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考虑专业类期刊的标准研究型论文(Regular paper or standard paper)引言的一般性书写方法,有关不同文章的引言书写风格的多样性说明将另在附录A给出。

一般情况下,按学术惯例,要求论文中的引言(Introduction)实现两方面目标:

1.提出或引出问题(即研究主题),说明该问题的来龙去脉并说明问题的重要性。

2.提出本文研究内容、思路和预期目标,并通过交代本文构成来完成向主文部分的过渡。

为了达到目标,作者们一般会①在引言中有节奏和遵循一定的逻辑来交代问题的背景与需求、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意义和论文构成等七个部分。除此之外,会让②这七个部分各自满足特定的要求,会在各部分之间建立上下文关系,有时相邻两部分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不仅如此,有经验的作者还会③按自己论文的特点个性化各部分内容,不会机械地强套模板(附录A给出了一个灵活写引言的例子)。

下面依据以上实现目标的常规套路,一步步交代引言各部分的一般性要求和相邻两部分的衔接关系,引言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介绍则放在附录B中。

01、背景与需求——倒三角或开门见山

背景是研究主题所属的领域及其发展动态。需求是在背景问题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些进一步工作对背景学科、背景行业甚至背景领域的知识积累与技术发展有推动作用。

如何写一个好的引言(如何一步步写出引言)(1)

需求是一种期待,站在第三者角度,指出实现这种需求对背景问题的重要性,是学术写作的常见手笔。

引言的一种形式是采取倒金字塔结构来完成由背景到需求的过渡。

其意思是,由宽到窄地交代背景,例如从领域到行业到学科到专业,逐步收缩到方向级别的问题,即需求。这种由宽到窄的结构看上去像倒着的金字塔。例如,如果需求只是获得流行病在爆发前即得到控制的技术,那么可以以整个流行病对当今社会的危害性这一宽广的背景问题出发来引出需求。

如果需要长篇大论地书写引言,或者文章可能有更广泛的读者,那么可以使用倒金字塔结构。以流行病控制为例,在交代完一般的流行病的危害性后,可以指出流行病控制的作用和重要性。虽然如此,也不要太宽。如果需求是与人类相关的流行病控制,就不要去谈动物的流行病问题,更不要去谈其它健康问题。

引言的另一种形式是开门见山型。

对于更专业,读者面更窄的文章,或者在需求的重要性为潜在读者所熟悉时,应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给出需求并说明其在什么背景问题中重要,可以用一句话指出需求以及其在什么背景问题中很重要。例如,开门见山地写下“近一个世纪以来,流行病的控制一直是流行病领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聚集性生活的普及,流行病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最近吸引了大量研究”。

当然,如果需求问题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重大问题(例如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或者有特定读者群体的问题(如附录A的举例),那么可以不交代任何背景。对于重大问题,甚至不需要声明需求,因为从标题看就清楚了。

如何写一个好的引言(如何一步步写出引言)(2)

因此,背景与需求是否有必要,有必要时,到底是采取倒金字塔结构还是开门见山结构,需要视问题的重要性和性质来决定。

02、与需求相关的研究现状——为研究内容铺垫

研究现状的作用是,建立需求与研究内容之间的联系。例如,假设需求是流行病的控制,研究内容是快速疫苗投放技术,那么研究现状的作用就是指出,快速疫苗技术为什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快速疫苗技术有了哪些基础。

需求对背景很重要,研究现状则指出目前离需求有多大距离,为了完全实现需求还需要做哪些。

如何写一个好的引言(如何一步步写出引言)(3)

需要指出的是,需求的宽窄应与研究现状覆盖的范围相匹配。研究现状的覆盖范围应小于或等于需求的宽窄,否则,就会产生研究现状分析与需求之间的匹配性失调。

一般情况下,研究现状的作用可以细分为三个方面:

1.已经有了哪些与需求相关的研究(目的是向读者传播相关知识,同时展示作者对相关问题充分了解)。对于短文,这部分可以忽略。

2.有哪些相关研究值得本文使用或作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这是用于提出本文问题的研究以及用于在研究中参考或利用的研究。

3.指出尚有哪些遗留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或有什么新问题值得研究,为本文开展新的研究提供依据。

我们常常听说,在介绍研究现状时,要使用批判性思维,但不能不加区分地使用批判性思维,尤其不能滥用。

在研究现状介绍中,

1.对于明确的、无争议的、普通的、历史悠久的或者被普遍接受的前人研究结果,进行事实陈述即可;

2.对于可能有争议的、比较新颖的、尚未被学术界熟悉的前人研究结果,可以适当采取批判性思维形式进行介绍。

在事实陈述中,使用结果和结论作为主体进行介绍,例如,“社交隔离能有效抹平感染者演化曲线,大幅度降低流行病危害程度(Yang et al 2010)”。在批判性思维形式中,以观点或作者作为主体进行介绍。以下是使用批判性思维分别进行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两个例子:

Yang等人(2010)提出的社交隔离模型,已经被各国控制疫情时参考使用。

Yang等人(2010)研究了社交隔离对控制流行病的有效作用,但没有给出社交隔离措施效果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举例是虚构的。

依据文章的性质,有的研究现状介绍很长,因为为什么需要研究新的内容需要大量事实依据,有的则可以很短,短到一小段即可。

研究现状介绍一般以遗留问题或者牵引出的新问题作为结尾,用于向本文研究内容自然过渡。

如何写一个好的引言(如何一步步写出引言)(4)

