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发生的一起荒蛮故事,让Sir不得不感叹:

再一次,电影照进了现实。

再一次,现实超越了电影。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1)

一部Sir曾极力推荐的五星讽刺喜剧——

《杰出公民》。

故事不复杂:

一位小镇出身的作家丹尼尔,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海外旅居了几十年的他,决定回到那个激发创作灵感的故土。

故人都老了么?

故乡变成什么样了?

他想去看看。

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那叫一个春风得意。

鲜花掌声不断,人人都是笑脸相迎,政府还给作家颁发了一枚特别勋章——

咱们村的“杰出公民”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2)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3)

但故乡待久了。

事情渐渐开始变得不简单起来……

作家时常感到,一双双目光,像是秃鹫在盘旋俯视着猎物;一张张笑脸,都开始露出锋利的獠牙。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4)

最后。

事情终于失控。

他想要逃,但身后的枪口已暗中抬起,将他牢牢锁定……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5)

事情是怎么发展到这般田地的?

荒唐,讽刺。

看似匪夷所思。

但这一切,我们不会陌生。

现实版——

“大衣哥”朱之文。

这个9年前意外走红的农民歌手,最近再度登上热搜。

但这次,上的不是娱乐版,而是社会版。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6)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7)

可以说,朱之文算是一位“杰出农民”。

靠唱歌闯出了名堂,是当地最大的门脸。

但这种荣誉,又让他和乡民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

最终。

成为一个被围捕的猎物

时间回到2011年,朱之文参加某选秀综艺,以红色歌曲成名。

因为穿着一件军大衣,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大衣哥”。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8)

次年便登上春晚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农民歌手。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9)

当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大衣哥谈不上有多高的演唱水平。

他的走红,离不开他的农民身份。

大众乐见一位从泥土里出来的草根,一夜间名利双收的神话。

在“疯狂造星”“标榜梦想”的时代,大衣哥被迷迷糊糊推上山顶,成为主流价值的宠儿。

他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商演不断,收入不菲。

从村里生活水平倒数的贫困户,变成十里八乡的首富。

从村民口中不务正业,只知道唱歌的“三大嘴”。

摇身一变成为村民艳羡、备受追捧的“草根明星”。

大衣哥刚火的时候。

媒体报道的新闻标题是这样的:

《朱之文回村,村民纷纷热烈欢迎,大衣哥人缘真好!》。

村里放鞭炮、大喇叭广播。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10)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11)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12)

和许多走红之后“飘了”的故事不同。

朱之文还保持着自己的淳朴——这种一开始让他被人喜欢的特质。

态度不嚣张,生活不铺张,热心做善事。

出钱给村里修路,盖幼儿园,购买变压器、净水器,解决村里的用水用电问题。

前段时间还捐款20万元,支援武汉疫情。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13)

功成名就不忘回馈乡里。

这也够杰出,够模范了吧。

然而我们不能想象的是。

大衣哥成名的9年,也是不得宁日的9年。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14)

村民们欢迎他,拜访他,包围他。

直到。

踹开了他的家门。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15)

闹事的村民被拘留后。

大衣哥的“噩梦”会停止吗?

家乡对大衣哥来说,会回到以前的样子吗?

电影,早已把这一切刻画得入木三分。

《杰出公民》里,镇民至少从作家身上剥下了三层皮: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16)

第一层,叫名。

咱们村出了个大名人,能不来看看?

大家慕名而来,争相合影、签名留念,甚至把作家放到消防车上,“游街示众”,好让大家看个够。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17)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18)

那些从不读小说的人。

也一下对名著感了兴趣,来听作家的讲座。

只不过人一天,一天,一天地少下去……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19)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20)

直到他们对作家名气的兴趣全都消耗干净。

朱之文也一样。

成名前,村里的人谁都瞧不起大衣哥,更没有人愿听他唱歌。

对大衣哥的评价就是“不务正业”。

可是当朱之文登上了选秀节目,乃至春晚的舞台,他们突然朱之文的歌唱大加赞赏。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21)

村民举着牌子跑来支持大衣哥,把家门前的小巷堵得水泄不通。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22)

再后来,隔三岔五就有人来到大衣哥家求合影。

这些人真的是粉丝吗?

他们前来,是为了一饱耳福吗?

当然不。

重要的不是音乐,而是音乐带来的虚名;自己没有存在感,但可以蹭到名人身上,沾沾他的光。

虚荣心,还不足以让人持之以恒地登门到访。

要扒下的第二层皮,叫利。

电影中作家的文学成就,没几个镇民能体会到。

——大多数人,连作家的小说都没读过。

但所有镇民只了解和关心一件事:

作家有钱。

反正比我有钱。

街头艺人特意跑到作家面前表演,摆了几个pose后就要打赏。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23)

作家走后还把钱拿出来端详一番。

貌似对数额不太满意。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24)

一位跟作家没什么交集的老乡特意前来拜访。

开门见山。

卖惨、要钱。

理由很充分:在我们看来不可能的事,对你来说是轻而易举嘛。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25)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26)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27)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28)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29)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30)

熙熙攘攘,当然是为利来往。

大衣哥的遭遇,有过之而无不及。

村里的光棍找上门来,张嘴就要钱娶媳妇。

大衣哥也委屈:你找不到媳妇跟我有什么关系?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31)

无他。

仅仅因为“杀肥”。

据说大衣哥前前后后被村民们借走了近一百万元。

90%多都没有收回来。

村民们显然也没有还的打算。

- 你不找有钱人借 你找谁借

- 那钱借了您还了吗

- 他的钱都花不了 谁还想着还给他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32)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33)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34)

在电影中。

作家不论走到哪,都有人用手机瞄准他。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35)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36)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37)

