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有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我们再来做题就比较轻松了。

在做题之前要理解并记住以下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的直线。习惯上数轴是水平直线,向右为正。学数轴是为了给出绝对值的概念,而绝对值是为了给出加法法则。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及学习方法归类总结)(1)

还要记住相反数的概念: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称它们互为相反数。特别的,0的相反数是0。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比如说 2和-2,它们两个是互为相反数,它们到原点的距离,都是两个单位长度。

绝对值指的是,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它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每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一个点和它对应,那么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就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这里还涉及到两个有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我们以前学过正数比较大小,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大于一切负数,零大于负数,那么剩下的就是负数比较大小。负数比较大小,是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在数轴上,代表两个数的点,位于左边的点代表的数,小于右边的点代表的数。

我们规定了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还是0。

学习了绝对值的概念后就可以进行有理数的运算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分为三种情况给出的:

1、同号的时候,两个有理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的时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绝对值相等时,它们的和为0。另一种是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有理数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及学习方法归类总结)(2)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也体现了数学中分类讨论的思想。大家可以看到,有理数加法法则,把所有可能的两个有理数求和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单列。

从加法法则可知,一般有理数的加法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就是判断和的符号;第二步绝对值运算。这样就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学过的加法。这个大家都是熟悉的,只是多了一步判断和的符号。

大家可以看到数学学习,就是怎样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的知识,也就是说,化新知识为旧知识,而旧知识是我们所熟悉的。也就是变未知为已知。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减法法则就这一句话,而通过这句话就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而加法我们前面都会了。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及学习方法归类总结)(3)

有理数加减运算不难,与小学加减法相比,就是多了一个判断符号,然后再用绝对值参与运算。

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大家可能觉得有些难的是实际问题,像求一些水位变化,身高变化,质量检测等等。这些问题大家也不要怕,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读懂题意,多读几遍题目,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注意题目的每一句话,尤其注意括号内的话,通过47页的例题我们来看看实际问题的解决。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及学习方法归类总结)(4)

注意警戒水位

这个题填完表再回答问题,就简单得多。注意:正好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因此,这道题关键在于把水位变化表,转化为水位表。也就是先填好水位记录表后,再来回答前两个问题。这里每一句话都不要忽略。尤其是括号里的话(上周末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我们所填的水位记录表的初始数据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就要用到它。

上周末,也就是上周日达到警戒水位33.4,本周一上升了0.20.因此,周一填33.60.以此类推,就完成了下表。完成了水位记录表,就可以完成折线图,由此就可以回答前两个问题了。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及学习方法归类总结)(5)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1)本周周二水位最高,周一水位最低,它们都位于警戒水位之上,与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为1.01米和0.2米。

(2)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水位上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