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杨俊杰、曹琦 等 责任编辑:武千妍

退役士兵安置是一项利军利民的大事,不仅与退役士兵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同时也是激发适龄青年从军报国热情的“放大器”。近日,中国国防报记者和通讯员深入陕西、云南两省各地,对退役士兵安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亮点颇多,暖心事不少,可难题、难事也有。

退役士兵安置最新规定(退役士兵安置现状究竟如何)(1)

利军利民的大事,一定要办好

——对陕西、云南两省退役士兵安置情况的调查

“爸,过几天我就回家了,上次您说的咱县里关于退役士兵的安置政策准确吗?您再去问问。”“学长,我就要退役返校了,有你珠玉在前,我对我们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飞快地舞动指尖,这些文字通过微信、短信迅速传播,在金秋9月传递着收获的喜讯。近日,本报记者和通讯员深入陕西、云南两省各地,对退役士兵安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亮点颇多,暖心事不少,可难题、难事也有。当然,受经济条件制约及承担国防义务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有些地方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力度上存在差异。但退役士兵安置是一项利军利民的大事,不仅与退役士兵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同时也是激发适龄青年从军报国热情的“放大器”。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将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做好,说明各级都在用心、用情办这件事。——编 者

一些退役士兵认为在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都想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给退役安置工作增加了难度。

退役士兵安置最新规定(退役士兵安置现状究竟如何)(2)

企业用工自主与政府指令性分配退役士兵做法发生冲突,出现部分单位拒收退役士兵等现象。

退役士兵安置最新规定(退役士兵安置现状究竟如何)(3)

退役士兵安置难、上岗难、待遇落实难等问题导致适龄青年参军热情不高。

这难那难,关键在于尽最大努力破难

■杨俊杰 中国国防报记者 曹琦

新形势下,退役士兵安置现状究竟如何?安置过程中有什么矛盾困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近日,记者行走在三秦大地,将退役士兵安置的喜与忧一一摄入镜头。

现状:素质过硬受欢迎,岗位受限难安排

今年上半年,榆林市举办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推荐就业招聘会吸引了85家企业前来参会,为1853名退役士兵提供了岗位。金盾安防公司人事部经理董建说:“退役士兵综合素质好,不怕吃苦,我们非常欢迎他们加入团队。”

陕西省曾对100名退役士兵安置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其中,84人被单位认为适应岗位能力强,32人已成为所在单位骨干,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退役士兵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给予充分肯定。

暖心事还有不少。秦岭深处的商南县积极探索优抚安置的新途径新办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近4年来,全县96名城镇退役士兵全部阳光安置到行政或事业单位,安置率、上岗率、满意率均达100%。

面对一幕幕喜人场景,陕西省民政厅安置办的王星却高兴不起来。“喜忧参半啊,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依然被一些难题困扰着。”王星说,随着我国各项改革事业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现行安置办法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就业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退役士兵的安置日趋困难。

“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僧多粥少’。”西安市阎良区一家国有企业负责人说,按照政策,他们每年须接收50名左右的退役士兵,这相当于每年给他们分配一个车间的人员。这位负责人一再诉苦,“我们效益连年下降,但又不得不执行政策,确实有困难。”

在调查中,对当前安置政策感觉难执行的企业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市县。加之不少退役士兵认为民营企业签工作合同不稳定,理想的安置去向仍然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这就造成了效益好的民营企业“吃不饱”、人满为患的企事业单位“吃不下”的局面。

困难:观念陈旧期望高,现行政策难适应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接收单位拒绝接收、拖延接收、“点名”接收、接收后不安排上岗等现象并不鲜见,退役士兵安置难、上岗难、待遇落实难的问题也较为普遍。

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11年新《兵役法》颁布实施后,陕西省适龄青年应征人数急剧下降,报名人数和征集任务数之比由以前的4.2∶1下降至1.8∶1,个别县(区)在反复动员后仍出现征集任务难以完成的现象。

“各地征兵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当地安置政策紧密相连。”该省军区动员局参谋吕森告诉记者,有些市县经济条件好、安排压力不大,他们的安置政策就比较吸引人,征兵数质量便水涨船高,反之亦然。谈及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时,吕森表示很难。

难在哪?

