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党锋

教资作文素材50分(跟豆老师学习高考思辨类材料作文)(1)

考查考生的辩证分析能力,引导考生对“二元矛盾体与多元矛盾体”辩证思考,可谓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一贯的理念。如:2018年上海卷对“需要”与“被需要”的辩证思考;2017年上海卷对“预测”的多元讨论,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十二个关键词”将“一带一路”“高铁”与“空气污染”“食品安全”一并呈现;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对“提高语文素养途径”的多元讨论;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对“法制与人情”的辩证思考,浙江卷对“作品”与“人品”的辩证思考;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对“规则”的多元讨论......此类试题虽说写作难度不大,但欲出彩也绝非易事。其实考生只要运用“辨明二元与多元,多个观点三写法”之法便可轻易夺取高分。

1

题型归纳

思辨类材料作文试题特点:对试题材料所探讨的话题,试题材料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或多个观点。这些观点在结构上一般是并列关系,在内涵上一般是对立统一关系。

“思辨”类材料作文,从矛盾的对立面来看,可分为二大类——

(1)二元矛盾型。所谓二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对立的观点。如:2017年上海卷有人乐于接受预测,有人对于预测则不以为然,这两个观点呈并列、对比关系;2015年浙江卷试题材料的第一部分赞同文章与人品是一致的,而第二部分则认为文章与人品不一定一致,两个观点呈并列、对比关系。

(2)多元矛盾型。所谓多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多个观点,这些观点或呈并列关系、或呈对比关系、或呈互补关系。如2014年卷Ⅰ对规则的讨论,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只是说:“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只说争论而不表明写作倾向,让试题在思辨中又充满了开放。

教资作文素材50分(跟豆老师学习高考思辨类材料作文)(2)

2

标杆金题

思辨类材料作文,无论是二元矛盾型还是多元矛盾型,一般有三个写法。我们以下例加以具体阐释——

【2019年仿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放眼今日中国,神州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完美对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绝不害怕,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名师解题】

本题考生可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审题立意,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轻易地提取出关键词“不害怕”。对“不害怕”这个话题,试题材料蕴含了两个观点,一个肯定,一个否定,属典型的二元矛盾型思辨类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着这两个观点便可展开立意:(1)肯定“不害怕”;(2)否定“不害怕”;(3)综合以上两点,辩证地看待“不害怕”。

【思路演练】

(1)定点钻探,不及其余

所谓“定点钻探,不及其余”,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只需选取任一观点并将其作为全文的唯一中心观点即可,而对于其它观点可避而不谈。如《不害怕铸就辉煌》一文主体片段——

不害怕铸就个人辉煌。因为不害怕,项羽之于巨鹿,破釜沉舟;因为不害怕,韩信之于井陉,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不害怕,郭川成为第一个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人;因为不害怕,比尔·盖茨敢于放弃学业,选择创业。

不害怕铸就民族辉煌。因为不害怕,马云对阿里巴巴大胆尝试;因为不害怕,海尔敢于突破以科技创新求发展;因为不害怕,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因为不害怕,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高分探究】

作者以“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绝不害怕,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一句为切入点,并将“不害怕”作为本文的唯一立意点,而对于其它的观点则避而不谈,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害怕方能铸就辉煌。

(2)八二比例,重点突出

所谓“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选取任一观点将其作为全文的主观点,并将此观点当成文章的重点来写,用墨要占全文的80%,对于其它的观点考生只需略谈一下,用墨占全文的20%即可。如《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一文主体片段——

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但我们为这些不害怕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有所害怕,心存敬畏之心。

有所害怕,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地震频发、多种生物灭绝......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对自然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畏人类的历史,德国总理惊世一跪赢得世人的敬重,为何日本右翼否认侵略,篡改教科书,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对历史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畏我们的文化,当《宫》、《抗日奇侠》等各种穿越剧、“神剧”不断搬上荧屏时,当西北大学“校董成神”时,当杜甫很忙时,我们的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又在何方?

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那样我们将裹足不前。张无忌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终难成大器;李斯害怕失去权势,残害同窗韩非,自己也难脱被戮。所以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才是人生之智慧。

【高分探究】

本片段无论是选取全球气候变暖,还是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等素材,都有力地论证了我们要有所害怕,要心存敬畏。难能可贵的是本文在肯定心存敬畏的同时,又提出了“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的观点。纵观作者用墨,“有所害怕,心存敬畏之心”用墨占片段80%以上,“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用墨占片段近20%,如此行文构思,既兼顾了试题材料了两个观点,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谓一箭双雕!

