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社会的人,是形形色色的,小家庭,也是如此。

亲家,是一门特殊的亲戚。因为两家的孩子相爱、结婚了。因此,两个素不相识的家庭,有了情感和经济方面的瓜葛。

有道是,亲不亲,一家人。即便是半路冒出来的亲戚,也要珍惜。

可是,总有一些人,把亲家的感情,放在利益之下,导致几个小家庭,鸡飞狗跳,谁都不好过。也有一些亲家,早已断了交往,让孩子们不知如何是好。

一般来说,人品很差的亲家,有以下几个共性,离得越远越好。

对待虚伪不尊重人的亲家怎么办(人品很差的亲家)(1)

02

第一,把孩子的婚姻当成“买卖”的亲家,眼里只有钱。

知乎上,有人问:“如何看待天价彩礼?”

一位庆阳姑娘说,她结婚的时候,父母想要二十多万的彩礼。在她本人的周旋下,婆家只给了八万八。

婚是结了,但是父母对姑娘的做法,非常不满意,动不动就批评姑娘。

父亲在参加喜宴的时候,常常说粗话,把姑娘说得一无是处。

事实上,姑娘在婆家过得很好,丈夫很贴心,婆婆也很温和。相比之下,姑娘就有了怨恨父母的情绪,认为父母只是养她长大,而没有照顾她的真实感受,没有“暖心”。

婚姻好不好?不是彩礼多少能够决定的。但是很多婚姻,却败给了天价彩礼。

除了在彩礼方面漫天要价,还有一些亲家,在房子、车子、礼物方面要求很高。认为开着豪车去走亲访友,很有面子。

“儿女都是传后人”,如果儿女的婚姻变成了买卖,那么儿女结婚之后,和双方的父母,就没有关系了,就像小摊小贩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03

第二,恃强凌弱的亲家,眼睛看天,瞧不起人。

在电视剧《虎妈猫爸》里,毕胜男和罗素结婚了。

婆婆孙雅娴时不时插手小两口的家事,还对毕胜男的父亲毕大千很不友好。在骨子里,她认为,毕胜男的娘家不够富有,也没有地位。

有一天,孙雅娴叫住毕大千,说:“装神弄鬼,跑到我家来,给了茜茜多大的压力?”

毕大千只能低头认错,道歉。

很明显,两强加处于不对等的关系。

我们都说,婚姻还是门当户对为好。对于“门当户对”,大部分的人理解为“经济状况差不多、地位能够匹配”。实际上,真正的门当户对,是精神上的层次差不多,人的素质都很高。

只要小夫妻比翼双飞,作为亲家,就只能远远地看着,真心祝福。

俗话说:“结穷亲,真帮扶。”

亲戚之间,互帮互助,是美德,而不是谁碾压谁,谁拖累了谁。

如果孩子的婚姻可以一辈子,那么亲家就一直是“一家人”。又怎么能说两家话呢?

眼睛看天,目中无人,显然是人品有问题。

对待虚伪不尊重人的亲家怎么办(人品很差的亲家)(2)

04

第三,总是翻旧账的亲家,搬弄是非,宣扬家丑。

我的二大伯,女儿欢欢出嫁之后,总是唉声叹气,认为女儿看错了人。

当初,欢欢结婚,大家都反对。因为男人很穷,也没有像样的工作。另外,男人的母亲是一个有理说不清的人,站在门口,拦着二大伯,不允许进屋。

现在,欢欢结婚十多年了,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家里的男人在东莞打工,月薪七八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年的时候,二大伯提起欢欢结婚的往事,然后说:“女婿啊,当成你的母亲不准我进屋,是几个意思?”

一句话,让全家人都不开心。气氛很尴尬。

亲家相处,应该把酒言欢,怎么能够“哪壶不开提哪壶”呢?

孔子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把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还专门挑刺,明显就是小人的行为。虽然,当初你吃亏了,但是现在你变好了,大家庭变得贵气了,就应该退一步——吃亏是福。

亲家一起帮助孩子买房买车、帮忙带孙子,接孙子到家里来过节,两家人在一起参加喜宴......相处的时候多了,矛盾不可避免,但是不能计较。

05

第四,动不动就提“离婚”的亲家,毫无责任。

古人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在儿女结婚的当初,父母都在祈祷,一定要牵手一生,永不分离。

可是,有的父母,却恨不得儿女早点离婚。因为他们看不惯女婿或者媳妇,或者认为自己的孩子,随时都可以找到更好的对象。

孩子的小家庭,吵吵闹闹是常事。但是有的父母,喜欢护短,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对“外人”说教一番。

如果孩子真正离婚了,所有的责任,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女婿或者媳妇的错。内心的阴暗面,可见一斑。

一个巴掌拍不响。小两口闹离婚,是两个人共同的责任,护短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怂恿孩子离婚的做法,不可思议。

对待虚伪不尊重人的亲家怎么办(人品很差的亲家)(3)

06

培根说过:“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

两亲家、孩子的家,是三个小家庭,但是合并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长辈有爱,儿女有孝心,孙辈有出息,就会欣欣向荣。

因此,作为亲家,你要注重自己的人品,不要给大家庭添乱,不要把“你的、我的”分得太清楚了,要常常说“我们的”。

好日子,应该像《人世间》里的一句台词:咱们要照全家福。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进了一家门,就做一家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