03、由遗留问题到研究内容——后者是前者的子集

研究内容是本文要做的内容,是研究现状中遗留的问题或牵引出的新问题的一部分(特殊情况下可以是全部)。

需求介绍可以笼统一些,但本文研究内容的介绍则需要具体一些。至少具体到可以大致写出研究思路和目标。

例如,假设背景问题是流行病,需求是流行病的控制。经过研究现状分析,指出人们已经研究了社交隔离和疫苗等控制技术,但存在一些不足,如社交隔离难以应用且目前的疫苗技术存在研制周期长(18个月)和与具体病毒及其变异有关等。由于这些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快速疫苗技术以及能同时面对各种病毒的通用疫苗技术。对于这些遗留的问题,本文只研究其中的快速疫苗技术。

如何写一个好的引言(如何一步步写出引言)(5)

在这里,对研究内容的介绍应该是提纲性的。如果有多条并列重要的内容,可以逐一列出。如果研究内容由相互有关联的若干子内容构成,则按逻辑顺序排序。

04、研究思路、目标与意义——体现可行性和价值

研究思路是打算如何完成研究内容,是思想、方法和经验的有机结合。例如,为了研究快速疫苗技术,可以使用超级计算机对疫苗候选分子进行筛选。

一般是介绍完研究内容后再提研究思路。当研究内容有好几条时,如果每一条有独立的研究思路,可以紧接着每一条内容介绍研究思路。

如何写一个好的引言(如何一步步写出引言)(6)

如果研究思路依赖于别人的工作,应适当引用这些工作。在这里,不需要介绍研究思路的细节,细节可以放到主文部分的相应位置。

研究目标是本项研究需要达到何种程度。例如,通过超级计算机筛选疫苗候选分子,可望将疫苗研制周期缩短至两周,这就是研究目标。一般会在这里解释一下实现这一目标对实现前面更大的需求有何意义,这就是本项具体研究的研究意义。

前面指出,需要给出实现需求对背景有何意义,这里是达到本项研究的目标,对实现需求有何意义。因此,引言中,可以出现两处谈意义。

你可以指出期望达到这样的高度——疫情爆发前,疫苗即可研制出来。如果能实现这种目标,那么对遏制流行病的爆发显然有重要意义。而你的目标缩短了这种差距。

05、本文安排——导航全文

对主文部分(即那些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相关的内容的部分)如何分配内容进行概述,指出各节段会安排哪些内容。这一安排给读者阅读全文事先起到了导航作用。

这里也可以交代不同节段之间的内容的逻辑关系,有些文章还在这里给出每一节的重要结果或结论。

对于规范格式论文(称为IMRaD结构),论文大纲就是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此时一般不需要写本文安排。

如何写一个好的引言(如何一步步写出引言)(7)

也不一定在写完研究内容、思路和目标后才写本文安排。这几部分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针对某条内容,可以在写出内容后,直接写出研究思路和在哪一节进行详细介绍(见附录A中的举例)。

06、附录A 引言风格的多样性简介

本文只考虑了专业类期刊的标准研究型论文的引言。综述论文、一些特定期刊和一些特定形式的论文对引言可能有不同要求,本文没有考虑这些情况。

学位论文也有与标准研究型论文的引言相似的要求,但也有一些额外要求。这些额外要求主要是形式上的。例如,至少对于博士生论文,现有研究状态需要单独作为一个子节,且尽可能覆盖较多文献,以表明博士生充分了解文献动态。

一些作者会依据自己的论文特点,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图1即为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份引言中,没有背景介绍。在第一段直接了当地交代研究主题的重要性并指出可能存在的现象(需求)。接着围绕该需求,指出过去研究的局限。第二段介绍本文研究内容和目标,顺便指出其狭义和广义价值。第三段以下是各节的安排、研究思路和预期目标,包括主要结果与结论。

如何写一个好的引言(如何一步步写出引言)(8)

如何写一个好的引言(如何一步步写出引言)(9)

图1 具有独特思路的引言(Wu,1996,SIAM)

附录B 引言中的常见的问题

一些作者往往随意写一些东西作为研究背景与意义,并没有建立背景与研究现状之间的紧密联系,更没有让研究内容与背景之间建立遥相呼应的联系。

在一些研究现状中,详细地堆砌他人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结果。其实,这里主要是总结别人的贡献。对本文要用到一些其他人工作的细节的介绍应放在论文其它部分需要用到的地方。

还有的在背景与需求中提自己本文的研究工作。背景和需求是面向世界的,与自己本文工作无关。有了这些背景和需求,才会导致其他人以及本人开展了或要开展工作。

也有的在研究现状介绍中,用自己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别人的工作进行评判。应站在第三者角度、假定自己尚未开展研究的角度介绍别人工作。

一些文章在“试图”交代完研究现状后,毫无上下文关系地直接给出了本文研究内容。只有建立上下文关系,才能保证引言的连贯性,让人看得出问题是怎么来的。

还有这样一些情况,在引言中出现读者不熟悉的专业术语时,缺乏必要的解释。缺乏必要解释会阻止读者继续阅读。

总之,引言应按某种逻辑顺序清晰地交代背景与需求、现状、内容、思路、目标、意义和具体安排,各部分均有自身的要求,不同部分之间必须有上下文关系,遥远的两个部分之间也存在呼应,这样,就能交代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问题的重要性和为阅读全文奠定基础。

引言的需求还会在论文下结论时回顾,在结论中要讨论你的研究结论从多大程度上回答了需求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