(3)兼顾多者,辩证分析

所谓“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兼顾两者或多者,将其放在一起辩证分析。如:既看到其正面,又看到其反面;既关注现象,更思考其原因与实质;既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既关注其影响,更思考其解决方案;等等。如《荡起双桨》一文主体片段——

是谁在国家尴尬之时挺身而出,丝毫不害怕“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寂寞,带着车马粮奴告别绿柳清河,离开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的长安,甘赴寒风与沙石吹打的大漠?是你,昭君,用勇气击败对西域的害怕,用大义担当起为国家减免战火的责任,才替大汉朝撑起一片安定平和的天空;又是谁顶着各方压力,无所畏惧,只身前往虎门,一把火烧尽鸦片说:“只要我在一天就决不让鸦片销进中国!”是你,林则徐,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担当起民族存亡的责任。你们不害怕吗,当然害怕,但你们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便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了所有的恐惧,铸就了人生的辉煌。

相反,是你,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为“永不起用”的条文所吓坏了,为那里的“穷山恶水”所吓坏了,你害怕了,害怕得忘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圣人训,于是,你整日寄情山水,毫无政绩可言。

所以,害怕与不害怕不在于你所面临的境遇,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战胜困难,积极乐观的心。

【高分探究】

本片段不是停留在对害怕与不害怕现象的列举上,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了不害怕与害怕的本质在于是否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这是典型的透过现象探原因。如此行文构思,既使文章说理深刻,又使之充满了极强的辩证色彩!

以上三个写法,考生可根据自身的写作水平来选择其一,“定点钻探,不及其余”属于基础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二类文;“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属于较高层次的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一类文下;“兼顾多者,辩证分析 ”属于高层次的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一类文上。

教资作文素材50分(跟豆老师学习高考思辨类材料作文)(3)

3

误区警示

(1)观点不明。因试题材料蕴含有多个观点,又因一些考生极力想辩证分析,所以极易将多个观点杂乱地出现在文章中,进而造成文章中心不明确。如2018年上海卷“需要与被需要”,有考生一会儿赞同需要,一会儿赞同被需要;一会儿又反对需要,一会儿又反对被需要。

(2)结构失衡。对于试题材料中的多个观点,一些考生在行文时喜欢平均用墨,即用一半笔墨赞同其中一个观点,用一半笔墨赞同其它观点,故在结构上呈现出5:5之式,这是严重的因重点不突出而造成的文章结构比例失衡。

(3)认识肤浅。思辨类材料作文,一类文的立意在于写出二元矛盾与多元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些考生也试图写出其之间的辩证关系,但仅仅将其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而已,故而显得认识肤浅。如2016年江苏卷“有话则短与无话则长”,有考生仅仅写出有话则短的内涵是内敛、无话则长的内涵是个性的张扬而已,至于个性的张扬与内敛之间的辩证关系则没有深度解读。

4

高分攻略

因此类材料作文考查的重点是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所以考生最好从“兼顾多者,辩证分析”的角度上构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出二元矛盾与多元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1)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优秀作文《为生命灵魂修炼》之片段——

木心于《狱中札记》中评价自己当时的生命姿态:“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白天对于现实的妥协,并非是对夜晚翩然起舞的亵渎,生命于妥协中往往更能向前行走。故妥协是为生命灵魂修炼的墓奠而并非镣铐。【指出妥协的实质】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将妥协理解成对物质的卑躬屈膝,更误认为这是一种生命的常态。于是我们看到,庸俗消费主义潮流下精神河流裸露出的河床,“物质至上”的至理名言导致人们在灵魂荒原上的迷惘游荡……【列举现象】如此种种,是人们在与现实的妥协中失去如河流般“大江东去”的坚决与勇气,是人们面对空虚生活下的心灵之花的枯萎,灵魂之声的消散,更是对妥协是为生命灵魂修炼的墓奠的曲解。【指出现实中种种妥协现象的本质】

(2)揭示影响与解决方案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2017年上海卷优秀作文《摸着预筹的石头,涉过生活的激流》片段——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巨著《俄狄浦斯王》一开场就是俄狄浦斯向祭司咨询神启。俄狄浦斯渴望预测未来,因为这样的预测确实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预测的影响】

