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触音响以来,尤其是便携式的数码音乐播放设备的普及以来,经常听身边的朋友们说起低音炮,但是因为一些商家不负责任的商业宣传导致大家的误解,每次我都要给他们说上半天前些日子,因为寻摸着设计制作一个适合在家庭听音环境下,低音下潜好又无需大功率的低音炮,寻求各种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某宝上一些商家的宣传让我又想起跟这些朋友们的经历,还有我跟一位哥哥说要做个模仿BOSE12寸加农炮的事儿,于是,这些广泛存在对于低音炮的错误认识,我觉得有必要一吐为快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低音炮挑选四大要点是什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低音炮挑选四大要点是什么(你真的懂低音炮吗)

低音炮挑选四大要点是什么

从接触音响以来,尤其是便携式的数码音乐播放设备的普及以来,经常听身边的朋友们说起低音炮,但是因为一些商家不负责任的商业宣传导致大家的误解,每次我都要给他们说上半天。前些日子,因为寻摸着设计制作一个适合在家庭听音环境下,低音下潜好又无需大功率的低音炮,寻求各种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某宝上一些商家的宣传让我又想起跟这些朋友们的经历,还有我跟一位哥哥说要做个模仿BOSE12寸加农炮的事儿,于是,这些广泛存在对于低音炮的错误认识,我觉得有必要一吐为快了。

那么大家认为的低音炮是什么样子的?是绑在摩托车后座上炸街的黑色长筒吗?还是放在汽车后备厢里的那个咚咚咚放DJ的大家伙?还是电脑用的那个一个大喇叭带着两个小喇叭?还是那些巴掌大的数码播放器?还是高大上的5.1声道家庭影院系统? 其实,低音炮这个词,大家要分开来看,一个是低音,一个是炮。低音强调的是声音的频率,炮强调的是声音的量感。

低音炮的存在,类似于摄影中单反相机的镜头,理想中的好镜头应该是包含了全程F1.0大光圈、0~数千毫米焦距、又快又静的对焦、完全不存在的图像畸变等等一系列指标,但是受设计、成本和制造技术的限制,要想真正让产品走向普通消费者,就必须分焦段分用途分用户设计,或者定焦,或者变焦,这就有了鱼眼镜头、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新闻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等等,在这一个焦距范围内,成像质量和各种指标、尤其是价格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

音响,要把声音从功率放大器重新播放出来,最重要的一个单元就是负责把电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声音信号的扬声器,俗称喇叭。喇叭有各种结构,但是理想中可以一个喇叭重放所有频率的声音信号,这是极难做到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根本的原因在于声音是一种机械波,产生的机理必须依赖于机械振动,而机械振动的频率受到喇叭震膜质量的影响和制约,所以,现在的扬声器厂家,也跟单反相机镜头的制作一样,根据不同的频率段,生产不同的喇叭,这就产生了大家见到的超低音喇叭、低音喇叭、中音喇叭、高音喇叭、超高音喇叭等。

我们拿最常见的动圈低音喇叭和动圈高音喇叭来举例。动圈喇叭的基本结构就是在强磁场中的一个电感线圈固定在一个发音盆(震膜)上,这样电感线圈通过音频电流后,因为电感线圈产生的磁场与磁铁磁场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机械运动,这个机械运动又会带动发音盆运动,最终发音盆就会辐射出声音来,这就是“动圈”这个词语的初始含义。音频信号的频率一般定义为20赫兹到20千赫兹,也就是人耳朵的极限听闻范围,尤其对于1千赫兹到3千赫兹的声音最为敏感。为什么又要强调“一般”又要强调“极限听闻范围”,就是因为普通人的耳朵连这个范围都听不全,多数的人能够用耳朵感受40赫兹至16千赫兹的频率这就算不错的了。 那么问题来了,要比较好的放出低频率的声音,需要发音盆面积要大,运动幅度要大,这样才能让我们对这个频率不敏感的听觉系统听到这个声音,但是一旦发音盆面积大、运动幅度大,发音盆的质量也大、惯性也大,这样在播放高频率的声音信号时,因为质量惯性造成的振动阻力就大,所以低音喇叭播放高频的声音衰减是非常大的。而为了比较完美的重放高频率声音,喇叭震膜的设计就必须要质量轻或者说惯性要小,所以高音喇叭的震膜都是又轻又薄的,而这个又轻又薄的震膜面积也很小,根本不适合重放低音率的声音。这样,低音喇叭的播放频率上限和高音喇叭的播放频率下限(其实有个学名叫频率响应)如果能够结合起来,通过一个分频电路让分频点以下的信号进入低音喇叭、让分频点以上的信号进入高音喇叭,两个喇叭配合,就可以发出相对理想整个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这就是一些常见音箱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喇叭组合的基本原因。

