《三国志》

《三国志》有张飞钦佩严颜,为其解绑的记载,不过招降这种事,就和现在招聘一样,是双向选择。张飞可以壮而释只,引为宾客,严颜也可以慨然赴死,拒不投降。


新老张飞义释严颜对比(张翼德义释严颜)(2)


严颜老将军从这里开始,身影就完全从正史中消失了,只存在于后世众人对于他忠义的追忆缅怀当中。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严颜并没有接受张飞的好意呢?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 《正气歌》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将严颜摆在四忠之首,后面三位嵇绍、张巡、颜杲卿可都是尽忠报国的壮烈之士,拼将一死才获得后世美名,排在他们前面的严颜岂能是投降之人?


新老张飞义释严颜对比(张翼德义释严颜)(3)


《三国演义》里,严颜刚一投降,就马上亲自出马,将各路守将统统劝降,遇到犹豫不决,还现身说法,“我尚且投降,何况汝乎”。要真是如此,那估计和严颜摆在一起比拼实力的就是于禁、章邯、吴三桂这批人了。

张飞请问入川之计。严颜曰:“败军之将,荷蒙厚恩,无可以报,愿施犬马之劳,不须张弓只箭,径取成都。”正是:只因一将倾心后,致使连城唾手降。


新老张飞义释严颜对比(张翼德义释严颜)(4)


即便是《三国演义》中,对严颜后续的交代也非常稀少,只有定军山一战中发挥不服老的精神,和老将黄忠打了个配合。这多半属于作者的艺术加工,黄忠和严颜除了都是年逾古稀的善战老将,都是降将的身份,也能让作者更容易将他们联想到一起。

黄忠与严颜将行,赵云等谏曰:“今张郃亲犯葭萌关,军师休为儿戏耳。若葭萌一失,益州危矣!若破张郃,可以取汉中,何故以二老将军当此大势乎?”孔明曰:“汝以二人老迈不能成事,吾料汉中必于此二人手内可得。”赵云等各各哂笑而退。 —— 《三国演义》


新老张飞义释严颜对比(张翼德义释严颜)(5)


到此之后,严颜的名字就彻底消失了。以罗贯中先生的功底,很难相信是买了伏笔忘了写了,只能说严颜和后续的历史本身就没什么瓜葛。如此看来,老将军应该是做了断头将军了。而且在《三国演义》流行之前,这才是一代代人之前口口相传的历史事实,这才有了苏轼、苏辙等众人的赞颂之词,才被文天祥拿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投身于正统刘皇叔的阵营,在汉中之战大展神威,这是罗贯中给严颜编排的完美结局。有志图王的他因为曾经做过张士诚的幕僚,和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为敌,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登堂入室的梦想,转而发愤著书,在他的心中,是否也期盼着朱元璋有一天能“义释”自己呢?


新老张飞义释严颜对比(张翼德义释严颜)(6)




我是贺五窝,很高兴和你一起畅聊历史,期待你的点赞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