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的码头(下)

▓ 孙建国

颐和园十七孔桥旁边的岛叫什么(印记大坂怡和)(1)

民国时期下关码头分布图

颐和园十七孔桥旁边的岛叫什么(印记大坂怡和)(2)

浦口码头

众所周知,南京是我国东南重镇,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以英夷为首的西方列强掠夺、攫取在华利益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尤其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5月1日南京口岸的开埠,英、日、德等列强先后在下关的江岸建立码头。使得南京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南京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列强的文化侵略(开办教堂、学校、医院)、经济掠夺(外资开厂、转口贸易、运输市场、税收等)开始堂而皇之、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

下关的对岸是浦口,当时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江滩,既无街市,也无农田,只有自然生长的芦苇。洪水季节,大部分滩地都要被淹没,这片江滩虽然属于江浦县管辖范围,实际却是三不管地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向英方中英银公司(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联合组成)借款325万英镑,修建沪宁铁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4月1日,沪宁铁路建成通车,终点站为下关火车站。这使得下关迅速进入繁荣发展期并成为南京的闹市区。

同年,清廷又向德国德华银行和华中铁路有限公司(1904年由中英银公司和福公司合并而成的公司)借款500万英镑,修建津浦铁路。浦口建火车站、码头的消息一经传出,江边这片寂寞的荒地立时被唤醒了,铁路局、西方列强外商和民族资本家等多种势力拼命地占领地盘,争夺港埠经营权。铁路局得天独厚,是当然的主角,不仅广为圈地,而且把港埠也纳入铁路营业范围,沿江要地均被铁路局占据,理由是“商埠因铁路而发生,不能离开铁路而独立,所有码头之地自应由路局购备”。宣统二年(1910年),为起卸铁路建筑器材,建成长江北岸第一座趸船码头,取名“津浦1号客运码头”。

宣统三年(1911年)7月,津浦铁路南段筑成,火车直抵浦口。为了连接旅客乘坐火车的转运,浦口民埠局即配“浦北号”轮,办理津浦铁路客货渡江。下关的轮渡码头设在位于金陵关附近的大生码头,轮渡的班次配合津浦铁路火车的班次。民国二年(1913年)津浦铁路局轮埠事务所接管轮渡后,配设1200客位的飞鸿轮取代了小渡轮“浦北号”。

颐和园十七孔桥旁边的岛叫什么(印记大坂怡和)(3)

飞鸿号在江中航行

颐和园十七孔桥旁边的岛叫什么(印记大坂怡和)(4)

停靠在宁绍码头的宁绍轮

颐和园十七孔桥旁边的岛叫什么(印记大坂怡和)(5)

宁绍公司船票

与此同时,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清朝政府被推翻,南京被中华民国指定为首都,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更增添了列强侵占中国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野心。在这期间,长江北岸按水流方向,又建立了9座码头。其中有国家资本的“官码头”、上海宁绍轮船公司的“宁绍码头”、日商大坂公司的“大坂码头”、津浦铁路局的“津浦铁路下货码头”和“津浦铁路港务处码头”;英商怡和洋行(印度中国航业公司)的“怡和码头”、英商太古洋行的“太古码头”、徐州贾汪煤矿公司的“贾汪码头”、山东中兴煤矿公司的“中兴码头”。其中,“大坂”、“怡和”、“太古”在下关都有码头,此次在长江北岸的浦口,又抢占了首都水运市场的重要份额。

颐和园十七孔桥旁边的岛叫什么(印记大坂怡和)(6)

营盘街飞鸿码头

民国三年(1914年)10月,津浦铁路局港务处向下关商埠局租用位于石营盘底的西炮台(今民国海军医院旧址南侧),将轮渡码头迁移于此,称为“飞鸿码头”。民国十年(1921年)飞鸿轮沉没,改用“澄平号”渡轮,下关的飞鸿码头遂易名“澄平码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26日中山码头正式启用,航线由下关至浦口,称“关浦线”,专供铁路旅客过江中转。(当时南京市民过江没有轮渡,只靠人工摇橹的小划子[小木船],一次10余人,是在下关划子村码头与浦口官码头之间,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澄平码头后改为国民党海军码头,由海军司令部使用。

颐和园十七孔桥旁边的岛叫什么(印记大坂怡和)(7)

停靠在中山码头的渡船

民国时期下关地区归首都警察厅第七警察局管辖,浦口属第七警察局八所管辖。当时是关浦一体,例如单位“南京市关浦清洁队”就设在静海寺。下关虹门口(老江口旁)设有“江苏省浦镇菜牛检查所征收处”。中山码头原名“津浦铁路首都码头”后易名“津浦铁路中山码头”、下关电厂的小红楼原是“津浦铁路首都车站”,楼下是售票处和行李寄存处,楼上是津浦铁路局的办公楼。浦口也有与下关的同名或近义街巷,如:“大马路”、“黄泥滩(热河路原名)”;下关有“江沿村”,浦口有“江沿街”;下关有“芦柴洲”,浦口有“芦洲滩”;下关有“兆庆里”,浦口有“吉庆里”等。

颐和园十七孔桥旁边的岛叫什么(印记大坂怡和)(8)

津浦铁路首都车站 汪精卫曾经在此办公的小红楼

新中国刚成立时,由于连年战事使得浦口港年久失修,加上国民党败退时的破坏,造成沿江1800米岸线的6座码头不同程度坍塌,码头岸壁出现裂纹,直接影响浦口发电厂以及火车经浦口站过长江,给各类物资运输以及长江两岸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困难。1950年1月,在国家统一调度下,成立了南京浦口码头抢修工程委员会,将浦口码头抢修工程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项目。

颐和园十七孔桥旁边的岛叫什么(印记大坂怡和)(9)

浦口码头

浦口长江段由于泥沙流失严重,不断出现滑坡现象,建好的边坡不时出现塌方。抢修过程动用了1500多人,人工挖除淤泥近600万立方米。当时的码头结构比较简陋,全部为自然斜坡式码头。为解决码头的承重问题,需要对地质进行深度加固,来自天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一起,在上千米江滩和江心洲上开挖出上千个竖井,填入砂石。同时,通过抛石沉排护岸,抛石7.6万立方米,沉笼4209个,稳固了江岸的基础。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经测量观察,长江江水主流逐步离开浦口岸边,向江心移动,岸边深槽缩小,主航道的水深逐渐刷新,能够保证航道通行安全。

这时期南京市的区划调整将浦口港区划归江浦县浦口镇(今浦口区泰山街道)。浦口火车站归南京铁路局管辖;津浦1号客运码头和中山码头归南京市轮渡公司管辖,至此与铁路剥离,成为南京市民过江的水路交通枢纽;“贾汪码头”和“中兴码头”两个煤码头归南京港务局第三作业区;其余的码头统统划归南京港务局第二作业区。至此,浦口的码头与下关再无瓜葛。各类船舶在浦口码头扬帆起航,南京长江两岸的物资运输逐步恢复,有些物资还通过浦口港运送到长江中上游的城市,为当地经济恢复起到了良好作用。

本文原载《下关往事》微信公众号

颐和园十七孔桥旁边的岛叫什么(印记大坂怡和)(10)

下关码头印象 太古山人摄

颐和园十七孔桥旁边的岛叫什么(印记大坂怡和)(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