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上千年的民族迁徙融合形成了南北特色分明的方言文化,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更能代表地区的文化特色。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湖北地区常说的方言词汇都有哪些,还别说,要是不了解你可能还真不知道呢。

1. 嘹亮

湖北人方言我爱你怎么说(看我慢慢为你道来)(1)

字面意思是声音圆润而响亮。但在湖北地区方言里,这个词还有三个意思:

明白事理,通情达理,比如:这个老人家别看年纪大了,年轻的时候嘹亮得很呐!同属西南官话的四川一带也这样说,比如:别小瞧他了,人家是面带猪相,心头嘹亮

聪明,精明,贤惠。湖北大部分地区日常口语,常常拿来形容女子的,比如:这家小媳妇真嘹亮

干净,整洁。湖北十堰一带常用语,比如:这家人很嘹亮,屋里屋外收拾得很干净。

2. 细发

湖北人方言我爱你怎么说(看我慢慢为你道来)(2)

在方言里有两个意思:

仔细,精密细致,比如:你看那师傅木工技术真细发

节俭,节省。这个意思用得最广泛,是鄂西北以及紧挨着的陕南、关中地区的地道方言。

比如:爷爷那个年代细发惯了,现在也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

3. 挑担

湖北人方言我爱你怎么说(看我慢慢为你道来)(3)

有些地方也叫“一担挑”,连襟的俗称。在我国的民间,姐妹的丈夫,互称连襟。常见于湖北、四川以及河北南部等地。

这个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家两个姑娘嫁人,自然有两个姑爷,那这两个姑爷是什么关系呢,那就是挑担嘛,真是一个绝妙的比喻。

4. 嚼牙巴骨

湖北人方言我爱你怎么说(看我慢慢为你道来)(4)

人生在世无非是说与做,说就要用嘴巴,嘴巴即口,除了说话,就是吃东西。牙齿嚼东西,或啃或咬,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是人的本能。偏偏有人喜欢乱嚼舌头,“嚼舌”就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之意。

因此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在背后搬弄是非,无事生非或无谓的争辩。“牙巴骨”,我猜大概是牙齿与下巴之间的骨头吧,这个词看来还是蛮形象的嘛。

5. 踏代

湖北人方言我爱你怎么说(看我慢慢为你道来)(5)

这个词源于沔阳(今仙桃市)地区,后流传至湖北其他地区。“踏”,起源于远古传说,古人华胥氏脚踩踏雷泽“巨人”足迹而生伏羲。踏即踩,跟足密不可分,“踏”就是“履”的意思,“踏脚”就是“履迹”的意思。因此,仙桃一代至今还有妇女“一踏脚生下了几个个孩子”的说法。

“代”是指世系的辈分。所以这个词表示下一代继承了父母等上一代人的“生理特征”——外貌、智力、性格、体质等等。所以平日里经常有长辈笑话自家的孩子真“踏代”,比如:你看,小孙子真是踏他爸的代,一举一动好像他爸爸呀。

6. 背时

湖北人方言我爱你怎么说(看我慢慢为你道来)(6)

也叫悖时,意思是运气不好,倒霉。这个词是湖北大部分地区的日常口语,比如:最近老背时了,干啥都干不成。

7. (shà)

(gǎ)

估计懂的老乡,一看就明白了。我要表达的是,方言“开始”的意思,原谅我没有找找合适的词,故用上面的两个词语意会。这应该是湖北十堰、宜昌一带的日常口语,比如:饭菜都在桌上,我们刚嘎是吃;电影嗄是了,别说话了。

8. 夹舌子

湖北人方言我爱你怎么说(看我慢慢为你道来)(7)

方言里有“夹生饭”的说法,表示水添少了,米饭半生不熟。这个“夹”字很妙,好像是中间有东西,其实是“空”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夹着尾巴做人”。

在湖北十堰、宜昌地区,四川重庆部分地方常常形容某个人说话结巴,吐词不清,就叫“夹舌子”,此时“夹”读“jiǎ”,三声。

比如:长得蛮好看的,没想到是个夹舌子,可惜喽!

9. 张巴

湖北人方言我爱你怎么说(看我慢慢为你道来)(8)

哈哈,这个词在湖北部分地区、贵州和四川某些地方广泛流传,有两个意思:

大惊小怪,比如: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至于这么张巴吗?

形容做事丢三落四的样子,不如:你一个女孩子,能不能稳重一点,不要成天张里张巴的。

10. 惯使

湖北人方言我爱你怎么说(看我慢慢为你道来)(9)

这个词应该是湖北十堰、宜昌地区的常用语吧,小时候老妈要是打我了,外婆就会护着我,并且对老妈说“三岁的娃儿娘惯使”。或许,童年都有一个或几个“惯使”我们的人吧,无视我们的“无法无天”。

所以,“惯使”字面上是习惯于使用的意思,但在方言里是“纵容,姑息,溺爱”之意。

比如《水浒传》第六十四回:“话说蒲东关胜,这人惯使口大刀,英雄盖世,义勇过人。”

“你看把孩子惯使的,小小年纪就敢顶嘴了。”

好啦,出门在外要是碰到老乡,脱口一句方言,很快就拉近了彼此的关系,我想,这就是方言的魅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