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必考知识点(教育公基必备考点)(1)

教育与教育学

1、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是发展起来的。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实用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其显著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 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较好地适应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益低。

5、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

7、教育的历史时代性是指在不同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 内容等各不相同。

教育学萌芽阶段及人物思想

8、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具体有:

“有教无类”;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的来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因材施教(“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朱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求学要实事求是;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

9、《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 学的雏形”。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指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循序渐进;

教学相长 新课程师生关系;

长善救失 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0、荀子言:“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予焉。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 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11、苏格拉底是历史上最早的专家治国论者,提出了“苏格拉底教学法”,又称“问答法” 和“产婆术”,是一种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教学法”可分为四步: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

12、柏拉图,《理想国》。

13、亚里士多德不仅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是最早根据儿童身 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他把每一个人的教育阶段按每七年为一个阶段来划分,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政治学》。

14、古罗马昆良体,《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15、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提出。

16、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书中,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一般认为该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也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夸美纽斯和卢梭站在各自的时代背景,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西方教育史上开创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高潮。

17、夸美纽斯:

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近代独立形 态教育学的开端;

概括了班级授课制度和学年制;

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即所谓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提出“泛智思想”(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18、洛克:

英国哲学家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提出了“白板说”。

19、裴斯泰洛齐:

瑞士教育家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

第一个明确提 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认为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科学教育学或规范教育学阶段及人物思想

20、康德,《康德论教育》,最早把“教育学”作为大学课程讲授。

21、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著有《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确立;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提出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提出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明了:明确观念。联想:将某个观念与其他观念结合起来。系统:知识的系统化。方法:知识的应用。);

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1873年,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被称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发展多样化阶段及人物思想

22、斯宾塞:

著有《教育论》(1806)。该书是斯宾塞先期发表的4篇教育论文《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合集;

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物的描写和记录,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23、梅伊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

24、拉伊:著作《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25、杜威: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 育运动的代表。著有《民主主义与教学》《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等。他被称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提出新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26、杜威: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 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27、凯洛夫1939年著《教育学》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本指导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理论著作。

28、杨贤江:1930年《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 教育原理、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著作。

教育学的分化与拓展阶段及人物思想:

29、布卢姆: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目标分为:认 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去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30、布鲁纳:

著有《教育过程》;

主张“无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 的基本结构”;

他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

31、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

32、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其他

33、卢梭,发现儿童理论,其代表作是《爱弥儿》。

34、晏阳初针对农村“愚、穷、弱、私”的根本问题,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 大教育来救治,其中公民教育是重点,文艺教学中的识字教育是基础。具体方式是学校式、社会式和家庭式。即平民教育要加强家庭、社会、学校的联系,渗透到家庭、社会、学校各个领域,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等各种途径开展四大教育。

35、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昆良体的《雄辩术原理》(又叫《雄辩家的教育》《演说书原理》《雄辩术的培养》)一书早了三百多年。

36、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37、我国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局陶行知被称为“万世师表”。他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 法”这是因为“教授法”一词不能表达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提出教育即生活。

38、教育的神话起源论认为,教育和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 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者顺从于天。

39、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 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勒图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等。

40、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 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

41、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社会起源说,他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 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

主要观点:

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者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生产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教育从生产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教育的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4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在公元134年提出,汉武帝时期形成。

43、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有:

教育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 生活相脱离;

教育组织形式多采用个别教学;

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44、前制度化教育始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教育。正 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45、文化教育学又被成为精神科学教育学。19世纪末在德国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 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46、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这 些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

47、古罗马的学校有两种,一是为平民子弟准备的“文艺学校”和“游乐学校”,学习“十 二铜表法”;二是为贵族子弟准备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