然而,生活真的会如老黄历上明示的每日“宜”“忌”那样可以准确地预知么?《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泄漏了甄英莲的人生秘密,细心的人们根据“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推测人物的命运。但是,生活不是一部《石头记》,生活的石头上,并没有刻着你我未来人生的书。【预测的影响】

普希金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所谓的“镇静”,我理解为理性的预筹。预测没有筹划做基础,只能是空中楼阁,免不了失望透顶。理性主义者不会有宿命感,反而会有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就是:虽然下一站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是前往每一站的路该怎么走,我必须认真规划。我看不清下一站的模样,但是却看得见通往远方的轨道。【解决方案】

(3)揭示结果与原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优秀作文《成长与童真》之片段——

有这样一个测验,给我们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分别看“O”这个图形,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则回答是个“面包圈”或“眼睛片”;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说了许多成人、中学生、小学生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眼泪”、“肚脐眼”、“围棋”、“表”等等,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孩子的想象力。【展现孩子没有失去童真的结果】

可如今呢,小孩子们个个手拿iPhone 或者ipad,天天宅在家里玩神庙逃亡,汤姆猫等新奇游戏,看似很威风,实际却少了那份小孩子该有的活泼和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了“四只眼”,更缺少了那份小孩子该有的纯真,而且很可能会因知识的禁锢而失去了那份丰富的想象力。【探究孩子失去童真的原因】

(4)揭示偶然与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优秀作文《沙子到珍珠的蜕变》之片段——

众只云梵高成功是偶然,却不见那个终日于阿尔小镇拥抱阳光并付出身心的青年;众只知体操王子童非成功是偶遇名师指点,却不知年少时的他在老师门前为求一见而不停地翻着跟斗;众只道周杰伦偶然被人提携而渐成为华语天王,却忘记当年的他日夜写歌,将梦积累成厚厚的一叠歌词卷……【展现世人眼中的偶然现象】

是的,总有一种“珍珠”往往被误读成“偶然”,然而其背后氤氲的由“沙子”到“珍珠”蜕变的辛酸谁又能知?所以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珍珠”只倚仗着“偶然”,没有任何一种珍珠只青睐着“偶然”,“偶然”的背后是“沙子”艰辛蜕变的“必然”!【分析偶然背后的必然】

教资作文素材50分(跟豆老师学习高考思辨类材料作文)(4)

(5)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如优秀作文《前进的脚步,生存的阵痛》之片段——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吕氏春秋》有言:“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古之圣人,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今之众人,在沐浴人工智能的春风时,必须先知先觉:人工智能将来会不会导致机器人像删除垃圾邮件一样“删除”人类,其对社会秩序和人类价值观的冲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忧虑】

早在1984 年,好莱坞电影《终结者》,就让人们感觉到了机器人的威胁。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2025年全球四分之一的工作,将被智能软件系统或机器人代替。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称,未来20年,英国35%现有工作将自动化,而高达47%的美国就业岗位将被机器人占有。【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现实】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虽有太多生存的阵痛,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时代前进的脚步,与其抵挡不了,不如张开双臂拥抱这全新的生活。【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人工智能】

(6)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

如2017年上海卷优秀作文《比“预测”更重要的是“人为”》片段——

在文学世界里,儒勒·凡尔纳预言了有声传真,设想了直升飞机,预见到了潜水艇、霓虹灯、导弹、坦克,还预演了阿波罗登月。他的预测,是多么的有趣,又是多么的伟大!

在科学的世界里,尼古拉·特斯拉十九世纪就预测到“会有一个发送无线讯息的装置,将世界连接起来”,而google公司工程师雷蒙德·库兹韦尔则预测到电脑将会在象棋比赛中打败人类。这些预测,是多么的科学,又是多么的准确!

到了现代社会,预测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与影响。股市预测,尽可能地减少风险;房市预测,有助于调控;市场预测,有助于规划。【阐释预测的利】

就连最不可预测的人生、命运,也有了预测的市场,称之为“科学算命”。

人生真能预测吗?命运真的可以破解吗?季羡林,他的人生可谓多变。谈到人生,季先生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若人生可以预测,那必定是美满的,那就不会有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竟没回家看望一次的懊悔;那就不会有夫妻分居竟长达31年的漫长痛苦。还是季老说得好,“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是的,如果能有预测让好运满满,人生还有奋斗的意义么?【阐释预测的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