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习金庸武侠小说《侠客行》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说来分享一下。

李白年少时就有侠客“梦”,甚至还有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正是少年李白的豪情,金庸借用李白的诗也是向诗仙致敬吧!

你听说过侠客行的故事吗(从侠客行中悟出一个简单道理)(1)

小说男主人公之一石破天随一众武林高手持令前往恐怖的"侠客岛",历尽艰辛,终于弄清楚了几十年来无数武林高手前往"侠客岛"后一去不返的真相:岛上一个山洞里的石壁上刻着"诗仙"李白的那首著名的五言古诗《侠客行》,其中隐含了一项绝顶神功《太玄经》(太神了!典型的武侠风) 。

你听说过侠客行的故事吗(从侠客行中悟出一个简单道理)(2)

侠客岛主从遥远的中土以赏善惩恶令“请”来众多武林高手,只是为了一起参详这项神功,但各人见仁见智,谁也破解不了,而对武学的痴迷,让他们再也不想离开这个山洞。石破天因为不识字,看不出个究竟来,但他目中所见都是一把把形态、剑势、剑意各各不同的利剑,不认得字正好不用管字义,他就这么顺着剑势、剑意看去,内息自然而然随之流动,手舞足蹈,待得从头至尾看完,比划完,《太玄经》神功已是被他练成了 ,就这么简单!

武林高手们万思不得其解,傻小子却意外练成神功,金庸先生揭开谜底的时候读者不禁恍然大悟。李白的这首《侠客行》完全不写意,而仅仅是个象形作品,难怪那些人精们怎么参详都始终不透,想太多了!有时候,多思无益!

李白好友诗圣杜甫虽不尚武,但也写过与“舞”有关的诗。他的名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特别写到“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没错,就是那个书法家草圣张旭,因为观看公孙大娘的剑舞,她身法轻盈敏捷,舞姿矫健,双剑上下飞舞,忽隐忽现。这种舞姿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张旭也是通过观其形而摩其神,才能不断精进自己的书艺,终成一代大家!

你听说过侠客行的故事吗(从侠客行中悟出一个简单道理)(3)

不知道金庸创作《侠客行》,写石破天观书而成绝世神功,是不是也受了杜甫诗歌的影响,总之,金庸是当之无愧的武学大师,蹭个千百年前的热点,又能再造一个《侠客行》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