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两碗豆花,再来一份红烧肥肠,两瓶国宾"。

"好嘞"!

几分钟后,饭菜上桌,客人吃安逸后来到吧台,"滴",微信支付成功!"老板,下次再来"!″好,好,好,慢走、慢走!"客人高兴离去。这就是川渝地区时常见到的场景:吃豆花饭。

24h豆花饭(豆花饭来了)(1)

豆花饭,是地方食品,即用豆花当做下饭菜的一种快餐饮食。由一碗豆花,一碗大米饭,一小碟蘸料组成,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卖的人高兴,吃的人高兴,几元钱一顿的事,早餐、午餐或晚餐就解决了,经济又实惠。街头巷尾,农村城镇,均可觅其芳踪。哟,别忘了,饭可随便加!

24h豆花饭(豆花饭来了)(2)

刚点制的豆花

豆花的制作:选优质大豆适量,用水浸泡,泡透即可。将泡好大豆与适量清水入磨中碾磨。农村以前大多用石磨,费力费神,一个添磨(将豆子和水按比例混合,用勺子添加到转动的磨眼中),一个推磨(双手推动木制磨柄使磨转动),二人配合密切才行,不然豆子放不到磨眼中,写得复杂,实际上很简单。"吱呀、吱呀"磨声,奏响了生活的乐章。随着时间的流逝,磨制的粗豆浆顺着磨槽缓缓流到盆里。不过,现在基本上改用电磨了,方便快捷。豆子磨完后,将粗豆浆倒入事先准备好滤帕中过滤除渣,豆渣可是喂猪儿的好饲料。过滤后的生豆浆置于大铁锅内,用柴火烧开,生豆浆变为熟豆浆,散发阵阵清香。停火,稍稍静置。有经验的师傅开始点豆花了,胆水(卤水,主要成份氯化钙)装在碗里,可加一定豆浆稀释一下,手持长瓢,瓢内盛卤水,不停在锅内豆浆中轻轻推来推去,让二者充分混合。有道是:要想豆花多,灶后站个窝。见证奇迹的时侯到了,植物蛋白与卤水产生反应发生凝结,洁白豆花慢慢呈现在眼前,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服一物,就是这个理儿。豆花美味的技巧就在于豆浆与卤水融合的温度控制,以及冲豆花的速度和技巧,将所有生成的絮状物压成一整块。数分钟后,锅内豆浆即凝结分层,上层为清澈微黄的液体(当地人称为:窖水),下层为洁白的块状凝结物,刚产生的豆花呈絮状,筷子是夹不起的,需在上面用筲箕轻压一下,使其更加致密,这可根据食客爱好的嫩软程度加以处理。注意、卤水点制豆花后,切忌再添柴加火,以避水再次沸腾将豆花冲散。再压制,成老豆花。老豆花沥去水份压榨,成豆腐了。豆花的特点是手工制作,绵而不老、嫩而不柴,洁白如雪,清香悠长。豆花的附属物一一窖水,清热解毒、回味甘甜,止渴生津。

豆花灵魂一一蘸料。麻、辣、鲜、香,不摆了,可根据个人爱好配制。案桌上,一长溜佐料:青辣椒、红辣椒、糍粑辣椒,豆油、香油、菜籽油,榨菜粒、香葱粒、花生粒,花椒、胡椒、味精等等,一碟大杂烩,可自己配,也可老板配好给食客送来。

豆花吃法:注意,不是端着碗喝嫩豆花,当然,用筷子实在夹不起,加点醮料合在一起喝也行,特别是小孩,这方法不错。成人可不能这样。具体方法是,先将豆花拈到料碟里,醮上调料,再拈到碗中拌米饭吃,或直接入口,再吃几口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作强求,凭自己喜好,吃得舒适就行。当然,再整点红烧肥肠、烧腊什么的,就更好啦。

注意,豆花不是豆腐脑(豆腐脑点一般是用石膏或内酯)。 其实,豆腐脑、豆花、豆腐,三者没本质区别,都是一家人,只是老嫩与吃法不同。点制时, 点嫩一点就是豆腐脑,点老一点就是豆花,豆花压去多余的水就是成块的豆腐。 豆腐脑一压就碎,只有和着佐料吃。豆花可以用筷子挑起蘸佐料,豆腐脑就谈不上。好豆花绵软,将之放置碗中,高出碗边少许,豆花在碗边可一伸一缩而不溢出。水平高的,还可整所谓的"水上漂",这个几乎就没压榨,嫩得很。

豆花饭,制作简单,农村待客佳肴,店家谋生手段,价廉物美,人间美味,还等什么呢!来,干上一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