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办公桌抽屉里,我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一颗锈迹斑斑的子弹头,它是神奇的教具,让我的课堂充满了快乐,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抗战老英雄内心的呐喊?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抗战老英雄内心的呐喊(我发现了一颗抗战)

抗战老英雄内心的呐喊

在我的办公桌抽屉里,我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一颗锈迹斑斑的子弹头,它是神奇的教具,让我的课堂充满了快乐,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说起这颗子弹头的来历,那还是几年前我在一个偏远小学校工作的时候。一天,我和学生对老教室的窗户进行维修时,在窗框内意外地发现了一颗锈迹斑斑的子弹头。对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子弹头为什么在木头里?谁射进去的?什么时候射进去的?为什么木头上没有弹洞?好像子弹头是木头“生”的。

我好奇地把这颗子弹头收藏起来,访问了附近村的一些老人和退休村干部,最终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木匠查验了窗框后猜出了“谜底”:窗料是二十多年前从东北运来的红松,推测这颗子弹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抗联与日寇作战时射入树体的,红松成材后被伐运到建校工地并被分解制成木窗,屈指算来弹头已经“躲藏”了七十年左右。

活动课上,我手拿子弹头对围观的学生开玩笑说:“同学们,我们学校发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颗子弹头,是抗联名将杨靖宇射进树内的。” “不对吧,老师,我从故事书上知道杨靖宇将军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子弹怎么会射进树里呢?”一位学生插话说。“这——,”我一时愣住了,“也许是日本鬼子射的呢!”旁边的一位同学接上了话。“对,很可能,杨靖宇将军喜欢利用树木做掩护打击敌人,很容易招来鬼子的子弹”我随机应变道。

不管是否是杨靖宇将军的子弹头,看到学生对子弹头有兴趣,我决定在这颗子弹头上做做文章。首先,我在周一班会上因势利导,以这颗子弹头为“引子”,向学生们讲述了当年东北抗联同日寇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感人故事,对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将本周的学生社会实践作业调整为:1、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或网络查询,了解东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人物事迹。2、通过走访座谈本村或邻村闯关东的老人,调查了解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风俗人情、气候特产、历史沿革等。3多途径、多形式了解东北大兴安岭、长白山林业发展现状和东北红松的生物学性征。4、写一句崇敬东北抗联将士的真心话。5、画一幅表现松树风格气质的简笔画(水粉画)。6、学唱《义勇军进行曲》。

这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业富有情趣,学生非常喜欢配合,一周后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圆满完成。我要求先在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接着选出学生代表成立了评委会并认真评选出1~3等奖作业(作品)共6篇,在班会上向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对学生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而富有实效的多方位教育,收到了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所没有的教育效果,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实践兴趣,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树立了教师借“机”施教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指导、评价能力。

(这颗子弹头我至今精心收藏着,曾经有人出高价收购被我婉言拒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