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有关王阳明思想的文章,他解释“人皆可为尧舜”,非常透彻精辟,带给我极大的阅读乐趣。

人们常常认为自己与圣人、与尧舜相差很大,觉得自己穷其一生也难以达到那个境界,但是王阳明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人真的皆可为尧舜。

他用了一个非常实用而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这个道理。

他说:

“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

这段话的意思是: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是心中纯粹都是天理而不夹杂着人欲。好比纯金之所以是纯金,只是因其成色足而没有铜和铅等杂质。人达到心中纯然是天理就是圣人,金达到成色十足就是纯金。然而圣人的才学能力也有大小的区别,好比金的分量有轻有重。”

为什么说欲成大事必学王阳明(王阳明关于人皆可为尧舜)(1)

王阳明认为,人是不是圣人,是不是尧舜,不在于你的重量多少,而是成色如何。

如果一个人成色很足,即使只有非常小的重量,但也是一个小圣人,他与大圣人之间,只是数量区别,没有质的区别。

王阳明认为,圣人就是自己内心真正能够存天理、去人欲的人。

存天理、去人欲又是什么意思呢?

个人认为,存天理就是按照天的仁德为人。天仁爱万物,覆照万物,承载万物,养育万物,没有私心。

如果人们读书是为了惠泽这个世界,那么读书的心就是纯正的。而如果仅仅是要卖弄自己的学问,或者说只是拿学识作为赚取钱财的工具,那么这个读书就变了味儿。

为什么说欲成大事必学王阳明(王阳明关于人皆可为尧舜)(2)

如果教师教书是为了培养一些国家需要的人才、有益这个社会的人才,那么这位教师的心就是纯正的。假如教师只是把教书育人作为职业,作为谋生的工具,那么这样的教书育人也变了味儿。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山西处理了三位教师,这三位教师在校外组织学生有偿补课、为校外机构提供培训服务等被解聘。

像这样的教师,其实并不仅仅只是这三个人,为什么有许多教师明明知道,国家三令五申不允许教师组织学生有偿补课,也不允许为校外机构提供培训服务,但依然想方设法,一而再、再而三的越雷池呢?

其实他们就是为了一个字——“利”。

老师的工资待遇不那么理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教师,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把学生作为你谋财的对象,获取不义之财。

这样的教师,其实已经不是纯粹的教师了,离圣人的要求已经非常非常遥远了。

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圣人说这句话,不是让我们不要追求富贵,而是要追求符合道义的富贵。

为什么说欲成大事必学王阳明(王阳明关于人皆可为尧舜)(3)

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高尚伟大,也不是看是否做了许多高尚伟大的事情,衡量标准应该是人的内心,是不是真的要追求高尚。

谈恋爱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看走眼,等到结婚以后,才真正认识一个人,感觉自己上当受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之一就是,许多恋人只看对方的表现,殊不知对方的这些表现,只是表演给他看的。

真正的认识一个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他的内心是不是真的很纯正。

但人又是很善于伪装的,所以增加了认知一个人的难度。

不过,好在人生的重要课题,不在于认知他人,而在于认知自己。

先反省自己内心,是不是真的那么有道德很有必要。

有些顶流艺人,一夜之间被社会所唾弃,甚至锒铛入狱,有人认为钱财是原罪,但是,我要说钱财不过是只替罪羊。

人的内心没有被道德所锤炼,这才是原罪。

前几天听到有人感慨说,人家某某又在朋友圈晒出吃美食、买名包的图片了,这样的生活真让人羡慕啊!我过的简直就是猪一样的生活!

她的朋友反驳说,某某的生活只不过是精致的猪的生活而已。

我认为,这位朋友解答得非常精妙。

每日只想吃喝玩乐,那就是类似于猪一样的生活。只不过有些猪生活比较精致,有些猪生活比较粗糙而已,但本质是一样的。

让我们努力脱离低俗,把自己打造成纯度更高的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