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外语电影进入中国后一定要取一个中文名,但两岸三地的翻译方法是不同的。举个例子,你知道《天神下凡》《潜行凶间》《标杀令》分别是哪个导演拍摄的电影吗?

今天我就来对比分析一下两岸三地的外语片译名。有哪些译名和内容完全脱节?有哪些译名一看就是偷懒套模板?有哪些译名污到不忍直视?有哪些译名剑走偏锋只有本地人能看懂?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1)

2009年年底,我的室友给我推荐了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反应跟王境泽差不多,“宝莱坞?全是尬唱尬跳烂片。我就算无聊死,死外面去,也不会看印度电影。”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2)

后来,“真香定律”果然应验了。在女神的陪伴下,我美滋滋地看完了。还在豆瓣上写下了几千字的影评,并向身边的所有朋友安利了一遍。

但是,这部青春励志片真的和宝莱坞没有半毛钱,片中主人公从来没有提到宝莱坞。我就想问片名翻译员,语文是不是体育老师教的?小学老师没有跟你说过,文不对题只能得零分吗?

不仅中国大陆,对面的湾湾也会搞这种文不对题的翻译。比如豆瓣评分最高的电影《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湾湾把它翻译成《刺激1995》。这里的“1995”到底代表什么含义?难道是纪念1995年在台湾上映吗?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3)

不过,在电影引进史上,“文不对题”毕竟是少数。但是偷懒套模板却是年年都有,数都数不过来。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4)

9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引进了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Toy Story》。然后有个天才翻译者,给这部电影取名为“玩具总动员”,听起来朗朗上口,寓意也符合欢乐喜剧的特性。海报上的广告文案也写得很好:创意新妙,艺术性突破“侏罗纪”;想象奇特,可看性超越“狮子王”。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5)

后来的翻译者遇到好莱坞动画片时,就疯狂地套用模板《XXX总动员》。2003年的《海底总动员》,2004年的《超人总动员》,2005年的《战鸽总动员》,2006年的《赛车总动员》,2007的《美食总动员》、2008年的《机器人总动员》、2009年的《分家总动员》、2010年的《动物总动员》……

俗话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玫瑰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第四个是脑残。动不动就搞什么总动员,累不累呀!有点技术含量行不行,都是文化人,怎么那么俗啊?

不过,偷懒是人类的天性,香港和台湾的懒人也有的一拼。

台湾人喜欢搞封建迷信,偏爱恐怖灵异故事,不带恐怖惊悚元素的电影也能硬塞“神鬼”。谍战片《谍影重重》翻译成《神鬼认证》,警匪片《猫鼠游戏》翻译成《神鬼交锋》,冒险片《荒野猎人》翻译成《神鬼猎人》,富豪传记片《飞行家》翻译成《神鬼玩家》……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6)

香港是以吃喝玩乐而闻名天下的欲望之都,这里的人可以“玩转”一切事物。我们熟悉的《可可环游记》在香港叫《玩转极乐园》,《头脑特工队》——《玩转脑朋友》,《冰川时代4》——《冰河世纪4:玩转新大陆》,《遗愿清单》——《玩转生前事》。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7)

在港台地区,商业电影引进不用通过宣传主管部门,取名字可以由引进公司决定。引进公司为了讨好观众,就会经常沾腥带荤,再夹点粗口脏话。

法语电影《My Little Princess》就被台湾人玩坏了,译名为《她妈的公主》,这不是红果果的骂人吗?宣传文案也有性暗示,“赤裸公开导演童年经历”。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8)

前文提到的《Coco》被台湾人翻译成了《可可夜总会》,小清新感人电影一秒变污,就像刚刚唱完《一剪梅》的费玉清换场主持综艺节目……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9)

要比污的话,盛产三级片的香港怎么会输给台湾呢?2016年美国出了一部喜剧片《Bad Moms》,被香港人翻译成了《C奶同学会》,很有想象空间了吧?宣传文案更加劲爆,“吸实”,“子宫”……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10)

《Crazy, Stupid, Love》被香港翻译成了《滚搞了爱情》,很直白了,有木有?海报的左上角还为片名做了注释:失婚原来未玩完,越搞越有女人缘。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11)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12)

虽然都在使用中文,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体制不同,香港人和台湾人的语言习惯和大陆人不尽相同。港台地区出现了很多特有的词汇,大陆人往往看不懂。比如香港人把草莓叫做“士多啤梨”(strawberry),台湾人把“地铁”叫做“捷运”。

近年来火遍全球的小黄人电影,英文名叫《Despicable Me》,在香港上映时用的名字是《坏蛋奖门人》。完全不沾边呀,“奖门人”是什么梗?原来,《奖门人》是1995年到2013年香港TVB出品的搞笑综艺节目(中间有过停播),在香港家喻户晓。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13)

台湾人把美国喜剧《Ted》翻译成《熊麻吉》,让很多大陆人一头雾水,“麻吉”是什么鬼?原来,在闽南语里,“麻吉”是指关系特别好的兄弟朋友。这部电影里,泰迪熊和男主确实是同甘共苦的好搭档,没毛病。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14)

台湾有闽南语,香港有粤语。《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大陆译名)在香港上映时取了一个非常本地化的名字,《想死冇咁易》。“冇”和“咁”都是粤言正字,意思是“没有”和“那么”。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15)

香港爆笑港片(陆港台的这些电影译名)(16)

如果你知道更多好玩有趣的电影译名,请在留言区分享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