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数字化教育走向智慧教育(新型数字化特色课程)(1)

中国网10月19日讯(记者 曾瑞鑫)由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网信办、光明网主办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江苏之路”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苏教育行专题采风活动在江苏南京举行。近40家网络媒体记者从全国各地来到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围绕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实地探访。

十三中始建于1955年,今年恰逢其60华诞。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的办学理念,高质量立校,宽视野办学,形成了以校训“志远行近”和校风“务实求高”为核心的十三中精神,呈现出数字化、研究型、人文见长、个性突出的办学特色。

这样一所现代化教育名校,在当前社会转型、教育转轨的新环境下,面对教育现代化这一课题他们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行动? 这些问题带着我们一步步的去探究这座以开展“大树下读书”为标杆活动的品牌学校。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状态,基点是学校的数字化

现代信息技术已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方式,慕课、微课、移动学习、翻转课堂为标志的“数字海啸”,强烈冲击着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为此,学校面对“教育与技术”的八大结构性特征(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系统开放化)全面关注在课程中的深度整合,探索构建移动终端、学习平台、学习资源为一体的开放、互动、共享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积极开发新型数字化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个别化的学习需求。

学校利用数字化进行教学管理。学校新型选课系统和学生电子学习档案,实现了面向学习状态的评估和管理自动化,构建开放、互动、共享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积极整合开发新型数字化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个别化的学习需求。这些,十三中都做得极细致。

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在最大程度上辅助和服务了教育教学,提升了现代化办学的品质,让这所历史名校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关键在于课程改革

教育现代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关注度更高的个性化教育服务。记者了解到,十三中自主开发了49门精品校本课程,打破班级和年级建制,由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校园随处即课程,课堂之大无处不在,老师们骄傲地介绍,十三中的课堂是明城墙,是玄武湖;在北极阁上,也在樱花树下,在曾公祠里,也在先锋书店……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大手笔,从“青春·明月·梦想”大型月光诗会到“大树下的古风新唱”再到“石榴花开”戏剧节轮番隆重登场,50多个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同学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情愫。这些课程当日虽无缘一见,但听到介绍心灵无疑是受到了激荡,思想无疑是受到了启发:那样厚重的课程,每个老师和学生都经历了一次次生命的成长。

到经典阅读小组从最初的3个人,到现在的一百多人,曹老师禁不住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谈到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件事时,曹老师说:许多孩子们到了高中,除了试卷和练习册,早已不知阅读为何物,早已不知精神追求何在。阅读可以驱散急功近利的精神雾霾,老师是帮助孩子做梦的人。于是,我便组织了这个跨年级、跨班级的经典夜读小组,想带领一帮热爱阅读、也有精神追求的孩子,去亲近经典,发现真理,探索人生。现在,曹老师的理想开了花,孩子们的理想萌了芽。

十三中经典夜读小组是十三中课程建设的一个缩影,他们深深根植于满足学生的成长;广泛通融与各个学科领域;实实在在和生活相结合;激励不断超越创新。这是一种能够自己供给养分,不断自我完善的课程体系,所以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思想,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这次十三中之行,鲜明的体会到十三中拥有一支十分优秀的教师队伍,汇聚了省市区乃至全国教育教学各岗位的精英和翘楚,他们正是十三中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究其原因,十三中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一套完善的教师培养考核机制。令我们惊讶的是学校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制定了发展目标和计划,并安排专门的导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进行精细化的督促指导,指导老师的课堂永远打开大门,青年教师随时可以学习借鉴先进成熟、风格各异的经验,不绕弯路,成长很快。指导教师的考核以青年教师的成长水平来衡量,这样老中青三代教师互相促进,往往一个教研组每个老师都是大大小小各个级别的专家。

学校同样关注全体学生的精神成长,同学们都说“十三中大概是听讲座最多的学校了”。校园里、走廊上随处可见大师们演讲的宣传海报,听大师讲座,与名人交流,已成为十三中师生的生活常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也是十三中师生最幸福的事了。

学校还注重特长生的培养,各个学科基地的一张张奖状证书和体育荣誉室的一座座奖杯就是最好的见证。同时开办国际课程,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加国际高中历经10年奋斗,成为十三中又一金字招牌。

一段不平凡的寻访结束了,回望大树环抱中的十三中,想起了十三中屠桂芳校长的一段话:树、书、人,这是校园生活中多么美好的意象,应该伴随学生成长每一天。教师要以树的姿态陪伴我们的学生共同生长,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与他们一起应对困难和挫折、分享成功和喜悦,守望相长,一起茁壮,枝繁叶茂,向着太阳和天空,不断地伸展、青出于蓝!

如何从数字化教育走向智慧教育(新型数字化特色课程)(2)

如何从数字化教育走向智慧教育(新型数字化特色课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