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1)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2)

古朴高雅、源远流长的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在中国,赏石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观念。篆刻艺术形成之后,印石则成为文人寄托与表达心灵和思绪的一种寓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中国人民大学宫晓东教授的讲述:篆刻艺术的写意性与写意人生。

(本文由崇贤馆根据宫晓东教授录音整理)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3)

醉石刻“刀落石开”

印者,信也。其源自上古,记载着千年的文化历史和雅致生活。古印之初,分官印和私印,材质多为铜铁牙玉,故称“金石”,又因多用篆文,也称“篆刻”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4)

篆刻图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篆刻的制作。其操作方法很简单,即用金属做的刀具把石头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这其实就是一个雕刻的过程。在篆刻艺术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刀具及其使用方式进行了一些认知和改造,导致它的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据说明朝早期的篆刻家使用的是斜口刀,这种形制的刀具只能做一个动作,就是冲,刀尖在石面上冲刻。这种运刀的方式效率较低,且动作单一,刻出来的线条效果不够丰富。于是很快就有人对刀具进行了改造。我们现在篆刻使用的刀具是平口刀,即刀刃两侧是直角。这种刀具可以做两个动作,一是拿刀角去冲,还有一个是将一个刀角固定好之后,顺着力量往下切压,像铡刀似地运行,这个动作叫切。于是形成了两种刀法:一个是冲刀,一个是切刀。古人曾经总结出30多种刀法,其实都是在这两种刀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甚至是故弄玄虚的结果,不足为信。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5)

平口刀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6)

冲刀与切刀

篆刻的学习和提高讲究“三法”。第一法是刀法,第二法是章法,第三法是字法,也叫篆法。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7)

醉石临汉印“琅琊相印章”

第一法刀法,初学时最难,因为金属与石头相遇,是硬碰硬的差事,需要一定的腕力和对刻刀的控制能力。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操作体会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包括对石材的了解和对刀法的把握,以及对线条质量和艺术效果的认识等等。所以刚开始学习篆刻的人都认为刀法很难学,但这只是个过程,两到四个月基本上大部分人都能过关。剩下的就是运用刀法的老练程度,需要逐步地积累。

第二法章法,是人们在欣赏篆刻作品时会首先看到的面貌,即印面的布局设计。篆刻作品面积很小,钤盖出来的印章效果,方寸之间,一目了然。不像一幅巨大的画作,得离远了看才能看出整体效果,离得太近只能看到局部。因此篆刻艺术非常讲究章法布局,一丝一毫都要计较和安排,不能苟且,以获取观者视觉关注为指针,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或吸引力的艺术效果。设计印稿最基础的方法就是临摹古人的篆刻作品。故以往将篆刻称为“摹印”。通过临摹古人的作品,将印章布局特点和艺术特点烂熟于心,然后再与自己的实践体验和艺术鉴赏能力相结合,逐步开始自行设计。章法是学习篆刻的第二步,其实可以与刀法的学习与实践同步进行。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8)

章法设计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9)

醉石意临汉印“沙阳乡”

第三法字法,也叫篆法。我国的印章艺术为什么叫篆刻,这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绝大部分的艺术印章所选用的字体是篆书。这是因为篆书这种字体很容易被变形和改造,而其他字体都做不到这种程度的改变。篆书可以被拉长,可以压扁,可宽可窄,可以把线条盘曲,可以把一些线条省掉,等等。篆书体是汉字发生发展早期过程中的一种体式,而越不成熟就越容易发生变化,所以篆书很容易被改造,很容易进行造型,便于放入方寸之间加以设计和排布。然而前人在这种易变的过程当中,又确定了一个不变的原则,以确保篆书书写与使用的规范化。这个原则就是“六书”。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10)

醉石篆书“饮水思源莫忘,笃实守正常新”

什么是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古人认为篆刻作品是一种关于文字的艺术形式。一方印章刻的再漂亮,结果其中某个文字写错了,这个作品便不能成立,错字属于硬伤。 所以玩儿篆刻就要了解中国古文字演化发展的历史,包括字意、字形、字音。看上去在玩,实际上就是在逼着你做学问,在玩中做学问。(比如说我给你(指编辑)刻“紫烟”这两个字时,我就得去查字,找这两个字的出处,造型是否符合六书。我得把这些因素确认之后,才决定是否要选择这两个字的现在这种写法。在设计印稿之前可能每个字我查出若干种写法出来,除了保证写的正确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需要判断这两个字的写法是否同属一个时代,你不能将一个战国时期的字与一个明朝的字组配到一方印章中来。所以篆刻这个玩法还有很多讲究严谨的地方。这就是字法的准确性。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11)

醉石刻“紫烟”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12)

醉石刻“如观秋水”

再有就是“印从书出”。也就是说篆刻艺术的水平和状态要与作者的书法艺术的水平和状态保持一致。这样的话你才能刻出有风格的作品。所以学习篆刻需要不断的练习写篆字,一旦练习了篆字,必然就会引着你去练习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因为汉字的所有字体属于同一个书法系列。所以字法是一个需要一辈子下的功夫。对于大陆地区的年轻人来说,篆字的识读和书写,中间还隔着一道“繁体字”的门槛。我们从小到大一直是接受简体汉字的教育,虽然简体汉字对于当时我国文化扫盲具有重大意义,但它也导致了很多汉字的字法和字义发生扭曲和模糊,而篆字与繁体汉字是直接相通的。这就是你看我现在为什么有时候玩微信的时候用的是繁体字的输入法,其实不是为了假装高深,而是让我不断的熟悉繁体字的写法。因为我从小识读和书写的汉字也是简体字,笔顺含意与篆字有较大的差距)。所以篆刻这三法:刀法、章法,字法,字法是最难的,也是最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前面那两个都是形式的东西很好解决,只要经过一段时间集中的训练就能够基本掌握。

(未完待续)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13)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14)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15)

作品“自画像”

宫晓东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档案学博士。他的专长是档案学。宫老师在人民大学开设有“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编研”、“信息法规与政策”等与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的课程,但宫老师兴趣广泛,他的研究领域并不仅局限于信息管理,还涉及到书法、国画、篆刻、摄影等众多艺术领域。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以前,读老子第四十七章总有疑问,古人不是说“万卷书”、“万里路”吗?老子怎么又让“不出户”、“不窥牖”了呢?因为毛佩琦先生创办“学林墨痕”,倡导学人书法的缘故,有幸一识晓东先生。在交流和研讨发言中,晓东先生每有洞见,令人感叹。后来才了解,他的工作与柱下史的老子多有相同,在高校研究人类历史档案。

看晓东先生的书法和篆刻,每呈尽性之笔,他又以“醉石”为号,所以我凑字为联,赠予晓东先生:杯酒醉石石可醉,笔墨行纸纸何行。希望,不尽之意,或有所感。

——崇贤馆:李克

陈国成篆刻八大章法(崇贤导师宫晓东)(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