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与人之间不要走得太近?

当今社会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1)

首先弄清,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什么关系呢?

君子,对应:小人。显然,君子之间的关系意味着诚信磊落,小人之间的关系意味着尔虞我诈。

君子之交淡如水,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指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通俗来讲是说那些真正的朋友,平时虽然没有密切的交流,但是你总是觉得他们离你不远,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意想不到的帮助往往出自他们,而你富贵的时候,他们一般不会搀和。即:随缘,惜缘,不攀缘。

庄子不重伦理,人们不妨脱离道德说教,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这两句话。它完全可能不是说哪种朋友要得,哪种朋友要不得;或者,哪种友情高尚,哪种友情卑劣。中国古人早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胸怀,西方文明也含有“博爱”的境界,无非是说大家相互之间都应该是朋友。

然而,大千世界的人,是千奇百态,建立在一种规则、一种标准、一种形式下的友谊使大家都成为朋友,已不可能。每个人的性格以及他的经历、地位及文化影响,可以造就他的交友原则,结识朋友的类型也有一定的倾向性。但在通常的情况下,谁都有很多类型、不同种类的朋友,并且可以和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式保持和发展着友谊,在不同的境界中平等互利。我想说,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模式才可以实现的。

不同的境界中平等互利,就是人与人相处的恰当距离。这种距离,也是心理学讲究的“人际边界意识”,成就好的人际关系。什么叫边界意识(或叫边界感)?就是清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清楚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不强加自我意志与别人。

可是,在一个具有集体主义人格的现实社会里,人际模式是错综复杂,而比较盛行的是缺乏边界意识的粘连型关系模式。很多中国人感觉很累,累的是人际关系的边界不清。本来,相处的最舒服“距离”是平衡,但互利才平衡啊。谁想得到就得付出,想得到不同就得付出不同。“君子之交淡如水”道的正是这个理:精神上的朋友要付出精神努力,感情上的朋友要付出感情上的努力,物质利益上的朋友要付出物质上的努力。古哲人,早就把这个理看透了的。

当今社会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2)

再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与提问中的“人与人之间不要走得太近”是两回事。真要说他们之间有某种关联,那就是它们有一点共性:互敬平等。不要走得太近,意在保持必要的距离;淡如水的交往,意在保持清明的平衡,这,都是心理学所强调的人际要点: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良性发展的核心,是边界意识。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模式,我愿认为,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友情关系,需淡是淡泊名利,如水,是像水一样,柔顺而源远长流。君子之交,放于和受用于现代人的各种人际关系里,应该说,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好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