多少年来,音响设备的设计大师和广大音响发烧友都在孜孜不倦的尝试着各种声音还原方案,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案能够使用一个喇叭重放全部频率的声音信号,只不过是“进步”或者“改进”了而已。

在整个声音重放过程中,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低音不敏感,而且播放低音的成本比较高(需要大功率放大器推动和大口径喇叭),所以我们日常购买的一些音响设备尤其是小型的音响设备受限于喇叭口径,在重放低频率声音方面是很弱的,有的基本可以说是没有低音。这里的低音我没法界定频率,因为不同播放设备的喇叭口径差异太大。即使很多低音喇叭口径达到8寸的音箱,也很难重放40赫兹以下的声音。而在音乐或者电影中这个频率范围的声音信号对于音乐或者电影的氛围又起着非常重要的渲染作用,比如音乐中的贝斯、大鼓,电影中坦克行驶、炮弹爆炸等场合的超低音,所以超低音音箱应运而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音炮”。

上面说过,一个喇叭是不能重放所有频率的声音的,要重放低频率的声音,频率越低则必须口径越大,这是个基本常识。常见某宝上6寸甚至4寸的音箱都敢标称自己的频率响应是20赫兹到20千赫兹,我也真的是呵呵了。一般来说,音箱从频率上来划分,高音、中音和中低音,也就是一般说的40赫兹到20千赫兹的频率范围内,使用一只多喇叭组合的音箱来完成。而低于40赫兹的声音一般叫做超重低音(super Bass),需要一个硕大的喇叭和箱体来完成重放,又因为低音的方向性不敏感,所以“聪明”的人类一般仅仅配备一只超重低音音箱来“补充”这个频率的声音,还起了个名字叫做“低音炮”,大家所见的2.1或者5.1声道的音响系统里,后面的.1就是超低音音箱(SUB woofer)。所以说到这里大家也能看得出,真正意义上的低音炮,就是指能够重放40赫兹以下音频信号的超低音音箱,而不是这个那个。我们的老祖宗相对来说还是非常讲究的,命名也好、学术也好都很认真,但是到了现代几乎不要脸只看钱的商业社会,“讲究”也随着历史而成为历史了,只要能趁乱捞一把就行,比如MP3是国际标准(MPEG Audio Layer 3),有了MP3之后,马上就有厂家出了MP4,其实MP4是个啥?当时国际上没有标准,只有厂家自己说是带有图像的播放器。有的厂家看着MP4卖的差不多了,就上市了MP5,然后就上市MP6……,还要不停的念叨,MP4 比MP3 好,MP5比MP4好,总之就是数越大越好,完全背离了MPEG Audio Layer 的本意。

