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住所,但它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住所。

在如今这个时代里,房子除了具有居住功能,还有附加功能,一套房子所背负的附加价值远超过它本身的价值。

一个人从出生起,需要住在房子里,上学需要用到学区房,找工作需要租房,结婚需要买房,将来还得攒钱给儿女买房。

房子已经成为了身份的象征,它的存在,隔离开了不同阶级的人群。

北京市中心学区房破旧(男子晒北京二环内学区房)(1)

北京的一名男子晒出了“一套房子”,这套房子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不确定它是否属于房子。

这套房子是最贵的学区房之一,位于北京东城区,二环内,拥有了这套房子,孩子就可以自动入学全国最好的小学之一,北京方家胡同小学,中学则可以直接升入五中分校。

房子位于北京方家胡同内,向东过一条马路就是著名景点雍和宫,向西过一条马路就是南锣鼓巷,总之去任何北京著名景点都不远,交通就更别提了,那是相当便利。

北京的特色土著建筑除了四合院还有大杂院,四合院是有钱人住的地方,大杂院就是普通老百姓住的地方,这套房子就位于大杂院内。

北京市中心学区房破旧(男子晒北京二环内学区房)(2)

北京市中心学区房破旧(男子晒北京二环内学区房)(3)

大杂院内生活气息非常浓厚,物品摆放杂乱,衣服挂在房檐上,道路曲折,从现代化的大马路走进大杂院内部,犹如从新世纪穿越回了上个世纪。

院子内有一棵大树,大树粗壮,树身上面绑满了各种绳子,大概是用来挂衣服的。初次看到这棵树,犹如看到了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看到了几代人的生活场景,时间一长,新来者失去了新鲜感,然后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随着时代变迁,最开始生活在大杂院内的人早已换了好多批了,外来人口不断涌入这座都市,像这样子的犄角旮旯也没能成为避世之所。

我们可以看到,大杂院内除了有少数的“古建筑”,大多是一些塑料感十足的集装箱式建筑,这些建筑显然是后来搭建的,为的就是扩充居住面积,或卖掉或租出去,以适应商品社会的节奏。

北京市中心学区房破旧(男子晒北京二环内学区房)(4)

北京市中心学区房破旧(男子晒北京二环内学区房)(5)

穿过像迷宫一样的小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低矮的平房,或者是这是一间储藏室,准确地说大部分人家的地下室都比这个房间要宽敞,因为这间房子只有七平米的面积,只够容得下一张床。

房间内摆放着一张上下式双人床,很多学生宿舍用的就是这种床。可以想象,这间房间虽然看上去破旧,但是非常受欢迎,之前可能被好几拨人租住过,也不排除诞生过北漂的摇滚明星。

房子当然可以住人,不过大部分选择在这里居住的应该是租客,肯花钱购买它的人,不太可能会住在这里。它的第一属性不是住,而是位置。

北京市中心学区房破旧(男子晒北京二环内学区房)(6)

北京市中心学区房破旧(男子晒北京二环内学区房)(7)

这套七平米的平房花了一百多万,均价二十万左右,如果是考虑房子的实用价值,这无疑是添加了,如果考虑到它的其他价值,一百多万的价格并不贵。

首先,这套房子是学区房,买家不必在这里居住,只需要有这里的户籍,孩子就可以上最好的小学和中学。

其次,这套房子的位置极其优越,堪称全北京最好的位置之一,而且它隔离于大城市的喧嚣,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一边可以享受大城市的便利和福利,一边享受乡村的慢节奏,这种机会并不多。

只需要这两点,这套房子就物超所值。它可以租出去,也可以转手卖出去,说不定收租金就可以回本。

北京市中心学区房破旧(男子晒北京二环内学区房)(8)

据悉,这个区域的房子成交量很活跃,数据可以更加直观地表明房子的潜在价值。

如果能够轻易拿得出一百万,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正确的,如果换成普通老百姓,非常不建议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富人可以承担这种风险,普通人没有能力承认风险。更重要的是,摆在普通人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往往不是风险,而是能力。

有这个勇气,不一定有这个实力,有这个实力的人,也不一定有这个运气,冲破阶级的禁锢,需要勇气加实力加运气,三者缺一不可。

北京市中心学区房破旧(男子晒北京二环内学区房)(9)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跟整个社会产生联系,也需要保持独立的人性,以完成自我的救赎。

当下的阶段,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物质高速膨胀,大多数人都受到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的影响,不自觉地融入相同的节奏,步履匆忙地规划着一切。

很多时候不是人们忘了,而是必须在熟悉的惯性中前进,因为一旦他们停下来,试图享受超脱物质之外的乐趣时,就会有一种更大的空虚感袭来。

这种空虚感来自于背离,与周身的人格格不入,无法获得认可。我们竭尽全力能够做到最好,是在两者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然后勉力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