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泥没髁仆频惊,黄涨平桥马不行。

旧雨云招新雨至,高田水入下田鸣。

百年心事终怀土,一日身谋且望晴。

休入忠州争米市,暝鸦同宿垫江城。

地处重庆市东北部,东与丰都县,忠县相连,南与涪陵区,长寿区相接,西与四川省大竹县,邻水县毗邻,北与梁平区交界.上接巴渝之雄,下引夔门之胜”

垫江未来5年规划(崛起之路重庆垫江)(1)

过去五年地区生产总值从309亿元增至503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地均GDP达到每平方公里0.3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8亿元;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万元,年均增长10.2%,增幅稳居渝东北第一。发展动能持续集聚,5年固定资产投资998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时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74.4%,居渝东北第一全市第三;“垫小二”营商品牌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示范案例;贷存比从54%提高到71%;先后获得51项国家级牌子帽子。聚散效应初步显现,与双城经济圈区县达成交通、卫生、住房等领域政务服务通办事项210项,县外到垫购房率就医率均达10%以上,国省道里程从177公里增加到313公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66亿元增加到272亿元,连续5年入围西部百强县市。

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8%左右,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万元GDP能耗和主要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

垫江未来5年规划(崛起之路重庆垫江)(2)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实现六大突破、迈上六大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综合实力迈上大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全市升位进位。城区突破40平方公里、35万人口,城市品质迈上大台阶。新增城市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55%以上,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高新产业迈上大台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净增上市企业2家以上,园区新增10平方公里以上,在创成市级高新区基础上接续申创国家级高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亿元,城乡活力迈上大台阶。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20公里,市场主体超过10万户,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5亿元以上,区域性消费中心功能凸显。主要河流水质力争突破到Ⅱ类,生态质量迈上大台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6%以上,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民生福祉迈上大台阶。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垫江未来5年规划(崛起之路重庆垫江)(3)

远古—清时期

古垫江地域处四川盆地东部长江之阳的平行山岭间,新石器时期已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禹贡时,属梁州地。

商周到战国时期属巴国,

秦属巴郡朐月忍县。

西汉,属临江县。

东汉末,全境由常安县或临江县辖,属巴郡。

晋泰始二年(266年),属巴郡临江县地。

垫江未来5年规划(崛起之路重庆垫江)(4)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析临江县地置垫江县,属邻州,治所今桂溪镇。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省邻州人渠州,垫江县属渠州容川郡。

天和二年(567年),改垫江县名魏安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容川郡,魏安县直隶渠州。

开皇十八年(598年),魏安县复名垫江县。

大业三年(607年),罢渠州改置宕渠郡,垫江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垫江县改属邻州。次年,析临江县地置清水县,属临州,治所今垫江县高安镇。

武德八年(625年),邻州废,垫江县属临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临州为忠州,垫江县、清水县属之。

天宝元年(742年),忠州改为南宾郡,清水县改名桂溪县,垫江、桂溪两县属南宾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南宾郡为忠州,垫江、桂溪两县属之。

五代前蜀,于州外置军,忠州置镇江军,后蜀改名宁西军,垫江、桂溪两县属之。

宋乾德三年(965年),垫江、桂溪两县属夔州路忠州。

熙宁五年(1072年),省桂溪县入垫江县。熙宁九年(1076年),垫江县属梁山军。

垫江未来5年规划(崛起之路重庆垫江)(5)

元祐元年(1086年),垫江县属忠州。

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忠州改咸淳府,垫江县属之。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省垫江县入丰都县(属重庆路忠州),在垫江置临江巡检司。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明玉珍据蜀称帝,在重庆建立大夏国,复置垫江县,属重庆府忠州。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置顺庆分府,垫江县由顺庆分府辖。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忠州升为直隶州,垫江县由其所辖。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复置顺庆分府,垫江县由顺庆分府辖。

嘉庆五年(1800年),分府撤销,垫江属忠州直隶州。

垫江未来5年规划(崛起之路重庆垫江)(6)

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垫江县属四川省东川道。

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垫江未来5年规划(崛起之路重庆垫江)(7)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垫江县属川东区行政公署大竹专区。

