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1)

年轻时的吴青霞

吴青霞,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自幼秉承庭训,师从其父临摹宋、元、明、清各派各家工笔画,并深得其精髓。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2)

吴青霞笔下的鲤鱼

绘画世家出身的吴青霞,善画鲤鱼,以鱼为师,得形入神,有“鲤鱼吴”之雅称,喜用生宣画水墨鲤鱼。又善写芦雁,师边寿民,大笔落墨,洒脱精准,得“江南水阔,漠北沙寒”气象。作品《万紫千红》入选日本《世界名画集》。曾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万紫千红》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3)

《腾飞万里》

吴青霞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在她的创作中,山水、花鸟、走兽、仕女各类题材都有涉及。她的作品以工笔和写意相间,笔墨劲挺流畅,色彩明洁秀丽。她画的鲤鱼和芦雁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到了八十年代真正做到了“心手相应,益臻化境”,这些都来自于她长期悉心观察和对前人作品不断揣摩的结果。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4)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5)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6)

吴青霞笔下的芦雁

吴青霞有着乐观开朗、奋发进取的性格。她淡薄名利,谦和有度,崇尚节俭,对祖国和家乡怀着殷殷之情。上世纪50年代后期,吴青霞与丈夫吴蕴瑞将珍藏之徐悲鸿的巨幅杰作《田横五百壮士》、《愚公移山》、《负伤之狮》等无偿捐赠给徐悲鸿纪念馆。1961年与丈夫吴蕴瑞共同向上海博物馆捐献宋哥窑粉青笔洗、康熙五彩吉罐等珍藏文物。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7)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8)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9)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10)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11)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12)

在事业的高峰期她创作的《九鲤图》姿态生动,活泼逸趣。在上海举行一次画展上展出时,日本收藏家铃木先生见到此画大加赞赏,表示愿意重金收购这幅佳作,但被吴青霞婉言谢绝。她说:这是我中年的代表作,我不卖,请原谅,我要留下来将来捐献给国家。”最终她将这幅画献给家乡,这幅画和另一幅《双鲤图》如今都收藏在常州吴青霞艺术院,成为镇馆之宝。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13)

《九鲤图》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14)

《双鲤图》

1998年已届耄耋之年她与家人商量后,决定把毕生绘画创作的精品和与丈夫共同珍藏的名家书画120余幅全部捐赠给家乡常州。常州市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吴青霞的艺术成就和优秀品格,决定建设吴青霞艺术院,她将自己所有的积蓄作为建院经费赠送。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15)

吴青霞艺术院

她一生孜孜于绘画耕耘,在艺术道路上前行不止。进入21世纪后年事已不执画笔,但她仍以身作则,用其他的方式坚持发挥着光和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她得知消息后心情悲痛。次日即嘱咐家人向其所在单位——上海中国画院提出,愿意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请画院代为转交灾区。但谁也没想到,这是她最后的义举。1976年胡蕴瑞去世,她压抑着悲恸,时常会念叨起丈夫,将这段夫妻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丈夫的骨灰一直放在她的书房里,好似丈夫从未离开。2008年6月8日10时25分吴青霞在上海武警医院平静地走完了她辉煌的书画人生,去世后与丈夫合葬在苏州香山墓地,永不分离。

世界上最难画的十个美人鱼(没人比她画的更绝了)(16)

晚年吴青霞墓

吴先生为了画好鲤鱼,曾专程赴杭州“花港观鱼”写生,又到上海中山公园向养鱼专家请教鲤鱼的生活习性等。在宋、元和日本人画鱼的基础上,又做了新的尝试。她改画在生宣纸上,利用墨在生宣上的特殊效果,先用大笔点垛,求其水墨鲜活,有潮润滋嫣的感觉,然后用衣纹笔细细布鳞片,化上四、五道工序徐徐晕染,鱼肚处轻敷薄粉使其有“鱼肚色”,同时把鲤鱼的尾巴略加放大,显得活泼有力。她画的水墨鲤鱼,并不上金粉,却显出金光闪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