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和陈独秀不同的人生命运(觉醒年代首次把李大钊陈独秀作为主角)(1)

动代表人物依次震撼登场后,本片迎来了又一重要代表人物鲁迅先生的亮相。

鲁迅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鲁迅的。

1918年4月,周树人以笔名鲁迅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那个影响了中国人近百年的“鲁迅”,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在《觉醒年代中》不同于陈独秀出场的一语惊人,周树人的亮相则充满了冷静与悲观。

片段整体化用了鲁迅先生写于1919年的作品《药》,却以周树人的角度重现了整段《药》的精髓。

还记得《药》里面写了哪些人物么?

华老栓夫妇、夏瑜、夏四奶奶、花白胡子、康大叔、驼背五少爷、二十多岁的人、丁字街青年……

还记得他们的反应么?

在剧中,一一能找到对应。

不同于《药》里处决的夏瑜是革命家,在剧中被行刑的犯人有一句罪行的注脚:“此贼盗窃数据巨大,今天,我们就要在这里就地正法”。一句台词,侧写出了那个年代中视人命如草芥的本质。

围观的群众则真实再现了《药》中描写那个时代的愚昧与残忍:瞪大眼睛嘴里咬着饼的人,瞎起哄让犯人“不要害怕”;抱着鸟笼的闲人看到血撒过来了,第一时间把鸟笼举得高高的;记者拿着照相机即便是被人挤得站不稳,依然在疯狂的拍照……

一如《药》中的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的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

寥寥数语写出了那个时代的荒诞与可笑。

剧中行刑过后,剧中的无数“华老栓夫妇”登场,捏着钱冲到前面,嘴里喊着“军爷,军爷”,颤抖着交了钱,换来了一个个蘸着热血的馒头,开始欣喜若狂的往家里狂奔……

“我的儿子有救了”,画面一转变为黑白,从聚精会神阅读金石碑帖的周树人身边跑过……

不远处,花白的辫子晃悠悠走过,两个老人不经意的说起“不行不行,这刀法远不如大清”“是啊,这刀也不如戊戌年间的刀快了”“哎呀,那是没配就,黄酒配钢刀,砍头如切糕”……其冷漠的程度让人闻之胆寒。

周树人依然在聚精会神的阅读碑文,丝毫不为所动,直到钱玄同的到来。

你以为他是冷漠,不,是悲观。

是对同样事件无数次上演的悲观,“不看也知道是个什么情景”。

在许寿裳写的鲁迅传中,将民国六年(1917年)之后的三年里,给鲁迅做了一个划分:前者是摩挲古碑,后者是发表创作。许寿裳写鲁迅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份变化来自钱玄同的极力催促怂恿。

在这一段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成为鲁迅”之前的周树人,“不是消沉,是看不到前程,家事,国事,都一样”。

和那个时代的许多青年一样,他们在混乱的旧中国里看不到出路,找不到方向。

可周树人并没有大家所理解的颓废与沮丧,他研究碑文,最爱汉魏文章。

“素所爱诵,尤其称许孔融和嵇康的文章……”——许寿裳《鲁迅传》。

许寿裳说“就因为鲁迅的性质,严气正性,宁愿覆折,憎恶全是,视若蔑入,皓皓焉坚贞如白玉,懔懔焉劲烈如秋霜,很有一部分和孔嵇二人相类似的缘故”。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周树人不写则以,一写就写出了《狂人日记》这样的文章。

期待《觉醒年代》后续描写的周树人,期待剧中《狂人日记》的诞生

著名作家叶永烈在《红色的起点》一书中,排出一张以年龄为序的出席者名单,年长者在先,年轻者在后(同年出生者按月份):

姓 名 出生年份 当时年龄 籍贯

何叔衡 1876 45 湘南宁乡

马 林 1883 38 荷兰鹿特丹

董必武 1886 35 湖北黄安

李汉俊 1890 31 湖北潜江

陈公博 1890 31 广东南海

李 达 1890 31 湖南零陵

毛泽东 1893 28 湖南湘潭

包惠僧 1894 27 湖北黄岗

陈潭秋 1896 25 湖北黄岗

周佛海 1897 24 湖南沅陵

张国焘 1897 24 江西萍乡

王尽美 1898 23 山东诸城

尼科尔斯基 1899 23 俄国

邓恩铭 1901 20 贵州荔波

刘仁静 1902 19 湖北应城

会议出席者中,最为年长的“何胡子”45岁,最为年轻的刘仁静19岁。30岁以下的9位,占五分之三。15位出席者的平均年龄是28岁,恰巧是毛泽东当时的年龄。

在出席会议的13个中国人中,湖北籍5位,湖南籍4位,“两湖”相加共9位,占70%。与北京大学有关系的有5位,即陈公博、张国焘、刘仁静,加上曾在北大工作过的毛泽东,和在北大短期学习过的包惠僧。加上两位未参加会议的“南陈北李”两位北大教授,共7位。另外,出席者中,曾经留学日本的有4位,即董必武、李汉俊、李达、周佛海。加上“南陈北李”,共6位。

选自《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陈独秀,李大钊

有奖励写回答共2个回答

華猥装

TA获得超过5195个赞

聊聊关注成为第43位粉丝

陈独秀

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 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李大钊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北京大学红楼里还藏着民国早期校内人员的一份工资单,其中校长蔡元培先生是600元大洋,教授陈独秀是300元,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是120元,那个图书馆助理是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