1951年,废桂阳镇设城关区

1953年3月,大竹专区撤销,垫江县属涪陵专区。普顺乡分为普顺乡和大顺乡(民国时期两个乡合并),高安镇更名高安乡,析沙桥乡地置黄沙乡。

1955年,城关区更名城关镇,裴江乡与胜利乡合并置裴兴乡。大石乡并入杠家乡。析裴兴乡地置大石乡。

1957年析杠家乡置沙河乡。

1958年—1966年期间 ,乡镇更名为公社

1968年,属涪陵地区,

垫江未来5年规划(崛起之路重庆垫江)(8)

1981年,城关镇更名桂溪镇,新民公社更名双河口公社

1983年—1984年,原公社更名为乡/镇

1985年,双河口乡更名双河口镇,周嘉乡更名周嘉镇,高安乡更名高安镇,澄溪乡改置澄溪镇,三汇乡更名三溪乡。

1992年,城南乡、城东乡、城西乡并入桂溪镇。双河口镇更名新民镇。沙坪乡和武安乡合并为沙坪镇。晓兴乡、复兴乡并入周嘉。镇。普顺乡和大顺乡合并为普顺镇。永安乡更名永安镇,五龙乡并入永安镇。福安乡、跳石乡并入高安镇。高峰乡、界尺乡合并为高峰镇。五洞乡更名五洞镇。太平乡与九龙乡合并置太平镇。界枫乡并入沈家镇。砚台镇并入澄溪镇。曹家乡、龙桥乡合并置曹回乡,驻回龙场。龙凤乡并入杠家乡。绿柏乡并入白家乡。箐口乡并入三溪乡。

1995年12月,属涪陵市。

1996年,辖桂溪、新民、沙坪、周嘉、普顺、永安、高安、高峰、五洞、太平、澄溪、严家、沈家13个镇和曹回、长龙、沙河、杠家、大石、黄沙、汪家、包家、白家、永平、三溪、裴兴12个乡。县政府驻桂溪镇。

1997年6月18日,重庆市直辖。同年12月,垫江县属重庆市辖。严家镇更名鹤游镇。

垫江未来5年规划(崛起之路重庆垫江)(9)

2000年,沈家镇更名坪山镇。

2001年,澄溪镇拆出砚台镇,砚台镇与汪家乡合并置砚台镇。

2002年末,垫江县辖14个镇、11个乡,22个居委会、279个村委会。

2007年,重庆市政府(渝府[2007]182号)批复同意垫江县包家、三溪、曹回、杠家、裴兴、永平、白家等7个乡撤乡设镇【12月20日垫江府发[2007]34号通知;分别于2008年2月28日、3月6日、3月12日、4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

2008年,全县辖21个镇、4个乡:桂溪镇、新民镇、沙坪镇、周嘉镇、普顺镇、永安镇、高安镇、高峰镇、五洞镇、澄溪镇、太平镇、鹤游镇、坪山镇、砚台镇、白家镇、杠家镇、曹回镇、裴兴镇、三溪镇、包家镇、永平镇、长龙乡、沙河乡、大石乡、黄沙乡。

垫江未来5年规划(崛起之路重庆垫江)(10)

2014年8月19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14]53号)批复同意撤销长龙乡,设立长龙镇;撤销黄沙乡,设立黄沙镇。调整后,垫江县共辖2个乡、23个镇。

2014年9月25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14]61号)批复同意撤销桂溪镇,设立桂阳街道和桂溪街道。界线以牡丹大道中心线经黄沙转盘、凤山东路、凤山西路经桂西大道南段至天宝路,再经明月大道至松林社区四组、五组相邻界和群山村北界,同时结合社区实际进行划分,界线以南为桂阳街道,界线以北为桂溪街道。

至此,全县辖2个街道、22个镇、2个乡:桂阳街道、桂溪街道、新民镇、沙坪镇、周嘉镇、普顺镇、永安镇、高安镇、高峰镇、五洞镇、澄溪镇、太平镇、鹤游镇、坪山镇、砚台镇、白家镇、杠家镇、曹回镇、裴兴镇、三溪镇、包家镇、永平镇、黄沙镇、长龙镇、沙河乡、大石乡。

参考资料:重庆地方志、重庆垫江县人民政府官网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