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是考古史上的奇迹(一铲越古今)(1)

一群中学生在洛阳师范学院内的洛阳铲博物馆中参观。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新华社郑州5月24日电(记者桂娟 双瑞 李文哲)“提起洛阳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盗墓,感觉很神秘。”在洛阳铲博物馆副馆长周琨看来,洛阳铲用途很广,不仅是考古勘探,建筑、农业、水利等方面也都会用到。

走进位于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内的洛阳铲博物馆,300余件(组)洛阳铲相关展品,借助多媒体展示、互动游戏、VR动画等手段,讲述洛阳铲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为参观者带来独特的观展体验。

记者在现场看到,与普通铲子不同,洛阳铲的铲头是半圆筒形的,而不是扁的。据介绍,时至今日,这些铲头仍需手工锻造,唯一能生产洛阳铲的地方在洛阳市东郊,从这里的手工作坊生产出来的洛阳铲销往全国各地。

洛阳铲是考古史上的奇迹(一铲越古今)(2)

这是洛阳铲博物馆内展出的展品。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可别小瞧这铲头。看似模样简单,若不是深谙其道的高手师傅匠心打造,十有八九做不成功。”周琨说,“它插入地面后带不出土,就无法进行地质文化层辨识,这是许多外地或经验欠缺的工匠无法攻克的‘难题’。”

小小洛阳铲,如何轻松探出地下千年历史?展厅内的一片土堆旁,几位前来参观的中学生正手持洛阳铲,试图一探究竟。

“主要是靠分析洛阳铲带上来的土壤及其包含物,观泥痕,辨土色。如果发现是经过人为搅动、土质较杂、相对疏松的土层,那下面就很有可能有墓葬,特别是发现了墓葬特有的青膏泥、白垩土或者夯土层。”周琨边演示边讲解道。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达官贵人们非常重视墓穴的修建,以至于洛阳古墓多如牛毛。“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唐代诗人王建曾这样形容洛阳墓葬的稠密。

伴随着地下文物探秘,洛阳铲“应运而生”。“正确使用洛阳铲现在是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洛阳铲不仅在中国考古界普及,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赠送的礼物就是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

神奇的洛阳铲如今还是项目施工的得力助手。它能使工人轻松而准确地打出各种尺寸的深洞,加以水泥和钢筋便成了坚固的灌注桩,便可支撑各式建筑以及公路、铁路的路基。

洛阳铲是考古史上的奇迹(一铲越古今)(3)

两名学生在位于洛阳师范学院内的洛阳铲博物馆体验互动。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据介绍,洛阳的探工曾用洛阳铲为宜洛煤矿成功打出百米深孔。“洛阳铲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破坏性小,在南极科考冰层探察、矿井摸排、地震资料采集等现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周琨说。

2015年开馆以来,洛阳铲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达10余万人次。“经常有游客参观完后想带把洛阳铲回家留作纪念,我们就开发了洛阳铲仿制品、邮票等文创产品,很受欢迎,也为博物馆运营补贴些经费。”周琨说。

在周琨眼中,洛阳铲在世人心中早已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作为洛阳人,能让更多人了解洛阳铲,透过洛阳铲感受洛阳历史文化之厚重,特别有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