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鹏(本报评论员) 编辑/吉菁菁,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最强大脑培训课靠谱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最强大脑培训课靠谱吗(评论别让)

最强大脑培训课靠谱吗

撰文/李鹏(本报评论员) 编辑/吉菁菁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供图/视觉中国

“最强大脑”培训近些年在国内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培训内容花样百出,众多“虎妈”“狼爸”们为了让孩子更优秀,纷纷“鸡娃”参与“最强大脑”培训。家长们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需要警惕“最强大脑”毁了孩子。

辽宁大连市不久以前就出现了一个极端例子。据媒体报道,2019年12月,该市金普新区王女士给当时读初一的儿子在当地一家培训机构报了名。机构宣称有一套“全脑潜能开发悟进法”和“波动速读”培训,可以帮孩子“右脑开发”。36800的报名费一年下来,孩子成绩从全校300名下滑到800多名。

我们并不否认经过一些特殊的超强训练,有人可以获得超强记忆力:两分钟能记住20个随机数,10分钟背下20个新单词,更有“牛人”能将圆周率 π背到小数点后百位、千位、甚至万位以上……这些年在一些电视节目中,总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但这种记忆训练并不等于一个人的智力培养,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也并非就比其他人更聪明,其实他们只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更好地掌握了一种记忆的技巧。

“最强大脑”这一概念最初是从电视屏幕走进公众视野的。2014年,国内某卫视从德国引进大型科学竞技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吸引了无数的粉丝。而后不久,一些培训机构接力推动,“最强大脑”培训风靡全国。现在打开搜索引擎,发现数不清的公司仍在以“全脑培训”“智力开发”的名目,吸引青少年们参与培训,似乎孩子的超常智力可以通过后天高强度的训练获得。

现实中的确有一些智力超群的孩童,《最强大脑》节目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人没有经过训练就拥有高超的记忆力,或者逻辑分析能力。从发育的个体差异而言,这没什么奇怪的,只是概率较小而已。对待这样的孩子,同样需要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否则很多人也将最终走向平庸。而不具备这些能力的绝大部分孩子,期望通过“最强大脑”训练实现突破和超越,则是“拔苗助长”,其中一些反科学、伪科学的培训方式以及违背身体和心理成长阶段的训练,更是会将孩子引入歧途,不仅会引起认知混乱,严重的甚至还会干扰正常的心智发育,最终结果只能是毁了孩子。

2020年1月,国家教育部针对部分无办学许可机构以“量子波动速读”“全脑培训”等为名,面向中小学生违规开展培训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查处了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多地教育主管部门也已明确,众多培训机构提出的“脑科学方面教学”并不科学,家长们需要明鉴。至于对待《最强大脑》这样的节目,“虎妈”“狼爸”们也不必太过当真,因为有时你在台上看到的一些“惊为天人”的能力,可能只是提前培训,或者是背题的表演而已。

其实,“最强大脑”培训的火爆,背后根本性的原因是很多家长的教育焦虑。面对比自家孩子强的牛娃,该如何抉择?最为关键的是要少横向与其他孩子比较,多纵向与孩子自己的过去比较。在这种心态基础上才能更客观地认知孩子,鼓励孩子进步。

培养孩子,需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也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有人说,汽车、火箭一次造不好可以重来,可是对每一个父母来说,培养孩子几乎没有回炉的机会。因此面对花样翻新的各种“最强大脑”培训,家长们还是要淡定一些,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多一些从容。

青少年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脑力开发,而是要充分保护开掘其对世界天然的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予以引导和培养。激发出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才能给他们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教育是一个长线工程,“人生好比马拉松,起跑早晚都可能赢”,不要因为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把他毁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