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讲解(古文观止第15讲召公谏厉王止谤)(1)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讲解(古文观止第15讲召公谏厉王止谤)(2)

《国语》

音频 | 严鼎

召公谏厉王止谤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讲解(古文观止第15讲召公谏厉王止谤)(3)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讲解(古文观止第15讲召公谏厉王止谤)(4)

解说文稿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讲解(古文观止第15讲召公谏厉王止谤)(5)

《国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主要记载了西周穆王犬戎(约公元前976年)至韩、赵、魏灭智伯(公元前453年)大约五百三十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围绕历史事件、人物言谈,生动地记载了八个诸侯国的“邦国成败、嘉言善语”,因此被命名为“国语”。相传,《国语》的作者也是我们熟悉的那位左丘明。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认为,《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历史上确有左丘明其人,《论语》里记载有孔子谈到左丘明的话:“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可见左丘明在历史上还是个大人物。《史记》中还记载,这位鲁国的左丘明担忧弟子们在读《春秋》时出现误解,失去了孔子的原意,所以还专门编著了《左传》,来解释《春秋》。《史记》的这个说法影响很大,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即认同此说:“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纂异同为《国语》。”意思是孔子在鲁国史书的基础上作了《春秋》,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编著了《左传》,同时他又把一些或同或异的材料用来编著了《国语》。所以在汉代,《国语》和《左传》曾被看作是记载春秋历史的姊妹著作,称《左传》为《春秋内传》,称《国语》为《春秋外传》。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讲解(古文观止第15讲召公谏厉王止谤)(6)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今天为什么读这首诗呢?是因为今天的文章让我想起来以前我听过的另一段故事。说的是乾隆大兴文字狱,任何人都不能提“明”这个字。因为提“明”这个字,就是追忆朱明伪朝,也就是明朝,有反清复明的倾向。

里面有个情节,有一次,刘罗锅跟自己的老婆俩人聊天,提到了“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刘罗锅的老婆就说了,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王安石是宋朝人,宋朝人不可能知道明朝的存在,更不可能有反清复明的倾向。刘墉就跟自己的老婆说,说你非得说“明月”吗?你不会说“圆月”吗?就是个文字狱。

那里边还有一个很搞笑的镜头,就是和珅陪着乾隆到街上去私访,因为和珅提到了“明儿”,他说的是明天,北京人管明天叫明儿,儿化音嘛,就被官兵抓起来了。“只要你说话的就跑不了”——这就是当时文字狱的写照。

今天这个故事,叫《召公谏厉王止谤》,也大概是这么个情节。怎么一回子事呢?

说的是周厉王,这是一个暴君,老百姓就指责他。有一个大臣,叫召公。召公这个人就跟周厉王说,说老百姓实在忍受不了朝廷的暴力政策。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周厉王一听了之后不但没有悔改之意,反而是勃然大怒。于是找来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巫师,卫国人,原文写卫巫,卫国的巫师。让这个人干什么呢?让这个人去监视老百姓,看谁辱骂自己、辱骂朝廷。凡是这个人举报上来谁辱骂了朝廷,马上就是杀掉。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于是就是一个结果,国人莫敢言,就是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不敢说话怎么交流呢?走在道路上,遇见熟人,双方就交换一下目光。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讲解(古文观止第15讲召公谏厉王止谤)(7)

那位说了,这周厉王人也太次了,就算老百姓有人骂他,难道人人都骂他吗?这得了一个卫巫,让这个人去监视老百姓,老百姓就一个敢说话的都没有了?就没有那种不骂周厉王,还敢说话的吗?

这里边其实透射出来一个管理上的问题,我们今天很多企业的管理,也存在这个问题,就是KPI考核。

因为你想,周厉王作为一个领导,他找了卫国的巫师,给他的考核指标,就是让他去挖掘有多少人,谁骂了我了、骂了朝廷了。所以作为卫国的巫师,这个执行者,他肯定就是想方设法的去挖掘老百姓说的话当中骂朝廷的成分,就哪怕老百姓这句话并没有骂朝廷的意思,他也会给你发掘出来。

就比如咱刚才说的定场诗,宰相刘罗锅里的情节,“明月何时照我还”跟明朝没有关系,但是作为执行者,他就可能挖掘出来跟明朝有关系,所以老百姓就不敢说话了,谁说话准能给你分析出来,因为这是我的KPI,我把你抓进去,我的考核、我的升职、我的奖金都跟这个有关。

所以“国人莫敢言”,没人敢说话。一方面周厉王很暴虐,确实很多人骂他,另外一方面也跟这个管理体系有关系。

你比如说,我就听说某单位领导要下基层检查卫生,按理说,领导的意思肯定是保持正常的卫生程度就行了,但是这个指令层层传递下去、层层放大,最后到了基层单位,员工连厕所都不让上,只有等领导检查之后才能正常使用厕所,所以管理因为成绩的关系、传递的关系、考核的关系会有所变形。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讲解(古文观止第15讲召公谏厉王止谤)(8)

作为领导者,您的一言一行,你的每一个管理政策,实际上都要考虑这种逐级的放大效应和扭曲效应。

老百姓不敢说话了,自然也就没有人辱骂朝廷,没有人指责周厉王,周厉王很高兴,跟召公说了,你看看,我已经让那些骂我的言语消失了,大家连话都不敢说了,更别提骂我了。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一听那真是大惊失色,马上就跟周厉王说,说您这么做,不过是把老百姓的嘴给堵住了,紧接着,召公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意思就是说,你堵老百姓的嘴,就跟堵河流的水是一样的,这河水你是堵不住的,只能越堵越高,最后再一决堤,伤害可就比之前大得多的多了,老百姓也是这样。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所以治水的人,肯定不是堵,而是疏导,为政的人了,不是堵老百姓的嘴,而是引导老百姓的言论,让老百姓说出来。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讲解(古文观止第15讲召公谏厉王止谤)(9)

同学们,你认为周厉王靠堵住百姓的嘴来“止谤”的方法管用吗?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欢迎你发表评论,说说你的想法。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讲解(古文观止第15讲召公谏厉王止谤)(10)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讲解(古文观止第15讲召公谏厉王止谤)(11)

严鼎中学语文荣誉出品

文稿 | 严鼎

音频 | 严鼎

音乐总监 | 曾力佳

排版 | 张金香

统筹 | 孟滕玲 张金香

……

,