那么为什么多数市场卖的通用低音炮的频率范围都是20赫兹到200赫兹呢?其实这是个要结合用户现有音箱的无奈之举。很多用户的音箱低音重放频率下限都在100赫兹以上甚至更高(采用的小喇叭),要更好地播放100赫兹以下的声音,仅仅是20赫兹到40赫兹的传统超低音音箱是不行的,所以现在的低音炮一般都带有上限频率调节,让用户自己跟原有音箱的低音重放频率下限结合起来,起到比较好的低音补充作用,所以买了超重低音音箱,不是接上线就完事了,还需要调节上限频率、相位和音量比例。如果原有音箱的频率响应比较好,则可以把低音炮的上限频率往下调,让他只发出纯纯的低音,听起来Q弹Q弹的很舒服,如果原来音箱的低音不行,则得把低音炮的上限频率往上调,补充一下原有音箱的中低音不足问题。一般有源低音炮都会有一个相位开关,这个开关的作用就是让低音炮的声音相位和原有音箱的声音相位调节到一致,因为声音这种东西是机械波,相位相同会增强,如果相位相反则会抵消,所以低音炮务必要把相位开关两边都试一下,看看那边会增强低音,就找到了同相位的一边,当然如果没有相位调节不是说就没有办法了,无非就是把输入的信号线正负极对调一下就行了。还有个低音炮音量和原有音箱音量比例的问题,这个只是一个原则问题。一般来说用户的原有音箱功率一般都比较小,所以低音炮的音量也不要太大,调节低音炮音量,与原音箱配合总体听着舒服就行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低音炮有很多种结构方案,各有优点,最常见的就是一个四方的箱体上面镶嵌一个喇叭开一个导向孔(俗称出气筒),还有的是喇叭内藏式的,叫ASW带通式低音炮,还有像日本建伍的蜗牛低音炮,还有牛逼的美国博士BOSE AWCS加农炮等等,价格和效果及优点各有千秋。按照使用场合来分,我觉得应该把低音炮简单分成家用、工程用、车用这几种。除了频率重放的下限都希望越低越好,剩下的就是低音量感和体积的问题。在家庭使用中,体积不能太大,声音量感不需要太大,车用则需要体积小点但是音量大(需要压住行驶噪音),工程用的低音炮比如博士的加农炮,则不受体积和外形限制,可以把美观外形、频率重放、量感(一个大广场、大公园、电影院、大型迪厅的面积可想而知需要多大功率)完美统一,而且不需要考虑体积问题。所以根据不同的适用场合要求,对于低音炮的设计方案也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补充低音。

那么,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低音炮呢?首先要明白,低音炮是一个超低频频率补充装置,所有你得先有一对正常听歌的音箱,然后再去购买低音炮。

低音炮的选择上,如果车用,选择梯形低音炮就可以了,喇叭口径越大越好(当然占用后备厢空间越多),导向孔直接那种长条口的就行,圆形的因为气流大可能会有气流杂音。家用的低音炮,功率不是主要要看的,喇叭口径、灵敏度、箱体设计(容积大的对低频谐振好,所以一切以压缩箱体容积低音炮都是耍流氓,比如某超薄低音炮)、低频响应才是主要的。

如果就是为电脑、电视机配个音箱,或者搞一套床头音响,就别买低音炮了,便宜的买个惠威D1010系列的就很好,稍微好点的可以考虑M200MK系列,再土豪的,您随意。我不是非要去买惠威,好的音箱多得是,但是在国内价钱和品质能够结合的比较好的,除了惠威,熟悉的不多,至于漫步者、麦博、冲击波啥的,跟音质都搭不上关系,就不提了。

如果您有个还算不错的音箱,只是觉得低音还不够沉,这才可以考虑再购买一个低音炮,选择低音炮,我不能直接给您指出型号,只能说考虑实际用途,根据适用场合有重点的去购买。如果不差钱,当然可以买高端低音炮,如果预算紧张,600-1000元的低音炮就不错了,如果预算低于600元,我建议还是先别买了,攒攒钱再说,因为买了很差的低音炮,以后一定会嫌弃不用,这就是不良投资,是一种可耻的浪费。

