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战计是三十六计第一套计,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谋略,其中共包含六计,即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这次小编主要分享的是胜战计的第一计《瞒天过海》。

36计第二计瞒天过海的故事(36计第一计瞒天过海)(1)

《瞒天过海》

对某些事情防备得太过周密反而会使防范意识松怠;平常见惯的事物就往往不再怀疑,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之中,而不是以公开的形式暴露在外。非常公开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

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典型案例:

1、隋灭陈之战

那时陈国据守长江天堑,隋朝则由将领“贺若弼”统领江防事务。

36计第二计瞒天过海的故事(36计第一计瞒天过海)(2)

贺若弼时不时就会组织江防军队调防演练,而且每次调防都会先让军队大列旗帜的在历阳集合,一直张扬声势,来迷惑陈国,让陈国不得不提防,如果十次之中来一次真的,那就会被打得措手不及。

所以最初陈国也常常是戒备森严,一看到隋军调动便会立刻调动军队准备迎战。

但是时间一久,陈国军对隋朝军的调动习以为常,陈国军便对此开始麻痹大意,结果等到隋军真的渡江而来时,陈国却仍然以为隋军只是调防,因而没有充分防备,结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36计第二计瞒天过海的故事(36计第一计瞒天过海)(3)

2、董卓

董卓开始是作为东汉的一个小军阀,而何进为了解决十常侍的霍乱,邀请了董卓进京,当时董卓实力并不算强,他抵达京城时只有几千人马,可就是这几千人马,使他成为了大汉的第一权臣。

那时董卓进京时带的那几千人马时无法控制京城的形势,他为了给京城守军造成压力,白天让军队进城,晚上让军队化作贫民出城,如此这般重复的操作,这让别人看到他每天都有大量的军队进城,使他们误以为董卓的兵马不止如此,最后乖乖的听从他的摆布。

36计第二计瞒天过海的故事(36计第一计瞒天过海)(4)

除此之外,还有典故《薛仁贵哄帝渡海》等等,这无不彰显出我国古代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