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和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它们并列为最受欢迎的三大经济学教材。在1930年代初的时候,经济学慢慢已经成为一个年轻人愿意学习的课程,但是大家学的还是亚当·斯密的东西、马克思的东西、凯恩斯的东西,我们前面都讲过他们的书,这些书厉不厉害?都很厉害。三论,《国富论》《通论》《资本论》,但是它们都不是教材。整个北美的经济系里面居然没有经济学教材。萨缪尔森说,这件事没人干吗?那时候他不到30岁,他说,我可以干。所以萨缪尔森从30岁开始到33岁,用三年时间居然真的写出了一本经济学的教材。

在萨缪尔森之前,在整个经济学词典中是没有一个词的,叫“宏观经济学”,是萨缪尔森写完教材以后,大家说,原来有一个东西叫宏观经济学。在这本教材中萨缪尔森开创了两个东西。

第一,因为是写第一本给本科生看的一个教材的,所以他要重构这个经济学的学理体系。萨缪尔森用七个单元来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怎么来学经济学理论。这七个单元分别是:第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二是微观经济学;第三是要素市场;第四是应用微观经济学;第五是宏观经济学;第六是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和失业;第七是通货膨胀和经济政策。它整个有宏观经济、有微观经济、有经济和失业和全球经济的关系,同时有金融、货币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所以因为有了这个七个单元的学理体系,33岁的萨缪尔森把过去一百多年来,从亚当·斯密以后,所有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进行了一次大熔炉,也就是说他把所有的点状的经济学理论用一个可教授的框架,从零开始,一个一个地带你来定义和解释,完成了整个经济学的框架。

第二,是他让经济学变成了一个有门槛的、很复杂的一个学科体系,因为他把数学模型这个东西引进到了经济学的理论中。如果我们看之前的亚当·斯密、马克思他们这一些古典经济学家的作品,你会发觉什么呢?他们大多是从一个概念,然后通过一套理论和公式推导出一个结论,所以数学应用在经济学理论建构中,它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肤浅的,或者是一个非常辅助性的工作。但是到了萨缪尔森《经济学》,你会发觉什么呢?就是它整个一个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的数学模型之上的。萨缪尔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智商非常高,所以他在芝加哥大学里面,他经常跟数学系的人混在一起。他曾经说,在我写宏观经济学教材的时候,函数、矩阵、模型在经济学理论中是稀有动物,就很少有人用模型来研究经济现象。但是到了他写经济学教材的时候,他做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他把数学变成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的学理训练和工具。他画出了一些曲线,到今天仍然被长期地应用,成为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性的框架。

经济学利润的简写(14.翻经济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