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围海造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造出了约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荷兰总面积的百分之15。荷兰的地理条件有何特别之处,为何要填海造田?

荷兰填海造陆主要地区的填海优势(拓展六千平方公里土地)(1)

荷兰的地理概况

荷兰的地理条件很不寻常,该国的大部分土地都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通过种种手段从水里或海里拓展出来的。这是一个国土面积仅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但是由于该国高度城市化,所以该国的人口密度比较大,总人口1740万,密度达每平方公里521人。

荷兰被划分为12个省,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南荷兰省、北荷兰省和北布拉班特省,面积最大的是海尔德兰、北布拉班特和弗里斯兰。该国整体来说地势很低,海拔最高点也仅仅322米,最低点则是负七米。荷兰紧邻比利时、德国和英国,荷兰和英国共享的是水上边界。

荷兰填海造陆主要地区的填海优势(拓展六千平方公里土地)(2)

荷兰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海洋性气候,这意味着荷兰的夏季相比其他欧洲国家,例如英国、德国要更热一些,冬天则比较凉爽且湿度很高。不过荷兰各地区的降水量在各个季节相对平均,没有明显的雨季,夏秋季节的降雨也不过比其他季节多出一点点。

荷兰的标志之一就是风车,尽管无法明确荷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使用风车的,但是根据一些史学家的推测,最早应该是从12世纪开始的。截止到2022年6月,荷兰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超8000兆瓦大关,而风车的大规模使用,也与荷兰的地理条件有很大关系。

荷兰填海造陆主要地区的填海优势(拓展六千平方公里土地)(3)

荷兰为何填海造田?

填海造田是荷兰这个地势平坦国家的必做选择。从地理上来看,荷兰可以被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该国西部和北部地势低洼的平原,另一个则是东部和南部的丘陵地区,这部分确实地势要稍微高一些,但也高得有限。

平坦的地势带来了极大的洪水隐患,海洋、河流以及每年的高降水量对于荷兰来说都是持续的危险。而广泛的堤坝、水坝和沙丘系统保护了近一半的荷兰国土可以在秋季暴风雨期间不被洪水淹没。

荷兰填海造陆主要地区的填海优势(拓展六千平方公里土地)(4)

西部和北部的平原包括着圩田和河流三角洲,它们约占其表面积的一半,海拔通常还不到1米,甚至大部分是低于海平面高度的。所谓圩田,简单来说这就是人类和水系统斗争的一种结果,具体做法是给田地围一圈堤坝把水挡在外面,中间再设置一些通道管道,方便外围水对田地进行浇灌。

另外荷兰因其极低的地势,还必须建造海堤和沿海沙丘,让它们保护荷兰免受海水的侵袭,境内的大小水系统同理,也必须围堤筑坝谨防洪水。这些手段让荷兰拥有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滩涂,即潮间带,指高水位和低水位中间的地带,这部分土地随着潮起潮落时隐时显。

荷兰填海造陆主要地区的填海优势(拓展六千平方公里土地)(5)

极低的地势使荷兰不得不面临水患的问题,荷兰人用了数百年治理洪水,最后发现围堤筑坝、填海造田是最佳的方式抵御洪水,接着这个小国意识到如此一来还可以扩充国土面积增加耕地,于是便利用风车加大马力为土地排水,这就是为什么说填海造田是荷兰的必做选择。

风车能够在荷兰遍地开花,并被大规模地用作排水工具和发电机,依靠着的是荷兰的强大风力资源。据统计,荷兰每年有300天以上的天气是大风天气,风速能达到每秒5米,按照级别来算属于3至4级风,再加上地势一马平川,风车自然能够被大规模使用。

荷兰填海造陆主要地区的填海优势(拓展六千平方公里土地)(6)

荷兰面临的气候变化威胁

气候变化影响下,荷兰也面对着海平面上升、干旱加剧和极端阵雨增多等气候风险,该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比如建造强大的防洪系统、拓宽河岸、海岸保护以及扩大堤坝网络等。

荷兰填海造陆主要地区的填海优势(拓展六千平方公里土地)(7)

在荷兰的众多防洪工程中,比较重要的是三角洲工程,它是一个由3个水闸、6个水坝和4个风暴潮屏障组成的大型防洪系统,这个系统能够直接降低荷兰受大西洋洪水侵袭的可能性。

尽管采取了这些预防措施,但洪水事件仍在发生,2021年的夏季发生极端洪水时,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欧国家都受到了冲击,洪水影响了荷兰的多个地区,对公共和私人财产造成了破坏。

荷兰填海造陆主要地区的填海优势(拓展六千平方公里土地)(8)

气候变化已经导致荷兰的雨水出现更频繁的峰值,进而导致河流水位上升,这也意味着必须反复地进行堤坝维护。气候变化还导致夏季阵雨更严重、更极端,同时也在增加干旱和极端高温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