拿家用举例,首先口径必须大,最低10寸喇叭,最好12寸,如果能用名牌喇叭单元是最好的;其次最好是内置放大电路的有源音箱,这样可以省去后面很多麻烦,在阻抗、功率等方面的匹配相对也比自己搞简单省事的多;再次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考虑与家具融合,比如把低音炮跟小木头椅子融合,或者跟电视柜、沙发、壁橱融合等等。至于放大电路的方案,因为低音炮的特殊工作状态,其实模拟放大电路和数字放大电路的区别,只要是设计精良,效果都差不多,至少你我不是高烧的耳朵听感上不会有明显区别;特别要注意的是电源变压器的功率储备和滤波电容的容量,使用开关电源的也要考察电源是否为音响做了优化,功率是否足够,这是因为低音炮的耗电功率(动态功率)变化非常大,如果没有足够的功率储备和滤波容量储备,很容易在大动态时造成音质劣化,虽然一开始听上去不明显,但是听的时间稍长就会感觉有气无力、声音毛糙;再再次,要注意音箱板材的厚度,最理想的音箱,是只有喇叭发声,音箱的箱体不发出任何声音,但是实际上,音箱的箱体板材也会随着喇叭的振动而振动,发出声音(箱振),严重的时候箱振很明显,因为板材的声音频率比较固定,所以有箱振的音箱听起来是很难受的。而要抑制箱振,一是要使用高密度板(最差的是使用颗粒板的),二是要使用厚的板材(厚的有使用3CM的),三是要在音箱内部有加强结构。车载低音炮,可以以此推之。

再说说关于炸机的一个问题。常在某宝上看低音炮的购买评论,“确实震撼,座子底下的超薄低音炮震得屁股都麻了”、“低音炮很震撼,屋里的家具都跟着响”、“低音确实震撼,相信煲一段时间还会更好”之类的评论满天飞。评论一个低音炮好不好,指标很多,但是功率的大小,我认为真的是一个次要的不能再次要的问题。我评价一个低音炮好不好,首先是低频下潜程度,就是低音重放够不够低;其次是有没有杂音,比如箱振、气流杂音之类;再次是控制力,就是功放电路和喇叭单元配合默契,收放自如,不疲软、不生硬;最后才是考虑功率也就是声音大小的问题,只要能够满足配合主音箱的音量即可,一般在屋里或者在车里,实际有几瓦至十几瓦的功率都足够了,再大就不是享受而是震得耳朵疼了,那你说搞个几百瓦的低音炮有实际意义吗?如果说有,就是逼着邻居半夜敲你家门,不敲门的,至少得诅咒你。

还有一个关于“煲喇叭“的问题,现在的音响器材市场上,从耳机、到音箱、到低音炮,也不知道谁灌输的一个理念,就是买来之后一定要“煲”上一段时间,声音才会好听,而煲了几天,评价期已经过了默认好评,加上很多人对于什么是好的器材好的声音根本就没有一个正确的概念,人家说什么就是信什么,导致一些错误的论调流传甚广,害了不少人。“煲”耳机和喇叭,确有其事,这是因为耳机震膜和喇叭的发音盆在出厂之后处在一个比较“硬”的原始状态,通过听上一段时间,震膜或者发音盆的阻尼圈、折环等得到进一步放松,处于最佳状态,可以让音质进一步提高。但是,这个提高是很有限的,或者说很细微的,绝对不是某些商家说的,刚买的不好听正常,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煲机才好听。好的音响器材买到手就已经非常好听了,煲机的过程,也是一个老化的过程,所以千万不能刻意去煲机,更不能采取直接输出大功率锯齿波、方波、脉冲波等信号去煲机,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耳机和音箱也会很快报废,一直用正常的音量欣赏音乐就是很好的煲机方法,所谓“欲速则不达”,所以快速“煲喇叭”绝非像吹嘘的那样效果巨大,更不是评价一套好音响音质的必要条件,凡是宣传必须“煲”才能好听的商家,基本可以确定就是不折不扣的“奸商”,只有“煲”才能好听的设备,基本可以确定就是不折不扣的山寨假货,所以对于“煲机”、“煲喇叭”,不如,我们把它忘了吧。

音响发烧虽然是一个小众的圈子,但是我们每个家庭都离不开音响,比如手机、比如电视机、比如电脑、比如汽车,这些都带有音响系统,所以虽然发烧离我们普通人很远,但是能多懂一些音响的基本知识,提高一点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我熬夜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