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依据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新近提出的“思维品质”维度目标,依据近年来国际教育对思维技能、思维工具、思维模式的推介,思考如何评价英语教育是否将思维培育落到实处,如何在评课环节设计对思维品质培育的观察点,如何在考试命题上体现对思维技能的可测性,从而达到以教促思,以考促思,以评促思,学思相伴,师生双方的思维能力得到教学相长的效益。

关键词:思维培育;考评;审辩式教学


英语公开课评价意见简短(如何在评课中看英语教学与考评是否助力师生思维能力发展)(1)

教学目标与实施的评价

评课是一种“教学文化”,应当成为“激活思维”和对教师思维能力发展有强相关作用的途径。评课人的观察能力不同,观察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就有差异; 评课人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不同,对评价的价值意义的理解不同,评价的结果就有本质区别。评课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评课的质量。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活动形式看教学理念”“从语言活动看思维技能训练”,是不是以教研为目的的评课,都需要依据认知学、脑科学、语言习得学、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思维与交际行为的关系等相关科学知识的引领。

1. 注重思维能力培育的英语教学评价设计——课文研习

对 text study 的评价,首先关注的是读者行动:谁在解读?是教师还是学生?是单向还是双向或多向?其次是解读目的:关注什么?语言形式还是语言意义?语句还是文本、语境、语篇?有无关注课文作者的背景、目的、立场、态度、观点、争议、发现、结论、写作手法?随后是解读所应用的思维层级:低级还是中低级、中级、中高级或高级?与此同时关注的是语言意义:表层还是深层?解构还是建构?作者的意图与读者的解读意义是否一致?解读方式采用的是逐字逐句翻译,还是思维导图?解读过程是教师代劳还是学生探究?

表1.

8. 注重思维能力培育的教学观察评价细目设计

观察评价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刺激性、真实性、应用性:

例如,具有刺激-反应功效的 prompts: 实物、图片、照片、视频、动画、新闻、数据、案例、故事、广告、布告、通知、信函、截图、地图、节目单、说明书、介绍册、时刻表、预订单、招生目录、会议手册、交通规则、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导游手册、申请表格、学习计划、研究计划、总结报告、个人履历、学习档案袋、学生作品等。

例如,教学用材是否具有视觉、听觉、感觉、思考、情感、态度卷入效应?

例如,教学资源与资源利用之间是否有信息沟、观点沟、问题链、推理链、输入输出链、利益关联度等(夏纪梅,2003)。

观察评价小组讨论学生的参与度12345:

参与程度、思想贡献相关性、意义协商能力、表达个人想法能力、邀请他人参与讨论能力、表达赞同与否的能力(夏纪梅,2003)。

当代英语教师,面向未来的英语教师,要知行相依、思行相伴,不要无“思”奉献!要 teach the person;不要 teach the lesson;不要 teach the language itself;要teach beyond the language itself;不要有语无文,有文无人,有人无思,有思无展;要把语言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教育性、思辩性体现出来,做到 develop language skills with thinking skills, develop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language skills。英语教育如何助力师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这是一个学术命题。


作者简介

夏纪梅,中山大学外国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教法专业委员会成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终审组专家,国培专家。

以上内容改写自《英语学习》2017年第9期“教学前沿”栏目,原题为《如何评价英语教学与考评是否助力师生思维能力发展》,完整内容请翻阅当期纸刊。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