观念陈旧。调查发现,很多退役士兵采取参军的方式来实现“曲线就业”,把当兵作为就业的一种渠道,认为“当兵就是为了有个工作”,以致在安置选择上患得患失,思想压力很大。

“退役士兵安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造成安置难的因素有很多,互相作用。”王星介绍说,随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精简和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政策的实施,接收退役士兵的空间逐年减小,同时,企业的用工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由市场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劳动力市场。

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企业用工自主与政府指令性分配退役士兵做法便极容易发生冲突,出现部分单位拒收退役士兵、前门接收,后门下岗、安排工作无岗位,扶持就业无经费等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措施:多管齐下保安置,满怀感情服务好

这难那难,只要对国防建设有真感情就不难。

在采访中,咸阳市秦都区《关于从符合秦都安置条件的转业士官和城镇义务兵中招考治安协管员的公告》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秦都区人武部部长潘林海介绍说,每年他们都会结合工作实际和岗位需求为退役士兵安排专门的招聘会和招考活动,2年来,已妥善解决160名退役士兵的安置问题。

时代在变,陕西省的安置措施也努力与之相适应。

陕西结合省情,在全国率先推出按学历优待和“四个一批”退役安置政策,取消原有的按城乡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全省征兵工作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按学历优待的政策不以城乡地域差别发放优待金,让适龄青年尤其是高学历人才后顾无忧。”该省军区动员局局长范颖非介绍说,他们将入伍新兵按照学历进行区分,每月发放家庭优待金。“高原条件兵”在发给其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的基础上,每人再给予一次性奖励金2万元,所需资金均由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全额下达。

对于大学生退役士兵和立功受奖的退役士兵,该省实行 “四个一批”退役安置政策,即:在有编制的前提下,政法干警招一批、专武干部招一批、村(社区)干部招一批和其他公益性岗位招一批。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翻阅文件,记者看到,他们对拒收、拖延安置和未完成安置任务的处罚措施作了专门明确,措施清晰、条条有力。对拒绝接收退役士兵和未完成安置任务的,冻结其单位人员录用、调动、编制审批事项;对拖延安置和无故降低安置标准的单位和主要领导,不得参与本级及上级双拥先进表彰评选,并追究问责。

“落实好国家政策、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事关国防和部队战斗力建设,也是最好的征兵宣传。”该省军区政工局主任史建国说,今年是军队改革的推进之年,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更是要摆在重要位置,下一步,他们将联合省里有关部门,与时俱进出台安置政策,切实把退役士兵安置好,帮助他们迈上新征程,创造新业绩。

实在的举措

退役士兵安置最新规定(退役士兵安置现状究竟如何)(4)

云南省出台“双考”政策,给退役士兵搭建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安置平台,让安置工作有法可依。

退役士兵安置最新规定(退役士兵安置现状究竟如何)(5)

陕西省推出按学历优待和“四个一批”退役安置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全省征兵工作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退役士兵安置最新规定(退役士兵安置现状究竟如何)(6)

优待政策的出台、保障体系的建立,让不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退役士兵吃下“定心丸”,他们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这招那招,实在管用就是妙招

■张 军 张雪飞 中国国防报特约记者 柯 穴

“为官兵后路后院减负,就是给军改前方前线助力。”2017年6月30日,云南省委召开议军会,退役军人安置是其中一项重要议题,会上对具体责任、安置任务、保障措施提出刚性要求,并实行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和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倒逼机制。

实招破解安置难题

3月20日,昆明阳光明媚,五华区2017年退役士兵安置就业待选岗现场人声鼎沸。两间教室的门上分别写着“选岗室”和“办手续室”。“选岗室”内纪委、监察、人事、劳动、民政等部门的同志各司其职;“办手续室”内转接党团员组织关系、开介绍信和提取档案、生活补助发放的标识醒目,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笔者在选岗结果公示牌上看到,以167分的总成绩高居五华区“双考”第一名的刘飞舟已确定到中国东方航空云南分公司上班。一名选岗刚结束的退役士兵,迫不及待地给战友打电话:“我的‘双考’成绩不错,工作搞定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云南是一个边陲省份,尽管不是兵源大省,但每年的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很重。民政局领导告诉笔者,近年来国企改制重组、行政事业单位缩编等原因,岗位资源越来越少。曲靖市民政局安置科的一名干部说:“以前每年一到安置季节,电话响也不敢接,就怕是说情电话。”

