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建二局承建的中船长兴造船基地船体联合车间项目,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全国第二大造船基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全国第二大造船基地(扬帆起航筑)

全国第二大造船基地

近日,中建二局承建的

中船长兴造船基地船体联合车间项目

基础施工全面完成

并顺利实现钢结构首吊

沪东中华新厂区建设

顺利攻下首个重要节点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看中建二局助力

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再升级

上海三大船厂之一

沪东中华造船厂不断扬波大海,走向深蓝

中国最大造船基地再添“新成员”

2021年,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在上海长兴岛上开工建设,该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重大建设项目。上海三大船厂之一、中船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公司从浦东整体搬迁至此,使长兴这片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再次迎来能级跃升。

这一国家级的重大工程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选址在上海长兴岛南岸沿线,面积为431.8万平方米,总投资180亿元。第一阶段计划投资80亿元,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沪东中华的研发设计楼、船体联合车间、曲面分段装焊车间、舾装件模块中心、涂装车间、1号室内船坞、2号露天船坞、港池、舾装码头等,规划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

2023年第一阶段工程建成后,沪东中华将在此形成年建造6艘特种船的生产能力。

从黄浦江畔的城区,到依长江、濒东海的入海口,90多年历史的沪东中华整体搬迁,是上海制造的一次转型升级,更是推动我国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扎根长兴岛,力克地质“拦路虎”

想要使中国最大造船厂深深“扎根”于长兴岛,并不是件易事。在项目初期的打桩阶段,便遇到了来势汹汹的“拦路虎”。

由于项目位于搬迁区的先开区,地质土性不均,在回填时还存在着不少碎石、砖块等杂物。打桩过程中,如遇到这些障碍物,不仅会增大桩基的承受压力,还会由于受力不均匀,导致桩基断裂。

压桩是一个不断向下扎根的过程,也是团队沉下心来的过程,需要潜心修炼。“为了防止因压桩中断而引起间歇后压桩阻力过大,发生压不下去的现象,压桩必须连续进行。”项目技术部康凯龙说,“如果不得已需要间歇,我们会考虑将桩端间歇在软弱土层中,以便启动阻力不致过大。”

在完成了地下桩基阶段的“千锤百炼”后,还有地上精细复杂的多跨钢结构等待施工。项目主厂房屋面钢梁跨度最大达到45米,屋面钢梁吊装属于超危工程,对网架安装精度要求十分严格。

在深化设计阶段,项目团队便建立BIM模型对屋面拱形结构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和验算,通过对钢构件的模型深化,实现预制构件的精确加工,以保证后续出图和工程质量,大大减少传统的构件加工过程对工期带来的影响。

面向深海,挺起船厂的“钢铁脊梁”

在长兴造船厂,有一个让团队头疼不已的“捣蛋鬼”,就是沿海地区多变的气候条件。风多雨勤的天气使得岛上空气特别潮湿,蚊虫也比较多。

“像是《鲁滨逊漂流记》一般的感受,身处‘野外’,还要建厂兴业,适应自然。”项目员工打趣地说,“值夜班的时候,恨不得一抓一把蚊子。”

多风多雨的天气,使得钢结构吊装“凭空”增加了几道工序。在风雨天气之前,要做好构件的加固和缆风措施;等到晴好之后,已安装的构件有可能存在位移偏差,需要及时校合、复测。

“起吊和安装,这两个动作看似简单,却要花费四五个小时方能完成,而且全程都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一刻都不能松懈。”项目经理张忠斌说,安装过程并非一步到位,风力会造成钢构件偏移,下落过程需要不断测量调整位置,才能保证精准无误,非常考验工程师的测量水平和能力。

而沿海地区独特的“台风”,更是让项目应接不暇。“烟花”、“灿都”,短短几个月内,便有两场台风影响上海。项目团队在组织人员撤离、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还要应对台风过境后的停工、撤离、积水、设施损坏等一系列“遗留问题”。

“由于场地四周没有市政排水,所以我们挖凿了纵横相交的排水沟,保证积水及时排出,不影响现场施工。”张忠斌说。项目配备了测风仪,时刻关注天气情况,把握晴好天气。为了推进工程履约,人人都变成了天气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