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往往就反映了他的思维水平。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期是发展口语的关键期,处理得好,孩子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各方面将会终生受益,否则今后难以补救。

怎么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1)

每位家长都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孩子清楚的讲出自己的感觉和需要,让他人及时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孩子在交际中的地位,因为那些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情感和需要的孩子,都比较受玩伴和大人的喜爱。可想而知,如果你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他就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觉和需要,不能让他人准确的理解自己,就不能和他人正常进行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孩子人际交往的欲望越来越低,孩子的个性越来越封闭和内向。

那么,常见的语言表达能力问题有哪些呢?

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法表达,也就是不会说;另一类就是表达不清晰或者不准确,导致他人无法理解。按照孩子的具体表现来看,分别有以下几种情况:

5、怯于表达。有的孩子可能曾经因为说错话被嘲笑过,有的孩子可能因为父母过于强势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不敢表达,有的孩子可能害怕胆小,面对陌生人不敢表达……总而言之,可能有各种原因导致了孩子不敢表达。

6、口吃。口吃就是说话结巴,不能连贯地将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顺利表达出来。

7、脏话连篇。这个被我称之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这是每一位家长都不能忽视的问题,孩童时期的语言表达很有可能就是孩子今后的表达方式,一个满口脏话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一定是不会受到欢迎的。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1、如果你的孩子在1岁半之前,不管你之前是怎样做的,请从现在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对话。例如,中午家里开饭了,请跟孩子说“宝宝,吃饭的时间到了,我们去吃饭吧!”妈妈穿衣服的时候孩子正在看,可以跟孩子说“妈妈在穿衣服,是红色的衣服”总而言之,你有话说的时候跟孩子说话,没有话说的时候找话跟孩子说,不要觉得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回应你就没有作用。

但是,跟孩子说话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请发音清晰,普通话标准;第二,放慢语速,一个字一个字的说;第三,能蹲下尽量蹲下,让孩子看到你的嘴唇发音时的变化;第四,语句尽量简单易懂。模仿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基础,只有多跟孩子交流,让孩子吸收足够的素材,并能够模仿学习,孩子才能到该说话的年龄开口说话。部分孩子说话发音不准确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模仿对象导致发音动作不正确造成的。

2、如果你担心或者孩子已经出现了说话时气息不足的情况,说白了就是说话气短,请多和孩子玩练习气息的游戏。吹泡泡液是孩子无法抗拒又对气息练习很有帮助的游戏,不管是去商店买还是自己制作都来得非常容易。而且如果家长能够带着孩子一起制作泡泡液然后一起吹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此外,弄一个轨道吹乒乓球,吹气球(不是给气球吹气,是吹已经吹起来了的气球)等等各种需要用嘴巴吹的游戏都能够练习孩子的气息。

3、阅读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岁以前可以为孩子提供“布书”,初步体验阅读的感觉,一岁以后可以阅读简单的绘本。一岁半应该已经养成了固定阅读习惯,很多家里坚持做的睡前阅读就是很好的习惯,有些宝宝睡前不阅读睡不着。阅读数量不求多,一本绘本可以重复阅读很多次,直到孩子对绘本的内容滚瓜烂熟也没关系。

4、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在一岁半以上了,不管以前有没有按照第1条做,都请按照第一条做。除此之外,阅读的内容也应该根据孩子的月龄增长而适当变化。这种变化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家长应该观察孩子对于绘本的吸收难易程度。总体遵循从纯图片绘本,到少量文字的绘本,再到简单故事情节的绘本以及复杂情节的绘本的原则。当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描述能力时,请孩子复述故事甚至自己讲故事给大人听。

怎么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2)

5、为孩子提供各种讲话的机会。经常带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当孩子看到新奇的东西,孩子的语言就会多起来。例如当孩子到了动物园,孩子会因为看到各种动物而兴奋不已,此时可多与孩子谈论动物有关的话题。孩子有机会见识动物、植物、各种生活中的交通工具以及其他东西,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认知,更能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孩子提供与其他同龄小朋友玩耍、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在自己小区找一两个同龄小朋友成为固定玩伴,从小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是个不错的选择。

6、巧用手段促进孩子说话。一岁半左右的孩子正在学说话,很多东西想说又说不出来。不少自以为聪明的家长觉得很懂孩子,还没等孩子努力去表达就已经为孩子完成了孩子想要的。举个例子,当孩子要拿水杯时,他指着水杯“嗯啊嗯啊”的,如果你确定你的孩子还不知道“水杯”这个词汇,那么你就要让孩子知道水杯这个词汇:指着水杯说“宝宝是要水杯吗”,孩子点头之后告诉孩子“这是水杯,喝水的水杯”。下次孩子再次出现需要水杯的情况,就要问孩子要什么,并适当的看是否需要给孩子提供唇语的提示。经过几次练习孩子就会说“水杯”这个词语了。家长们最常见的也是错误的做法就是孩子一指着水杯立马拿给他。

7、当孩子可以进行基本的日常交流了,给孩子一个公平的交流环境,不要老是以“老子是你妈”或者“我是大人你是小孩”自居。让孩子乐于表达,只有不断地表达,这种能力才会不断地发展。

8、部分三岁左右的男孩会短暂出现口吃的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切不可取笑和模仿。因为三岁的孩子思维高速发展,男孩会出现语言跟不上思维的现象,导致口吃,这个时候家长要耐心倾听,给孩子时间,让孩子敢于表达,不要模仿和取消。如果你的孩子从开始说话就表现出口吃的情况,有可能是生理原因,请尽快找医生检查治疗。

9、统一语言环境。首先要确定想让孩子学习什么语言,家庭统一语言环境。如果想让孩子学习普通话,请所有家庭成员都在孩子面前都使用普通话。部分家庭的爷爷奶奶普通话不标准,这是无法避免的,爸爸妈妈发现不准确的表达后一定要及时改正。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的语言学习提供榜样。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轨迹,适当范围的差异是正常的。有的孩子说话稍微晚一点,有的孩子说话稍微早一点,家长不必过于攀比或者担忧。相信自己,相信孩子,为孩子提供他需要的,孩子的成长就交给孩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