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滁州西涧写的是哪个季节(古诗滁州西涧是怎样写成的)(1)

韦应物,唐朝大臣,门荫入仕。后又折节读书,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27岁的韦应物应举成为进士。同年秋天升为洛阳丞并开始诗文创作。诗有《韦江州集》《韦苏州集》传世。《滁州西涧》是他的代表作。今天我们解读这首名诗,看看这首名诗是怎样写成的。从而帮助我们的同学、快速提升七言绝句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我们知道,《滁州西涧》这首七言绝句共有四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四句诗实际上是绝句诗的四个组成部分,它们依次是起句、承句、转句和合句。通常我们习惯称之为“起承转合”。

那么,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怎样写成的呢?

唐朝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夏天,47岁的韦应物任领滁州刺史,秋天到任。次年即唐朝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冬天罢任。到了唐朝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春夏期间,49岁的韦应物一直在滁州西涧闲居,到这年秋天,才又官复原职:加封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韦应物在离开滁州西涧,走马上任江州刺史之前,面对滁州西涧的野渡和野渡漂浮的渡船,想到自己在滁州罢任的遭遇,想到罢任期间自己身处荒郊野外的滁州西涧,如同一叶自由飘荡的小舟身处无人问津的野渡。想到如今皇上颁发的官复原职以及加冕朝散大夫的诏书。韦应物决定作滁州西涧诗一首,以为纪念,从而抒发自己得遇明主感恩盛世的思想情怀。这无人问津的野渡和飘泊不定的小舟两个意象,组成了这首滁州西涧诗的合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合句中的“横”字,指的是随意漂浮,准确表达了韦应物罢任闲居期间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古诗里的“合句”又叫“结句”,是“完结、结局”的意思。从诗文结构的角度讲,“合句”就是七言绝句诗的结局。

有了滁州西涧诗的合句,深谙作诗之道的韦应物知道,接下去就是要构思这首滁州西涧诗的起句。韦应物还知道,起句,意思是诗的开端。韦应物对自己的内心说:“现在,我们面对我们的合句我问你,我们的合句即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前提是什么?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前提就是我们的起句。”

韦应物自己的内心回答说:“我之所以沦落到罢任滁州闲居西涧这一步,只是我独爱滁州的百姓,只想为滁州的百姓做点好事。因此,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前提即我们的起句应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对自己的内心说:“是的,独怜幽草涧边生正是我们这首滁州西涧诗的起句,现在有了这首诗的合句和起句,我们就该构思这首诗的转句。我们再次面对我们的合句我问你,我们合句即野渡无人舟自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野渡无人舟自横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转句。”

韦应物自己的内心回答说:“野渡无人舟自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春天的大潮以及夹带春雨的潮水来的太晚并且也来的太急促,就像加封我为朝散大夫以及恢复我的原职的诏书来的太晚并且也来的太急促一样。因此,我们的转句应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对自己的内心说:“不错,春潮带雨晚来急,正是我们这首滁州西涧诗的转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构思我们这首滁州西涧诗的承句。承句,既是转句的前提,又是起句的结果。我们面对我们的转句我问你,我们转句即春潮带雨晚来急的前提是什么?春潮带雨晚来急的前提就是我们的承句。”

韦应物自己的内心回答说:“春潮带雨晚来急的前提是,朝里朝外上上下下有太多的好心人为我进言,就像树上的黄鹂在茂密的大树上整日啼鸣,才有了我今天的加封和复出,因此,我们的承句应该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对自己的内心说:“对,上有黄鹂深树鸣,正是我们的承句。起句里是下有幽草,承句里就应该是上有黄鹂。起句里幽草在涧边生长,承句里黄鹂就应该在深树啼鸣。现在,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它写下来,以便日后再做斟酌。”

韦应物自己的内心回答说:“好吧,我现在就把它写下来。题目是《滁州西涧》,起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承句是上有黄鹂深树鸣。转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合句是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就是千古名诗《滁州西涧》诞生的故事。

有评论者说,《滁州西涧》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是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全诗表现的是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等等。如此解读《滁州西涧》这首七绝古诗,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暴露出评论者既不懂得诗人韦应物的为官心志,也不懂起码的作诗之道。

好了,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感谢你的收看,我们下一讲再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