“双考”,这种以公开安置政策、安置对象、安置岗位为基础,以文化考试和实绩考核为依据,对符合安置条件并要求实行就业安置的退役士兵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择优安置办法,自2005年在全省推行,2017年上升为制度规范。

“公务员考录时,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视同基础工作经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并根据服役年限和立功受奖情况在总分值中予以加分。”今年7月,大理市退役士兵安置双考结束,有着16年军龄的退役士兵王宗明总成绩在全市排第三。选岗的前一天,他接到了大理市城建局的工作邀请。放下电话,他兴奋地说:“工作先来找我了,‘双考’政策给了大家一个靠实力比拼的公平机会。”

政策助推创业人生

去年12月,杜少红退伍回到家乡昆明市。入伍16年,3次荣立三等功,有好几个不错的单位等着他选择,但他看到政府出台的助自谋职业士兵创业的优惠政策后,便毅然选择了这条路。

杜少红口中所说的优惠政策,是云南省出台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的优待政策: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由安置地民政部门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数额为退役金基本标准的80%,再乘以军龄。其中,获得荣誉称号或立功的士兵,地方还将发放15%至5%的经济补偿。省级财政补助1200元基本标准和立功受奖1/3增发标准,其余部分由州(市)、县(市、区)财政补足。

“这在前些年完全不是这样。”昆明市民政局安置处副处长黄明贵告诉笔者,以前,很多退役士兵及家长就业观念比较陈旧,导致很多城镇退役士兵寄希望于政府安置,不愿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近年来,云南省加大对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提供就业服务、小额担保贷款、个体经营减免费用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力度,先后制定了《云南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促进办法》等10多个法规政策,建立了全省自谋职业补助经费长效保障机制,自谋职业补助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了自谋职业补助金及时足额发放。

2013年,林富海从部队退役后回到家乡盈江县东棚洋村。当了解政府扶持退役士兵创业优惠政策后,他决心在家乡这块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开始自己的创业人生。

东棚洋村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合种植草果,当年,林富海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并向银行无息贷款5万元,采取引水开垦种植的方法种植草果,种植草果15亩,杉木20亩,核桃10亩。他高兴地告诉笔者,目前树木全部挂果,今年预计收入可达8万元以上。

保障体系安定人心

“退役士兵安置培训经费补助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同时省级财政大幅提高培训补助标准……”近段时间,这一喜讯让云南省退役士兵喜上眉梢。

“现行的政府安置条件对很多士兵来说是达不到的,特别是一些农村籍退役士兵。”省民政厅领导说,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使不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就业,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大幅提高退役士兵安置培训经费补助是加强退役士兵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之一。

《云南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办法》的出台,不仅让教育培训经费有了保障,还规定可根据用人单位和社会化需求及退役士兵意愿,以“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为重点,提升退役士兵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6年间,全省城乡退役士兵100%参加了短期技能教育培训,城乡一体化免费培训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就业的成效明显。

“扶上马”更要“送一程”。今年7月5日,昆明市退役士兵供需专场洽谈会在民航路人力资源市场举行,吸引了来自物业、家装、快递等领域的共115家效益较好的企业参加,提供了包括项目经理、驾驶员、销售员、业务员等在内的各类岗位共3350个,供求职的退役士兵自行选择。洽谈会现场共有2800余名退役士兵到场求职,在现场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360人。

“在建立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方面,临沧市还探索建立健全了退役士兵部门联动服务承诺机制。”省民政厅安置处副处长陈辉芳告诉笔者,临沧市所辖各县、区出台了《公共服务承诺书》,组织40多个公共服务职能较多的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和企业,以文书形式向退役士兵发出服务承诺,内容涵盖经商办企业、就业培训、税收减免、招考录用等方面。该市还推荐退役士兵参加基层组织工作,目前全市村组干部中,502名是退役士兵。

建立服务保障体系,给老兵吃下“定心丸”。近年来,云南各级安置部门积极转变工作职能,把单一的接收安置向服务保障延伸,将退役士兵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纳入当地社会保险体系,加强退役士兵就业去向跟踪调查,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妥善解决退役士兵后顾之忧。

(漫画由杨世超、李子杰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