这一幕,在现实中来得更加荒诞。

拍,不仅是好奇。

还成了另一种收割大衣哥的方式。

觊觎大衣哥的钱包几年之后,村民们又在他身上发现一条新的生财之道:

直播。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38)

直播内容,就是大衣哥每天的起居日常。

拍干农活,拍烙大饼。

甚至有人连上厕所都不放过。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39)

通过“直播大衣哥”进行流量变现,有的村民甚至月入过万。

村里的壮劳力都已经不干活了,每天专职拍朱之文。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40)

甚至连字都不会打的隔壁74岁老人,也狠心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了手机。

专门用来直播大衣哥。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41)

可以说,大衣哥一个人带动了整个村的直播产业。

但代价是,大衣哥几乎没有了私人的生活。

每天一大早村民们就守在大衣哥家门口。

大门一开,赶紧冲进去。

只为占领一个好的直播位置。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42)

更过分的是。

大衣哥不愿别人来拍的时候,就有人翻墙硬拍,把手机塞进门缝里偷拍。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43)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44)

拍了之后还骂骂咧咧:

架子也太大了吧

你唱个歌有什么了不起的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45)

这也是大衣哥种种遭遇中,最让人气愤的地方。

好事做了,钱也出了,被直播也默默受了。

怎么到头来连一句好话都没落得?

还惹得一身骚扰,和麻烦。

第三层皮扒下来,甚至要抽出骨髓——

债。

如何能够让名人乖乖打开荷包呢?

村民们不谋而合地形成了一条道德:

吃水不忘挖井人。

当地政府为作家制作的PPT,表面是为了赞扬欢迎回家。

实则不断强调是这个人杰地灵的小镇,培育了世界级的大文学家。

他儿时在这个小镇培养起谦逊和尊重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46)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47)

谦逊和尊重的潜台词是什么?

感恩,回报。

有人说,你小说里的那谁,是我的父亲。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48)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49)

小说的研讨会,甚至成了揭发和批判大会——

你的小说,不就是靠贩卖祖国和家乡阴暗面,去讨好西方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吗?

你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靠吃我们人血馒头换来的!

你试图把最肮脏地人类行为

归咎于我们

这位百万富翁的所有工作

就是诽谤自己地故乡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50)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51)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52)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53)

由此一来。

作家已然被判,背着永远也偿还不清的原罪

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索要,是不可能填满的无底洞。

大衣哥身边的村民也是同样的逻辑。

有一次村政府想盖一所小学,要求大衣哥出钱。

被大衣哥拒绝。

结果村支书带头骂朱之文。

理由很简单:大衣哥你能红,全靠村里捧。

包括镇里、县里

那都是极力地捧他

要不然他走不到这一步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54)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55)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56)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57)

你在这生,在这长,又靠着农民的形象在外面到处赚钱。

你的今天。

不都是我们给的吗。

大衣哥能够和村民剥离清楚吗?

他身边的人早已放话了:

不能。

有一种说法是,有村民威胁,只要大衣哥走,就去扒他家的祖坟。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58)

这句话也许只是狂语。

但从中可以预见的是:

大衣哥“欠”村民的,他永远不可能还完。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59)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60)

最后的最后。

当电影中的作家,现实中的大衣哥,都被扒下三层皮之后。

我们看到了什么?

有一处惊人的吻合。

电影中。

为了给小镇增光,当地的官员在广场为作家立了一座雕像。

作家发表感言,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

获得诺贝尔奖会把你变成雕塑

很明显 这不仅仅是一个比喻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61)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62)

什么意思?

他不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而是可以任人打量、攫利,甚至抹黑的符号。

果然。

几天后作家在来到广场,他的雕像被镇民用红油漆画下红叉。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63)

现实中。

大衣哥自掏腰包给村里修路,起名“之文路”。

修好后还特地在路旁立了一块碑。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64)

结果呢?

村民们不但不领情,没过几天,这块碑就被人给砸了,掀翻在地。

朱之文知道后也不能动怒,只说了一句:

“砸就砸了吧。”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65)

电影和现实相互映射,让我们看到了淳朴乡村,翻脸耍狠的一面。

或许故乡太小了。

容纳不下平庸与成功之间悬殊的落差。

于是,一次一次掉进怪圈——只要有冒尖的人,便被众人折断,直到所有人都同样失去光彩,大家相视而笑,心满意足。

这或许是世界上最顽固的“命运共同体”。

有人说,为什么不逃呢?

逃,终究难是一条法门。

大衣哥他抗议过。

善良也有底线,忍耐也有限度。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66)

最终,他选择留下。

毕竟这是他半辈子扎下根的地方,有他熟悉的风物,和抽离不出的人际圈。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67)

离开,不是去往另一个地方,买个房子那么简单。

是斩断前生,开启另一种生活。

在电影里。

作家丹尼尔做出另一种示范——

感觉我这辈子最值得称道的事

就是逃离了那个地方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68)

但他在老乡的眼中,他已然成为了一个叛徒。

一个故乡的逃犯。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69)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70)

逃出去,或逃不出去,都不是最可悲的。

可悲的是我们面对乡愿。

首先想到的,是逃,而放弃了言及改变。

大衣哥以善良,饲养着。

作家以知识分子的笔触,批判着。

继续保持社会的伪善

傻傻地以无知和野蛮自傲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71)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72)

文武双全大衣哥(杰出公民大衣哥)(73)

但结局类似:

一个鹤立鸡群的人物,无法动摇身边的群体。

站立的身躯多高大,就会招来多少蚕食。

真正心有余悸的是,同样的事,还不只发生在一个村,一个小镇。

我们还在继续见证着。

树木倒下。

把土地让给疯长的野草,它们何其声势浩大,一望无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